篇一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但在行文线索的采用、语言文字的华美方面,又带有不少游记散文的格调。因此,教学本文时,应地理知识和语文知识并重,在讲解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和遣词造句的本领。

从行文线索看,作者采用散文写作中的“移步换形法”,从紫禁城的正门落笔,一路写去,到北面神武门结束,线索清晰,条理分明。这就给我们采用“板示法”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可根据作者的思路设计板书提纲。

板书提纲分两条线,一条是文章脉络,一条是语文知识。教学时两条线齐头并进,同时出现。此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绘制一张“故宫博物院平面图”,以配合教师讲课。为了说明的方便,先将平面图和板书设计介绍于下: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1.午 门2.太和门3.太和殿4.中和殿5.保和殿6.乾清门7.乾清宫

8.交泰宫9.坤宁宫10.御花园11.钦安殿12.隆宗门13.军机处14.养心殿

15.太极殿16.体元殿17.长春宫18.翊坤宫19.体和宫20.储秀宫21.顺贞门22.神武门(此图系复印自《地理知识》19xx年11期。为便于教师制作,有省略——作者注)

板书设计

一 故宫是我国最大的博物院。起笔扣题开门见山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文档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质课课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故宫博物院》。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包括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故宫博物院》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故宫一般性的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这对新课标中7-9年级学段目标中的“拓展阅读,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这一目标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同时,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他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既然这是一篇空间顺序说明文,那么空间顺序就成为了这篇课文的切入点。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正是依据这个切入点设计的。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故宫博物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典范的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现代说明文。文章相对浅白,怎样在教学中做到既讲习应该讲习的基本内容、又适度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因素,这就值得深究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说明文

中考说明文阅读

一、【中考考点】:说明文的类型

1、【知识要点】:(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划分:

①事物说明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

2、【常见题型】:①、请说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②、本文的说明文类型是什么?

二、【中考考点】: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知识要点】: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

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的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

远到近等等,都可相反来。

(3)逻辑顺序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如:、主—次、浅入深、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

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2、【常见题型】: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xx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说明文

怎样写好说明文

知识目标:明确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写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度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语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称为说明文。它不像记叙文那样具体地表达某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也不表达情感,只是实实在在地解说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功用等。它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去论证道理,而是对事物直接解说以达到让读者明白的目的。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包括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一般说明文要求语言平实,文艺性说明文则要求形式活泼,语言优美,两者各有不同的目的。就中学生而言,专业性较强的说明文写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妨重点训练文艺性说明文。

二、写作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楚、明白、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写作文艺性说明文。

三、写作题目

选取自然界的某种植物、动物、现象或科学上的某种物质,写一篇文艺性说明文。

要求:(1)说明准确,顺序合理。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说明文

说明文:

1. 举例子:

说明对象+说明方法

2. 主要说明内容,往往出现在:

A. 标题

B. 开篇

C. 结尾

3. 主要说明方法只写一种

4. 寻找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对象后紧跟说明方法,给说明方法向前找说明对象

5. 能否换:

A. 可否换

B. 每一段内容

C. 段落之间的关系

D. 交换后的后果

E. 总结

6. 不是列数字的数字:

A.年代,时间

B. 专有名词

C. 不是为了说明对象特点的数字

7. 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

8. 总起句:说明对象+本段中心

段落层次(总分总)——句子关系(标点)

街区重点,句式相当,句子通顺

9. 总分关系

A. 问题在总,主答案在分述部分

B. 找到文本依据,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C. 结合上下文,寻找文本提示

10. A.关注提示语

B.方面,高度提炼,概括

11. 句子的更换

A. 能否

B. 前后文关系

C. 内容

D. 总结语言准确性

12. 字词更换

A. 解释字词

B. 寻找文本依据(具体)

C. 说明问题(表明)

D. 总结(语言)

13. 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说明文

课题:《说明文的解题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要求以及命题方向

2、 掌握说明文的问题知识和答题规范

过程与方法:借助导学案以例点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要求以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答题规范和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说明文知识梳理

(一)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二)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

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 (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

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 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四)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作比较: 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说明文

说明文:

1. 举例子:

说明对象+说明方法

2. 主要说明内容,往往出现在:

A. 标题

B. 开篇

C. 结尾

3. 主要说明方法只写一种

4. 寻找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对象后紧跟说明方法,给说明方法向前找说明对象

5. 能否换:

A. 可否换

B. 每一段内容

C. 段落之间的关系

D. 交换后的后果

E. 总结

6. 不是列数字的数字:

A.年代,时间

B. 专有名词

C. 不是为了说明对象特点的数字

7. 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

8. 总起句:说明对象+本段中心

段落层次(总分总)——句子关系(标点)

街区重点,句式相当,句子通顺

9. 总分关系

A. 问题在总,主答案在分述部分

B. 找到文本依据,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C. 结合上下文,寻找文本提示

10. A.关注提示语

B.方面,高度提炼,概括

11. 句子的更换

A. 能否

B. 前后文关系

C. 内容

D. 总结语言准确性

12. 字词更换

A. 解释字词

B. 寻找文本依据(具体)

C. 说明问题(表明)

D. 总结(语言)

13. 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