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史心得

读 史 心 得

历史不但按它的必然脚步前进着,同时它也跟世人开着玩笑,历史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史学家司马迁的笔,将人性揭露至极,读其笔下作,犹往事历历在目。《史记》所述,一次又一次演绎着千古不变的真理!古人也好,古事也行,都是人、事;今人也好,今事也行,还是人、事。做事业、做企业、生意、搞政治、军事、哲学,还是人,所以马克思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关于政治,毛泽东说:“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拥护我的人搞上来,把反对我的人搞下去,这就叫政治”。很通俗一句话,深入浅出的揭示了一极其深刻之道理。

很多人看来,历史上的人、事与我们毫无搭边,都是过去的陈年旧账,再翻起来也没什么意义,这样看就不对了。历史不是与今不相联系的发展,而是进行着批判性继承式的发展,因此,古、今联系就必不可少,想以历史的高度看人生、得失之问题,思考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认为,以前与现在已不是一个时代,历史事件已是过去,生活在此代,应活在时下,关注时代文化、信息,古今很多东西都不尽相同,根本无法对号入座。这本来没错,问题是古人、今人都是人,既然都是人,在人性上就具有相通性。至于古、今人事上的差异性,仅是形式上的差异,斗争性依然存在,只是斗争形式在新时代下发生了变化。若否定古、今或时下人之间在人性上的相通性,那么所谓的以已所欲,推已及人就没有道理了。因此,历史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史心得

我们今天所谓的有用,可能都是一些局部的有用。而真正的有用,是一种用大眼界度过的大人生。

苏东坡有一句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李白也一样,一辈子虐浪笑傲,一辈子不服权贵,到年老的时候,杜甫去看他,问他,还有什么遗憾的事? 李白说,我就是求仙问道,炼丹还没练好,想起晋代写(《抱朴子》的葛洪葛神仙,我从心里觉得对不住他。杜甫听得瞠目结舌:一个上不愧皇帝,下不愧父母的诗仙,偏偏觉得自己对葛洪有愧。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啊!所以,杜甫为他写了一首绝句:

秋来相顾尚漂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一生奔波,到老年依然漂泊,“秋来”指人生晚秋,但他似乎毫不介意。这就是李白的人生:“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为谁雄”三个字问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李白不为君主,不为青史,不为功名,他不需要留下一个封号,他为的只是自己的心。所以,他是一个无所羁绊的天地英雄。

这种天地英雄就是中唐李贺在诗中所说的:“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们不要老是觉得,那种效忠于君王的忠臣死士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能过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这样的一种有自己的心智而决定的人生,会给我们每个人开拓出不同的境界。这就是生命的觉悟。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史心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大事者,除了有能力、有本事之外,有没有胸襟也是关键之所在;一个宽容的人,可以到处随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患难之中见真情,利害冲突见真挚!真正对你好的人,不是那个整天围绕在你周围,满嘴甜言蜜语,哄你心花怒放的人,而是在非常时候挺身而出,陪你一起疼痛、一起等待黎明来临的人。

人们常因忽略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生命有时就是在侥幸中丢失,在认真中获得。

相貌丑陋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多些笑容,阴天下雨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生活困窘也许一时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以一颗乐观的心去生活。快乐离我们并不远,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人无信不重,国无信不立!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人生最难的事在于选择”,因为无论你作出怎样的选择,失败的风险都将存在,为了增加保险系数,我们必须广泛收集不同建议,尤其是那些持否定态度的意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刚愎自用,单听信一方面的话,那么等待你的一定是一败涂地的悲惨结局。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史心得

马克思在论述英国殖民入侵对印度造成的影响时指出,一方面,殖民入侵对印度带来巨大的灾难,一方面却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殖民入侵充当了历史不知觉的工具。最后,马克思道出了一句令人震撼却极富深意的一句话:只有用头颅做出的酒杯才能喝出甜美的酒浆。

用马克思的这句话去解读历史,那么我们对历史会有更深的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可以说一语道破历史的天机。而这天机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是我们感情不能接受的。历史的发展是没有道德和感情的,它像一个冷面杀手,冷血动物,有的只是前进,一切阻碍他前进的障碍物在他寒光闪闪的剑下要么自动让路,要么人头落地,而对此他丝毫不会眨眼,他已习以为常。

历史是不讲道德的,这与我们所固守的历史观念恰恰相反,我们的历史观念杂揉进了太多人性和道德的成分,以至于浮云蔽眼,看不到历史的真名目,往往对历史做了错误的解读。看《三国演义》,我们总觉得刘备是汉室正统,宽厚仁义 他就应该胜利,而白帝城托孤常常让我们扼腕叹息。我们总是把曹操当做奸贼,在以后的戏文中,曹操的形象始终是白脸的奸贼。以道德为标准去给历史人物贴标签,这是我们惯常的做法。如果用大历史的眼光去看,曹操刘备都是一类人,都是觊觎神器的一方诸侯,无所谓坏人好人。就当时的历史大势而言,莫过于统一天下,结束军阀割据,生民涂炭的的混乱局面,而使历史的发展走向平稳的轨道。魏蜀吴三国鼎立态势的形成得益于蜀吴各具地利以及经济重心南移之趋势,而曹魏统治之北方久经东汉末年的黄巾战乱和军阀混战,一时难以恢复元气。一俟北方经济恢复,必统一天下,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仍很牢固。曹操所实行的发展农业的政策使北方经济很快恢复,而多次大的战役并没有在北方打,战争对北方的破坏相对较小。沿袭曹魏的西晋能够统一天下也就不足为怪了。说到此便不难理解诸葛亮的北伐的失败了,竭忠尽智之举却不能换来历史的垂怜。历史是没有人情味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近代史读史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史心得

