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语教学心得

论语教学心得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行的记录,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 在《论语》学而篇的学习中,我颇

有感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然而,当利益冲突一旦出现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想问题总是忽略了它呢?

还记得刚买电脑那阵儿,本来狭小的寝室一下多出了五台电脑,每个人都想把放在自己的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而每个人对电脑的使用时间和方式都各异,为此寝室里经常发生冷战,电脑布局模式不断更改,弄得寝室没有一丝“温暖”,闷得人难受。后来我们冷静了下来,试着为对方考虑,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让步,最后寝室形成了统一的作息时间,为了共同目的,我们终于和好如初,又是好姐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是危险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学习型社会不但要求我们终生学习,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或许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我们学习中的思考却不够,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探索更相当缺乏。我想我们大学生需要用更多的实践来检验我们的知识。 今年暑假,我随着我院三下乡队伍到了开县(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尽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让我真正看见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教育现状。有一个乡教学设施极差,没有书桌、椅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图书,教师缺编严重达200余人,有些学生上学每天要走四五个小时。有的村小每学期只能上一次计算机课,有些孩子每一次都会走上半天的山路,学习三节课后再走回去。他们中不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而辍学。

…… …… 余下全文

篇二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论语》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论语》专题学习小结

走近《论语》 亲近孔子

——《论语》专题学习小结

深圳市新安中学 彭莉琼

中语会阅读推广中心于9月13-15日在安徽省宣城市举办“为中国未来而读·2013阅读论坛”。笔者应邀到安徽宣城中学上了一堂《论语》阅读示范课。课后,老师们用“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引导学生很有办法”评价这节课,总的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选择上《论语》?一节课究竟能上《论语》中的什么内容?如何让异地的孩子跟着自己来读《论语》?

八年级的学生在初一已初步接触《论语》十则,对《论语》有一些了解;其次,诵读《论语》,能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孩子稚嫩的心灵,且初中学生记性好,适合在读的基础上背诵。几年前,笔者曾安排学生利用寒假的时间自行阅读,开学以后到校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热情不高,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而老师的指导阅读就倍显重要。

因时间紧,给学生的时间只有一周,我精选了有关学习、修身、为政方面的一百多则, 对照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论语》一书配上译文,方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同时查阅、浏览《论语》及孔子的相关资料,筛选出“来自《论语》中的成语”“读《论语》的方法”“孔子资料”,“《论语》简介” “后人对《论语》及孔子的评价”、“柏拉图与孔子的比较”等材料印发给学生。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如下:

…… …… 余下全文

篇四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

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领。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传授真本领,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密,彼此互无交流,你可曾试想大学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篇一: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规定《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只需一课时,我冥思苦想无论怎么上,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那些编者心里不知是怎样想的,我反正一课时是完不成的。同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傅老师也是这样感叹道。一课时始终不能完成,于是我用了4 个课时,将近一个礼拜的课全部花在《论语十则》上了。孔子生平简介介绍;《论语》着作的介绍,从儒家思想谈到《四书》《五经》,从核心“仁”字谈到字词落实;从通假字的解释到孔子思想的分类;从学习的态度讲到学习的方法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的做人标准。四课时下来,可以说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于是胸有成竹地布置了《论语十则》的作业,对学生应该是说一百个放心了。

第二天,语文课代表捧着一大堆的语文作业本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看着一叠《课堂作业》,心里非常高兴,这一届学生一是按时上交作业,二是没有同学不交作业。这作业的质量肯定是比较高的,这也算是对我这一周课堂教学最好的肯定吧!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我放下手头上的其他工作,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带着完全是欣赏和愉悦的心态进行批改。填空,选择正确读音,解释加点的词,找出成语并解释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题目,所以同学们做得都非常好,只是少数几位学生错了一二个。但到了第8 题,简直是面目全非,自己那种高傲的姿态一下子掉落了万丈深渊。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国学课教学总结

国学课教学总结

彭丹丹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特色语文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师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 “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领。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传授真本领,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密,彼此互无交流,你可曾试想大学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考语文《论语 选读》各课思想总结 精华版

《<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梳理

——依最新高考大纲要求

(部分课文大纲不做要求)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

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1.“德”与“礼”

“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

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礼”包

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

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

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

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

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

有借鉴作用。

2.民生与教化

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