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画语录

(第一部分) 一幅山水画的制作,大体有五个步骤: 一,勾勒——意在笔先。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笔,勾出各部分大体轮廓。勾的线条顺笔为之,勒的线条逆笔为之。(右手执笔,由内向外画为顺笔,由外向内画为逆笔。)

二,点染——在各部分施以大小点染(一般用较大点染),在轮廓上不出大体的阴阳面及起伏凹凸。补阴面者用用浓墨点染,补阳面者用淡墨点染;并点出大体上的叶丛,苔草,远树......等,或为此等物象做好底层笔墨的准备工作。

三,皴和浑——在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基础上,再行变化,层层加工。皴,在第二步骤的大阴阳面上,再清楚地加以纵横交叠,分出小的阴阳面及物象的脉络纹理等。(皴法也有顺笔皴和逆笔皴,须顺逆兼用);浑,以水墨融合各部分及其相互之间,反复行之,务使各部分物象达到圆浑而厚实,充分地表现出各部分物象的质感,量感,明暗感,以及相互间的远近感等。

四,醒——等到所皴所浑干却以后,用重墨在全副几个部分物象的主要地方,再加以勾勒点染,突出或拓大全副及部分物象的主要精神所在。有时候,醒的作用在于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界限。

五,收拾补充——掌握全面,对各部分物象再加以细心的补充或收拾。

…… …… 余下全文

篇二 :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画语录

(第一部分) 一幅山水画的制作,大体有五个步骤: 一,勾勒——意在笔先。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笔,勾出各部分大体轮廓。勾的线条顺笔为之,勒的线条逆笔为之。(右手执笔,由内向外画为顺笔,由外向内画为逆笔。)

二,点染——在各部分施以大小点染(一般用较大点染),在轮廓上不出大体的阴阳面及起伏凹凸。补阴面者用用浓墨点染,补阳面者用淡墨点染;并点出大体上的叶丛,苔草,远树......等,或为此等物象做好底层笔墨的准备工作。

三,皴和浑——在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基础上,再行变化,层层加工。皴,在第二步骤的大阴阳面上,再清楚地加以纵横交叠,分出小的阴阳面及物象的脉络纹理等。(皴法也有顺笔皴和逆笔皴,须顺逆兼用);浑,以水墨融合各部分及其相互之间,反复行之,务使各部分物象达到圆浑而厚实,充分地表现出各部分物象的质感,量感,明暗感,以及相互间的远近感等。

四,醒——等到所皴所浑干却以后,用重墨在全副几个部分物象的主要地方,再加以勾勒点染,突出或拓大全副及部分物象的主要精神所在。有时候,醒的作用在于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界限。

五,收拾补充——掌握全面,对各部分物象再加以细心的补充或收拾。

…… …… 余下全文

篇三 :黄宾虹画语集萃画理

黄宾虹画语集萃画 理

(一)

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的去体验大自然的。徒画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没有自己的见解了。——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刊19xx年《美术研究》二月号)

(二)

作山水应得山川的要领和奥秘,徒事临摹,便会事事依人作嫁,自为画者之末学。——19xx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三)

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法备气至,气至则造化入画,自然在笔墨之中而跃现于纸上。——19xx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四)

我要游遍全国,一方面看尽各种山水的曲折变化;一方面到了某处,便发现某时代某家山水的根据,便十分注意于实际对象中去研究那家那法,同时勾取速写稿,并且以自然的无穷丰富,我也就在实际的对象中,去控索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五)

学那家那法,固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但那家那法,都有实际的自然作根据。古代画家往往写生他的家乡山水,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技巧。——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 …… 余下全文

篇四 :黄宾虹画论

黃賓虹畫論

?

??? 黃賓虹

??? 中國藝術本是無不相通的。先有金石雕刻,後有絹紙筆墨。書與畫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貫。雖音樂、博弈,亦有與圖畫相通之處。

??? 觀乎人品,畫亦可知。是以畫分三品:曰神、曰妙、曰能;三品之上逸品尤高。三品之中有學者為士夫畫;浮薄入雅者為文人畫;纖巧求工者為院體畫;其他詭誕爭奇,與夫謹願近俗者,皆江湖、朝市之亞,不足齒於藝林者也。

??? 今人作畫,不能食古不化,要出人頭地,還要別開生面。我用積墨,意在墨中求層次,表現山川渾然之氣。有人既以為墨黑一團,非人家不解,恐我的功力未到之故。積墨作畫,實畫道中的一個難關,多加議論,道理自明。

??? 學術如樹之根本,圖畫猶學藝之華。桃花能紅,李能白,此能品也。桃李凡卉也,若野菊山梅,如隱逸高人,其超出於桃李,人共知之,而共賞愛之。畫事品格,人不全知,近市薦紳,往往以清代文人畫即中國上品畫之代表,不知中國有士夫畫為唐宋元明哲精神所系,非清代文人畫之比。正以其用筆功力之深,又兼該各種學術涵泳其中,如菊與梅之犯霜雪而其花愈精神也。

