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

一、 本文主要内容:良好的友谊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积极适应,高质量友谊的青少年有更少的行为问题、更低的抑郁、焦虑及孤独感、更高的自尊、 社 会 能 力和社会接纳等。良好的亲子关系或高父母支持与青少年更好的心理社会适应相关。因此,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验证我们这样的假设:从早期到中期,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支持减少, 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减弱, 相反, 青少年感知到的来自朋友的支持增多, 并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增强; 进入青少年中期, 父母与朋友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减弱, 两种支持系统对情绪适应的影响可能会遵循独立模式。我们预期:青少年女孩的友谊支持高于男孩, 父母支持的增强模式(即, 高父母支持将增强友谊支持对情绪适应的影响)更适用于早期青少年女孩。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关系网络问卷、朋友提名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孤独感量表、抑郁量表五种量表。施测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求出各个量表的平均数,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求得主效应,最后还进行了回归分析。讨论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孤独感和抑郁的特点和成年人有所不同,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对青少年的孤独感和抑郁有明显的相关,但是这两种支持系统对初一和高一的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各有不同。这验证了实验的最初假设。但是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和女生对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没有太大的差异。

…… …… 余下全文

篇二 :心理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书目:《成才始于动机》 向一栗,李洪玉编

向一栗,李洪玉编的《成才始于动机》属于《心理素质培养丛书》中的一藉。这本书非常的浅显,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我们也很容易读懂,书中介绍了大量有关动机的理论以及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注意将具体的实例与理论结合起来,给出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以及可供参考的前人经验,对我们这些准教师的作用,其意义不可谓不大。

这本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个冲突:即时代对学生高素质高创新性的要求与我们落后的教育水平的冲突;其次是时代对“全能”教师的要求和教师素质低下的冲突。

以第二点为例。现阶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即在于:如何推进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如何利用我们的活动影响学生。为了使对比明显,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现阶段的现状。从教材的编制到课堂再到作业练习,都表现出一种本质上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中学生的教材为例,虽然经过了新课标、课改,但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即我们的教材不重视实际和可行性,这一点在化学实验方面尤为严重,教材中描述的实验成功率低,有的甚至出现中学教师依据课本的实验描述完全无法做成功的现象。(当然,大学里的教材泛滥程度更甚,前篇一律,漏洞百出,不论是错别字还是逻辑错误等等,不胜枚举)另外就是授课的问题,以上海地区中学为例,上课基本是学案一发,重点一提,然后就是疯狂的作业覆盖,完全不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更别说建立在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理解之上了。部分教师根本就没有了解学生的概念,仅仅是强加无数的习题,借助大量的练习覆盖来达到目的。我真的想不通,借助于这种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提升国民的创新意识,好的学习成绩以及独立思考、创新意识难道就真的不能统一吗?我们需要那么多无用的毫无研究价值的习题做什么?

…… …… 余下全文

篇三 :心理读书报告

《登天的感觉》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岳晓东,19xx年生于北京,童年和少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度过。19xx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xx年赴美国塔夫兹大学(Tufts university)攻读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xx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19xx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赴香港

岳晓东博士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并受聘但任南京大学、华南师大、南京师大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岳晓东在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特别是他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此外,他撰写的《少年我心》、《哈佛热线》和《批评的艺术》等心理学科普读物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登天的感觉》是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本书的写作特点是作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所做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该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在每个个案的后面,作者都加入了一段个案分析。对个案的性质、特点、咨询方针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作者在书中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在写作中,作者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对留学美国八年的感悟和体会,并就一些内容、词汇及心理学专门术语做了有关的注释,以增进读者的了解。为了增添大家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范围,在每个个案分析的后面,作者还加上了一条有关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知识。本书还作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的一些见闻。

…… …… 余下全文

篇四 :心理学读书报告

心理学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的确很重要,它不仅是教会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会使那个人影响一批人,乃至影响的社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呢?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这是比较晚的事情,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在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位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和发展促进这一过程的方法。它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目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学校的管理与领导等等;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五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在看《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之前,在刘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去看了《梦的解析》。当我看到《梦的解析》这本书时,我暗自欣喜。因为我觉得在生活中一些奇怪的现象可以被解释了。看完《梦的解析》这本书后,我对佛洛依德的才华感到非常敬佩。他大胆的想象与逻辑推断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试着用他的理论来解释自己所做的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之后,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看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更加吸引了我。当我初步翻阅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里面没有我想得那么多的小故事,也没有心理测验,有得只是一些很基础的心理知识。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人了解心理学,走进心理学,探索心理学。虽然没有一些具体的故事来解释各类心理,但从书中我还是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下面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本书共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通常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较倾向称作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埸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论是资优儿童或有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童)。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格心理学读书报告

探读那画、那树、那人

有时候不自觉地会对一幅简单的涂鸦作品发呆,会好奇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有时会对色彩斑斓的画作投以欣赏的目光,想了解各种颜色又代表什么含义?有时会对龙飞凤舞的签字崇拜不已,又想了解写字人是何种人?

在阅读《心理画外音》、《笔迹心理学》后,对这些问题我也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了解投射检验的基本理论。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图画心理学是依据绘画者所绘图像,从线条、大小等诸多角度去分析绘画者的心理。图画心理学经常通过让受测者画一个家庭、画树、屋树人、自由绘画等方式,来考察绘画者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其基本理论有三个:第一,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第二,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队图画的防御心理比较低;第三,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

一、图画心理学分析

至少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一幅图画:一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画面大小、笔画力度、构图/颜色等;二是从画的过程去分析,包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是否有涂擦,花了多长时间等;三是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前两者的分析适用于所有的图画。

…… …… 余下全文

篇八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信息技术系 2010210514 杨淑芬[键入文档标题]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

这次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我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的文献,该文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朱磊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郭秀艳和杨治良于20xx年六月发表于心理学报上的研究论文,其题目为《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

摘要 人们总是会根据他们对记忆工作模式的原有假设或图式来进行源检测, 这使得图片—文字源检测测验中出现图片偏向, 即人们更多倾向于将以文字方式呈现的项目错误归源于视觉图像形式呈现, 而不是将图像形式呈现的项目归于文字形式呈现。实验采用标准的源检测范式, 考察了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 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越发明显。

关键词 记忆源检测; 图片偏向; 证人证词; 学习次数。

引言部分 在引言部分作者指出其目的是通过直接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以及如何降低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并指出很多研究都已证明了记忆源检测的先验性图片偏向和增加学习次数会降低源检测的图片偏向的正确性,但很少有研究出于控制证人证词记忆受误导的目的,直接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以及如何降低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本研究要证明的假设是增加学习次数会降低源检测的图片偏向。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