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顶点坐标是。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种形式,即  (顶点式)

2、  幂函数 ,当n为正奇数,m为正偶数,m<n时,其大致图象是

3、  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由图象知,函数的值域是,单调递增区间是,单调递减区间是

二、        三角函数

1、  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点P到原点的距离记为,则sin=,cos=,tg=,ctg=,sec=,csc=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

倒数关系是:

相除关系是: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数学有关平面向量的公式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有关平面向量的公式的知识点总结

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公式(向量P1P=λ?向量PP2)

设P1、P2是直线上的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λ,使 向量P1P=λ?向量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若P1(x1,y1),P2(x2,y2),P(x,y),则有

OP=(OP1+λOP2)(1+λ);(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x=(x1+λx2)/(1+λ),

y=(y1+λy2)/(1+λ)。(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我们把上面的式子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公式

三点共线定理

若OC=λOA +μOB ,且λ+μ=1 ,则A、B、C三点共线

三角形重心判断式

在△ABC中,若GA +GB +GC=O,则G为△ABC的重心

[编辑本段]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

若b≠0,则a//b的重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λ,使a=λb。

a//b的重要条件是 xy'-x'y=0。

零向量0平行于任何向量。

[编辑本段]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的充要条件是 a?b=0。

a⊥b的充要条件是 xx'+yy'=0。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数学有关平面向量的公式的知识点总结

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公式(向量P1P=λ?向量PP2)

设P1、P2是直线上的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λ,使 向量P1P=λ?向量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若P1(x1,y1),P2(x2,y2),P(x,y),则有

OP=(OP1+λOP2)(1+λ);(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x=(x1+λx2)/(1+λ),

y=(y1+λy2)/(1+λ)。(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我们把上面的式子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公式

三点共线定理

若OC=λOA +μOB ,且λ+μ=1 ,则A、B、C三点共线

三角形重心判断式

在△ABC中,若GA +GB +GC=O,则G为△ABC的重心

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

若b≠0,则a//b的重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λ,使a=λb。

a//b的重要条件是 xy'-x'y=0。

零向量0平行于任何向量。

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的充要条件是 a?b=0。

a⊥b的充要条件是 xx'+yy'=0。

零向量0垂直于任何向量.

设a=(x,y),b=(x',y')。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向量的公式的知识点总结

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公式(向量P1P=λ 向量PP2)

设P1、P2是直线上的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λ,使 向量P1P=λ 向量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若P1(x1,y1),P2(x2,y2),P(x,y),则有

OP=(OP1+λOP2)(1+λ);(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x=(x1+λx2)/(1+λ),

y=(y1+λy2)/(1+λ)。(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我们把上面的式子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公式

三点共线定理

若OC=λOA +μOB ,且λ+μ=1 ,则A、B、C三点共线

三角形重心判断式

在△ABC中,若GA +GB +GC=O,则G为△ABC的重心

[编辑本段]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

若b≠0,则a//b的重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λ,使a=λb。

a//b的重要条件是 xy'-x'y=0。

零向量0平行于任何向量。

[编辑本段]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的充要条件是 a b=0。

a⊥b的充要条件是 xx'+yy'=0。

零向量0垂直于任何向量.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及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及中考压轴题解析 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及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及中考压轴题解析 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 0(原点) ,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 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 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 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 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 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 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两个负数比较 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 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值。③一个数与 0 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 0 相乘得 0。③ 乘积为 1 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 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 叫次 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正数 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 2 个 平方根/0 的平方根为 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运算, 叫做开平方, 其中 A 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 X 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②正数的 立方根是正数、0 的立方根是 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 算叫开立方,其中 A 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 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 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 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 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 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 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 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 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 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 A 除以整式 B,如果除式 B 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 一个分式,分母不为 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20xx高考备考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高中数学必修4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20xx高考备考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高中数学必修4

中小学超级在线1对1 三好网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2016高考备考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 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小学数学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学生刚刚由一年级升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如何科学合理的学习高一数学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