??? 畫史、畫理、畫法論

??? 魏、晉、六朝畫尚內美,有法而不言法,觀者可以自悟。吳道子有筆無墨,閻立本不識張僧繇畫,李思訓金碧樓臺,畫重外美,丹青炫耀,古法已失。王維、王宰、張*、鄭虔於詩與書法悟得其傳。五代及宋,如荊、關、董、巨,始備六法。

…… …… 余下全文

篇五 :黄宾虹对新安画派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黄宾虹对新安画派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答:黄宾虹,饱览了中国画史,研习宋、元、明、清各家画艺,形成了自己的卓越精辟的见解,尤其70岁以后,画风大变,作品浑厚华滋,意境深邃,卓然自成一大家,以精于墨法,善用焦墨和浓墨著称,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他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他精通诗词、篆刻、书法、文物鉴定、美术史等。他的画从表现内容看,并不新奇,全凭笔墨工功夫,使人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内涵。笔苍墨润,墨密、厚、重,初看一团墨黑,细看黑中有亮,物象清晰,层次分明,密不容针,疏能奔马。

他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有两件事值得后人思考与借鉴:一是前文提到的中岁受“新安画派的影响”较大;另一件是其二十岁在扬州任盐署录事时,向陈崇光学花鸟画的同时,亦向郑珊(当时已八十多岁)学习山水画。郑珊号雪湖,工山水,亦作花鸟、松梅、人物。山光尤得龚半千精髓,笔墨雄浑,名噪当时。郑授他“实处易,虚处难”六字金针诀,使他终身受益匪浅。有心人倘读《黄宾虹画语录》中的“暗室一烛,通室皆明”格言,当知是对六字诀的彻悟与诠释。是故,事师不在名份高下,实欲求真。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画法要诀

黄宾虹画法要诀

画 法

(一)

用笔一涉图绘,则有关乎全局,不可不慎。

笔乃提纲挈领之总枢纽,遍于全画,以通呼吸,一若血脉之贯注全身。 意存笔先,笔外意内,画尽意在,像尽神全,是则非独有笔时须见生命,无笔时亦须有神机内蕴,馀意不尽。以有限示无限,至关重要。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二)

笔力透入纸背,是用笔之第二妙处,第一妙处,还在于笔到纸上,能押得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方是押住纸。——19xx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三)

作画最忌描、涂、抹。描,笔无起伏收尾,也无一波三折;涂,是仅见其墨,不见其有笔,即墨中无笔也;抹,横拖直拉,非人用笔,是人被笔所用。——19xx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四)

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之中,切不可露出笔之外。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中露出气力。——19xx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五) 赵孟頫谓“石如飞白木如籀”,颇有道理。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19xx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六)

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

…… …… 余下全文

篇七 :黄宾虹

黄宾虹

灿一灯;夜行山尽处,开朗最高层。”(19xx年题画山水) 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

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画风与丰富多变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

黄宾虹的绘画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应已显示出来,而其艺术价值的显现,又是全方位的。除其山水画外,花鸟画也境界不凡,书法成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他还有着自己的画学理论建构;其金石篆刻、文字学、考古学也颇有建树。黄宾虹的确是一位“不能仅以画史目之”的学者型艺术家。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 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

…… …… 余下全文

篇八 :黄宾虹:内美静中参

黄宾虹:内美静中参

撰文/滕黎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或许从黄宾虹的这首诗里,我们能隐约感觉到他画中的玄机。在他看来太极起于一点,墨法才是真正的关键。在弥留之际,他曾预言五十年后才有人能看懂他的画。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黄宾虹的绘画越来越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的中国画坛。

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老家在安徽歙县,早年“白宾虹”的风格疏淡清逸,受到了“新安画派”的影响。黄宾虹亲历了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军阀混战,那些20世纪中国时局变化最频繁的岁月里他历经了很多磨难,70岁入蜀大悟,以打点作皴,逐渐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黑宾虹”的风貌。

黄宾虹内美静中参

黄宾虹《青绿写意山水》 19xx年

黄宾虹内美静中参

黄宾虹《西溪放棹图》 19xx年

在北平的十年当中正遭日本侵华,除了每周二去北京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所代课以外,黄宾虹闭门谢客在家潜心作画研究,并总结了五笔七墨之法,每一笔都具有美学价值,甚至道德价值。这个阶段他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和著作都用“予向”署名,以表示不与日本人合作,不屈于敌人之意。当时一些友人向他求山水画,他还会送给他们一张花卉,在这样一个比较黑暗的时期,他希望给别人带去一些愉快,也能够慰藉自己的心灵。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