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实验步骤
(一)同离子效应
1、取两只小试管,0.1mol/LHAc溶液及1滴甲基橙,混合均匀,溶液呈红色。在一试管中加入少量NaAc(s),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 指示剂变黄。
HA c = H+ + Ac-
NaAc = Na+ + Ac—
2、取两只小试管,各加入5滴0.1mol/LMgCl2溶液,在其中以支试
管中再加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分别在这两支试管中加入5滴
2mol/LNH3·H2O,观察两试管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何故?
MgCl2 = Mg2+ + 2Cl-
Mg2+ + 2OH— = Mg(OH)2↓
NH4Cl解离出的Cl-使 MgCl2解离平衡向左移动减小了溶液中Mg2+的
浓度,因而在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在这支试管中加入5滴
2mol/LNH3·H2O无白色沉淀生成。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
1、用1mol/LHAc溶液和1mol/LNaAc溶液配置pH=4.0的缓冲溶液10mL.应该如何配制?配好后,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PH = pKa + lgCAc-/CHAc
4 = 4.75 + lgCAc-/CHAc
…… …… 余下全文
二、 实验步骤
(一)同离子效应
1、取两只小试管,0.1mol/LHAc溶液及1滴甲基橙,混合均匀,溶液呈红色。在一试管中加入少量NaAc(s),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 指示剂变黄。
HA c = H+ + Ac-
NaAc = Na+ + Ac—
2、取两只小试管,各加入5滴0.1mol/LMgCl2溶液,在其中以支试
管中再加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分别在这两支试管中加入5滴
2mol/LNH3·H2O,观察两试管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何故?
MgCl2 = Mg2+ + 2Cl-
Mg2+ + 2OH— = Mg(OH)2↓
NH4Cl解离出的Cl-使 MgCl2解离平衡向左移动减小了溶液中Mg2+的
浓度,因而在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在这支试管中加入5滴
2mol/LNH3·H2O无白色沉淀生成。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
1、用1mol/LHAc溶液和1mol/LNaAc溶液配置pH=4.0的缓冲溶液10mL.应该如何配制?配好后,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PH = pKa + lgCAc-/CHAc
4 = 4.75 + lgCAc-/CHAc
…… …… 余下全文
实验二:用Flexible Line Balancing进行生产线平衡
1. 实验目的
(1)掌握对生产线平衡问题及其约束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及基本思路和平衡效果的评价指标;
(2)掌握用Flexible Line Balancing V.3进行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2. 实验任务
(1)熟练掌握生产线问题及其约束的形式化描述
(2)掌握生产线平衡的指标
(3)利用软件得到生产线平衡方案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内容:
针对下列问题进行生产线平衡:
上海大众三厂总装车间在20xx年引入了国际汽车制造企业流行的模块化装配工艺,其中的底盘装配模块是四大模块中投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模块流水线。该模块由动力总成预装线,底盘模块线,底盘总装,底盘螺栓拧紧及返修设备四大部分组成,采用大量自动化螺栓拧紧设备和电磁感应自动运行装配小车。该生产线原设计为专门生产帕萨特B5轿车,但20xx年公司引入全新的途安多功能乘用车,为了为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决定将该车与B5混线生产。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混线后的生产节拍仍然定为2.5分钟,即180秒。现使用本系统对动力总成预装模块重新进行生产线平衡。
…… …… 余下全文
山东大学西校区实验报告
姓名 危诚 年级班级 公共卫生1班
实验四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目的: 了解弱酸与弱碱的解离平衡及其平衡移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恶性质及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掌握难溶点解释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的运用;学习液体及固体的分离以及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一元弱酸中的浓度: 一元弱碱中的浓度: 缓冲溶液的pH值: ; 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实验器材:离心机,离心试管,试管,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架,滴管,药匙 实验药品:
甲基橙,酚酞,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
(pH=3.8~5.4;pH=5.5~9.0)
实验过程:
(一) 测定溶液pH
用广泛pH试纸测量0.1mol/L的溶液,0.1mol/L的溶液和的0.1mol/L溶液的pH。测得分别为pH=1.0; pH=13; pH=8.0。通过计算,易知理论值分别为pH=1.0; pH=13.0; pH=8.2552。
(二) 同离子效应
(1)取两支试管A、B,各加入等量0.1mol/L的
液颜色为橙红色。然后向A管中加入少量
…… …… 余下全文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材分析
本章是应用前一章所学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本节课重点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师由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然后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假设,最终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以醋酸电离为例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再次运用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明确可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去分析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去分析电离平衡。
3.使学生了解测定pH的方法及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获取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及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
素等知识。 2.使学生学会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问题做出合理解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 …… 余下全文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3.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当溶液中c(H+)>10-7 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酸性
B.当溶液中c(H+)>10-7 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碱性
C.当溶液中c(H+)=c(OH-)>10-7 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中性
D.当溶液中c(H+)=c(OH-)>10-7 mol?L-1时,其pH<7,溶液呈现酸性
…… …… 余下全文
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铵盐受热易分解
C.0.1 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0.1 mol/L的NH4Cl溶液的pH约为5
2. 有一支50 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 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
A. a mL
B.(50―a)mL
C. 大于(50―a)mL
D. 大于a mL
3.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7.13 mL稀盐酸
B.用酸度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 …… 余下全文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测量KCl水溶液的电导率,求算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用电导法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
3.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导G:对于电解质溶液,常用电导表示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电
导G是电阻R的倒数,即 G=1/R。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常用S
表示。1S=1Ω-1
2、电导率或比电导:κ=Gl/A (2.5.1)
其意义是电极面积为及1m、电极间距为lm的立方体导体的电导,
单位为S·m-1。
对电解质溶液而言,令l/A = Kcell,Kcell 称为电导池常数。
所以 κ=G l/A =G Kcell
3、摩尔电导率:Λm=κ/ C (2.5.2)
强电解质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与浓度有如下关系:
Λm= Λ∞m- AC (2.5.3)
Λ∞m为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见,以∞Λm对C作图得一直线,其截距即为Λm。 2弱电解质溶液中。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可认为弱电解质已全部电离。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 Λ∞m =V+ Λm ,+ + V- Λm ,- (2.5.4)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