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那一段历史,我们都习惯了吗?》

专业:临床医学一系xx班 学号:139800xx

在中国近代史的吴炜老师推荐下,我拜读了由张鸣前辈写的书《重说中国近代史》,该书语言诙谐,让本来稍带点枯燥无味的历史带上了趣味性。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脑海中一直响起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那一段历史,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但是反观当代,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这一段深沉的历史,不管是真的没有涉及,或者不感兴趣,抑或了解这段史料但无法正面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这些都是危险的,其中我们难道没有觉察到这个危险的信号吗?难道那一段历史,我们都习惯了吗?习惯逃避,习惯抵触,习惯无视,习惯抛弃吗?如果不想再重蹈覆辙,我们应该认真把这段历史当为警钟,时刻警醒我们要自强不息,时刻记住曾经民族的伤痛吧。而这也是研究历史想带来的效果;正如张鸣前辈在文中所说:冷静的审视过去,然后去看待我们的未来,尽早学得聪明一些,不要总在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反复跌倒。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当然惨痛的历史亦然!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感悟颇多,对这段历史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 在读之前,我先给自己设置了两个疑问:中国共 产 党建立新社会之前,任何一个人或是组织能否改变旧中国的命运?若不能,为什么呢?若是中国共 产 党的努力失败,抑或者根本未曾出现,是否必然还会有另一个组织来完成相同的伟业?简而言之,呼啸的历史巨轮滚动之方向,究竟是早已设定好,还是碰巧转向既定的方向?带着疑惑,我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扉页。

蒋先生其实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无一不是通过改革而国力强大,不至受到外国凌辱。而中国于人于地,均不在他国之下,“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我们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数言之间,总论已为全书、为中国近代史定下了基调,中国近代史根本只是无数尝试近代化的先知与更多被触动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战争史。

这场战争始于鸦片战争,这一战打开了中国紧闭了百年的国门,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就鸦片战争而言,对于英国,工业革命成功之后走向扩张之路,她的发展必得经由向外输出货物换取金银以充国力之路。因此,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迟早是要打开的。而18世纪末期英国在印度半岛取得统治性地位之后,对于她而言这一战的客观条件也已成熟。对于清政府,于外交、海关、法权的处置都不甚合理,同时鸦片这样一种商品是她所万万不能接受的,而禁言行为种种总欠考虑。于是战端骤起,于是签下了《南京条约》。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在这段曲折而苦难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劳苦大众饱受压迫的现实,看到了这个泱泱大国在欧美坚船利炮下无助的景象,还有曾经的统治阶级在面对国家深重灾难是的软弱,但令人欣喜的是,残酷的环境催生伟大的改革,中华民族的很多不好的文化根源在这场大运动中得到反思,中国人民在这次大变革中得到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在这段抗争中得以极大的进步,没有这段艰辛的历史,就没有如今更加现代化的﹑更加开明的中国,只是这场变革的代价是如此高昂,它牺牲了万千大众但终给这个民族留下了永恒的财富。 看完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看到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幕又一幕,不禁让人觉得十分心酸,曾经多少次机遇,本可以抓住,却最终不幸擦肩而过,试想,当初乾隆皇帝能够认识到广州十三行这样一个通商口岸对中国的益处,如果当初吗噶尔尼访华时乾隆皇帝在西方的利器前能多一点虚心,再或者当初的清朝执政者能更加清明(我始终对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用于庆生耿耿于怀,如果能将这些钱换做更多的坚船利炮,或许甲午中日海战就会是另外一番情景),当然更希望清朝的那些守旧迂腐的文人能认清世界的形势,或许率先崛起的就不再是日本而是中国,或许中国的近代史就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可是历史既成事实,我们也只能感慨,只能在历史历史面前去斟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去省视那些曾经领导中国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利用了将近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本身对历史感兴趣,而这本书作为作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阐述,也将十九世纪的国家的地位,局势,面临的各种动荡,危难,屈辱,及为之的各种探索,努力等进行了分析,使我对近代中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给我很多的感触。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并且西方殖民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遭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及其严重的生存危机。

为动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在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且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但也是一段不得不提的过往。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出发,客观详尽的展示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的一段历史,全书脉络清晰、理性辩证,极具启发意义。故就本书内容进行必要的思考。

个人看来,历史是千变万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和动机,对历史的解读也就不尽相同。对此,我们没办法下定论哪种说法对哪种说法错,因为历史本身是复杂的。拿李鸿章来讲,在过去的中学课本中,此人往往被表述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叛徒,是中华民族的刽子手,是十恶不赦的佞臣,以此激发中国后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历史表明这些评价是片面的,有失偏颇。据作者所述的事情来看,李鸿章非但不是奸臣,还是大清帝国乃至中华民族的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他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国力之衰微,经济之落后,透彻地分析时局,清醒的应对危机,力图挽救民族危亡并多次巧妙避免与侵略者的战争;其次,为自强求富,李鸿章组织领导了洋务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极大的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可见,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论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读书报告

同其他学者写就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不同,徐中约所写的《中国近代史》因作者为海外华人,所以书中对于“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史发展进程的看法”的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衷调和的历史观。作者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因有着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且可以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所以作者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

本书为英语世界及海外华人社会最畅销的中国近代史巨作。19xx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五百周年社庆文告公布的数十名著之一。该书在国内发行的简体字版本,有助于学术界了解海外华人的史学思想,扩大知识面,增强思辨能力。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作者徐中约生于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19xx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xx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有感

11121607 机自学院

摘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主要写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本书在一开始就从中西的对比入手,指出“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明,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对于中国怎样才能脱离当时的困境,蒋廷黻继而对:“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这些问题作了自己的论证,他从中国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文化等一系列过程中认识到必须用“近代化”来改变“中古”的面貌。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虽然蒋廷黻不可能找出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但是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为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的震撼当初迅速走上维新之路呢?他回答到:第一,中国的守旧性太重。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第三,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关键词:中古、近代化、民族惰性

一 民族的致命伤

在书中第一章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一句话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近代中华民族所受的压迫与屈辱,都与民族的惰性有着极大的关系。鸦片战争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那时的中国就如蒋廷黻所说的,是一个仍滞留于中古的国家,“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已经具备了近代文明,所以鸦片战争在一开始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倒向了英国。但是,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如果国人能够早点觉悟,那么远东的近代史恐怕要完全改写了,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在战争前后依然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对于这个问题,蒋廷黻的想法是:第一,中国的守旧性太重,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

…… …… 余下全文

篇八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读书报告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常言道:知人论事。要想论其事,必先谈其人。蒋廷黻是中国历史学地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早年治学,中年以后从政。这就决定了他的著作不仅来自书本理论的升华,更是社会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他早年赴美留学,后回国任教。这就决定了他的著作不受国内外双重主流价值观的约束,能够站在一种更加客观的视角上去审视历史。蒋廷黻除了学历史,还选读了多门自然科学课程,这就决定了他的著作注重史论结合,讲究实证主义。他最有名的著作之一《中国近代史》,就基本具备了这三重特色,读罢回味无穷。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前两章叙述了我国近代内忧外患的大背景,后两章讲述了四个救国方案,前因后果,脉络清楚,通读全篇,颇有一气呵成之感。看得出来,作者的满腔爱国热情在胸中积郁已久,终于在书中得以倾泻而出。该书以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四种方案为线索,仅仅5万字,就像他本人所说,是一个纲要。但是一个纲要,就让我学到了好多我在教科书中没有学到的东西,更何况是其他卷帙浩繁的史书呢。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此书,我更加感觉到此话的分量,更加体会到,多读读课外史书的重要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