在广州大学里面,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课程,吸引了大部分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的学生的眼球。我也是这茫茫人海中的其中一人。以下是我读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个人心得。

我们伟大而美丽的祖国,地处亚洲东部福地,国土资源辽阔,龙的传人数目众多,经历了上下五千年长久的岁月洗礼,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培育了举世闻名的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创造过璀璨光辉的古代文明。

可是,就在那一年,令人痛彻心肺、不堪回首的1840,像是暴风雨前夕的一个恐怖的预言,使得广大中国子民惶惶不可终日,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就是说充满着金钱欲和殖民思想的英国邪恶势力带着会使人走入歧途、摧毁自己身心健康的万恶之源——鸦片冲破中国大门,想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国库空虚,也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更令人不齿的是这些罪魁祸首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精神和身体。英国人的残暴不仁、利欲熏心引来了中国人民中间的有志之士奋起反抗。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广州三元里地区农民抗英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光辉事迹。可是这些在中国大部分有良心的人们眼中大快人心、愤懑情绪得到有效发泄的事情,在英国强盗的眼中却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简直可恶之极。他们知道这是中国人在维护自身的尊严还有国家的利益,于是便针对中国的禁烟抗英等行为,毫不留情地发动充满腥风血雨的鸦片战争。由于英国张牙舞爪、咄咄逼人,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已久,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水平,积弱颇深,在鸦片

…… …… 余下全文

篇六 :《摄影简史》读书心得

《摄影简史》读书心得

对于担任《世界摄影史》课程的我来说,读史是我的工作,就像伟大的“人情味”摄影师爱德华·斯泰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读史的过程,就是不断反省不断鞭策的过程,更是获得创作源泉的过程。

当人类看到第一片树叶留下的银影,终于认识到我们是可以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摄影术是19世纪人类重大的发明之一。摄影术不仅使人的视觉得以延伸,同时它使瞬间成为永恒,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们想让时间停止不再流逝的愿望。在摄影术诞生至今,发展迅猛,它的发展主包括感光材料的发展和照相机的发展,派生出电影、电视、数码摄影等。通过现代传媒,使世界文明逐渐进入到一个“读图时代”。图像文化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继图腾时代、文字时代之后的第三个时代。

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那些经年历练所创造出来的奇迹是多么的幸运。安塞尔·亚当斯会在脑子里预想照片的最终效果,然后才是如何实现它,于是有了“区域曝光法”;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相信“前一万张照片永远是最差的”;马特·哈迪认为摄影的精髓之一在于发现,之二在于表现,“万物之中皆有美,能否发现和表现这些美是拍照和摄影的区别”。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史有什么用

读史有什么用

欧 阳

20xx年第5期 ——东湖文苑

读史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而应该抱着一种思考的态度,认真严谨地去琢磨历史,然后才能真正明智、明理。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我和两位学友同游韶山、长沙,在那里瞻仰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遗迹,叹服于他博大精深的文史造诣。毛泽东一生饱览史籍,在工作之余,以惊人的毅力,不仅通读过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历朝纪事本末》、《清史稿》等重要史书,而且对历朝各家的各种史著、史论以及稗官野史、历史小说等,也都怀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许多史书中的某些篇章,都有他多次阅读的印记。他信笔批注众多历史人物事件,字里行间,透露他在历史细微处所下的工夫。

南怀瑾先生把历史的内涵说得非常通俗。他说:“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经验的记录,换言之,把历代人和事的经验记录下来,就成为历史。”他认为读历史有两个方向:一是站在后世去整理前一个历史时代的人事。二是从历史的人事活动中,撷取教训,学习古人做人临事的经验。读史有什么用?我想,至少应该有修习立身处世之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工作方法等三方面的实用价值。

先说修习立身处世之道。司马光深通历史,懂得运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提醒自己,帮助自己。曾国藩精通经史子集,他从历史人物的命运中感悟了“明强”(智慧坚强)之道,认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司马光、曾国藩修习立身处世之道,从读史中获益良多。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

通过读一本好书,我们的内心可以变得更加充实;通过读一段历史,我们的双眼可以变得更为明亮。读书让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

结合我院开展的“两学习 两争当”和“双十”全员读书活动,最近,我读了《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之《历史》读本,受益匪浅,且感受颇深。读史,粗读,即大略了解人物经历和事件梗要,可增加见闻,增强文化修养和加深文化内涵;精读,即仔细研读某个人物,某段历史,既学智慧,又长谋略。读史,我以为无非是“读人”和“读国”。读人,看的是为人所不同的处事方法和处世态度,“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读国,看的是不同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到:“读史使人明智”。意思是读出历史的内在真实,读懂历史的发展规律,能让人通达事理并富于远见,进而能够更为理性的参与到当代历史的建设当中。

读史使人明智。先读史,后明智。

先读史,不仅仅是“要”读,还要“会”读。历史,有正史野史之分,表现形式极为丰富:诗歌、小说、戏剧等等都可以作为它的文学载体。在现代,历史的传播方式则多种多样,书籍已不是人们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形式多样的电影电视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人们叙述着过去的历史。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