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9月5日全校师生聆听了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李星莹导师《百善孝为先》的专题讲,通过导师的深情演讲,现场的亲子互动,把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触动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李老师从孝之反思、孝之感恩、孝之原理、孝之实践、孝之忏悔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孝道。导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深刻体会到孝道的真谛,深切感悟到“天下父母心”的伟大含义。

在孝之反思中,驴子孝的故事里,“妈妈,孩子怎能将你丢下。”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孝”不是人类的专利,就连动物都有。是的,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每个孩子抚养成人,这期间让人难以形容而又无法计数的心血。静心反思,我们又能回报父母几许呢?作为儿女,我们是否尽了小孝:以物养亲,尽心养亲,使父母衣食无虑;或是尽了中孝:以顺怡亲,上体亲志,使父母顺心安乐;或是尽了大孝:以养荣亲,行善济世,是父母光耀门庭;还是尽了至孝:以德拔亲,行道立德,是父母成就生命呢?如此看来,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尽了小孝,让父母有吃、有穿,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安乐,更没有是父母光耀门庭,成就生命------

由孝之感恩,“母亲的分娩之痛”使我们感受到母亲十月怀胎,孩子撕裂而出的那段痛苦生命历程;“奶是由血液形成的”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母亲的奶竟然是血孕育而成,我们每个人又喝了母亲的多少奶水呢?此恩此德,真是永生难报。20xx年汶川地震中,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正甜蜜地睡在自己温暖的红底黄花的被子里,他根本

…… …… 余下全文

篇二 :百善孝为先 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 心得体会

唐中

尉新芬

百善孝为先 心得体会

天理是人应该遵守的本分,男人,女人都是以孝字当头,水有源,树有根,源源则流长。人根在父母,在老祖宗那里。爱子女心比爱老人心重。人到中年万事忧,人生一片迷茫,看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人生怎么有那么多痛苦?人生怎么有那么多烦恼?

因为人生的障碍和苦恼,开始发泄在太太,孙子身体上,面对压力很大,不知道怎么做很苦恼?做思想工作对照古圣先贤,伦理道德,应该如何按照自己的本分去学习了解。我们怎么当人?怎么使用他?发挥他的本分。帮助别人学习古圣先贤,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做?我是别人的儿子,我们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教我,老师教我,结婚成为丈夫,成为父母,成为外公,爷爷,老祖宗都要走这样的过程。

不了解生命之树,就不知道如何做人。我们身为子女要懂得知恩,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恩情。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苦累。

知道父母恩就有了根,学习人生就有了方向,不知恩,就不懂得报恩。忘本的人,就像树没有了根,因为自己对父母,了解太少,不能生起感恩之心,孝敬之心,也不孝顺父母,不感恩父母恩。贫苦孩子早当家,太苦了要立志,将来要报答父母恩。

…… …… 余下全文

篇三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颜殊黛)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的《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百善孝为先

学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

本周二中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学习,秦东魁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了说妄语的弊端及两舌的罪恶,教导人们孝亲尊师及如何处理亲家不和的问题。学习了本堂课后对百善孝为先又有了新的认识。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百善孝为先”。现在的社会潮流变化得越来越快,有的人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因为各种理由不孝敬老人,许多老人被子女抛弃、虐待。但是这些不孝顺老人的人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不仅生了你,还辛辛苦苦地把你们养大,他们用无尽的母爱来包容你,指引你,帮助你,而现在他们老了,他们连基本的关心和抚养都享受不到。

我曾经看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个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二个故事讲: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孝的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贡丹丹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的《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

…… …… 余下全文

篇六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而国学经典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岁月变迁时光斗转,前年的文化底蕴不再清晰,很多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迷失了自己。人们常常感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却忘了静下心来,研读先哲的教诲,重拾国学经典中教导我们的“真、善、美”。

今年8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由总部组织的国学培训班。 通过短短三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此次国学培训主要围绕“孝”字展开。的确,“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人伦道德的基础,也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期间,有多名优秀的国学老师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众多感人的真实事例告诉我们,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是更加不懂得爱别人爱社会的。

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犹如当头一棒让我们反省,羞愧。但真正让我触动最深的是《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无论是暂停学业毅然决然为母亲捐献骨髓,挑起家庭重担的邵帅;

…… …… 余下全文

篇七 :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感悟与心得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孝道心得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的《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