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弟子规 泛爱众》观后感

《弟子规·泛爱众》观后感

本周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篇。“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与朋友相处,要讲平等、博爱,以博大的爱心去对待别人。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只会索取,不会给予、奉献;只知道去坦然接受,不知道欣然给予。闻名世界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弟子规》里也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意思是给予、索取要分得清楚,给予多一些,索取少一些。

“人有短,切莫揭”。当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爱护他,人都有自尊,都有面子。不可以揭他的短,让他难过,要包容他。包容他呢,反而会让他觉得你很慈悲、有爱心,他才能够反省,才能改过。如果把他的短处揭出来,他对你怀恨在心,不但不能改过,还会与你结怨,何苦呢?人家有短,虽然我们看到了,不要放在心上,仍然对他和气、宽容,这是一种大慈悲的表现。

扬人善,帮人助己。“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句话是说,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善的地方,有有点、长处,我们一定要称赞。当我们称赞这个人的优点、长处,是对那个人的勉励。当他知道你在勉励他的时候,“人知之,愈思勉”,他听到你这样的赞叹他,他就会更加的努力向上。把他的善处优点更加的发扬下去。所以,这是对他的一种鼓励。同时对自己也是劝勉,看到有人善,我们见贤思齐。

…… …… 余下全文

篇二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弟子规》全篇十分短小,360句,仅1080字,却蕴含丰富,它总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困难或者有病,要真心实意地帮助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听父母的话。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

“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懂道理,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 “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做人必须从小事做起,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人子。

“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本分,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

“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

“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

…… …… 余下全文

篇三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 …… 余下全文

篇四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母亲递给我一本《弟子规》,叫我没事的时候看看。起初并不知道母亲的意图,只觉得是妈妈见我闲暇里整天上网玩游戏,让我多看看书、远离电脑游戏而已。但随手翻看了书的前言部分,我就明白了母亲的意图。她老人家不会是觉得我这个儿子在为人处世、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方面让他不满意?脸泛潮红的我忍不住快速浏览起全书,想从中发现自己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做法与书中所讲到底有多大差距。 然而刚读不久,我就被他所震撼,原来我平日里的言行、做法与古人谦逊、平和、仁孝的理念相聚甚大,《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将我的人生经历中的所有错都反射了出来。越读越感到自己前错太多,越发的感慨,越发感觉到《弟子规》是我们做人的指南,越能够体谅母亲的心思。母亲是盼儿成熟、盼儿成才。 《弟子规》的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学文》七个方面的道理。《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些都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然而,我们现代人又能做好哪些

…… …… 余下全文

篇五 :弟子规读后感20xx字

弟子规读后感2000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的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我的读后心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的李毓秀先生,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并综合朱熹编著的《小学》中的文义,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 …… 余下全文

篇七 :弟子规读后感七年级 Word 文档

《弟子规》伴我成长

七(2)班 文静颖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朗朗的读书声传入耳窝,我的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阵涟漪,心中产生一股股羞愧之情。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看似简单的二十四个字却包含了极深的道理—父母呼唤你,必须赶快答应,而不应拖拖拉拉;父母吩咐你,应动作敏捷,而不是懒懒散散;父母教育你,必须恭敬听讲,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父母责备你,应该虚心接受,而不可目中无人。可这些,为人子女十四年的我都没有做到。

从小在家,我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娇娇女,不光有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行为,甚至还养成了目无尊长,无法无天的“傲人姿态”,有的时候,还会为了一己私欲,对大人们提一些莫名的要求。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贪玩,放学回家晚了,妈妈有些生气,便说:“你就知道玩,作业写好了吗?书复习好了吗?快要考试了,你还玩,像你这样,不如跟我们一起回家放牛。”

而对妈妈的责骂,我毫不迟疑的回了句:“作业没有写好怎么样,书没有复习怎么样,快要考试又怎么样,放牛就放牛,那又怎么样。”

妈妈也许是被我桀骜不驯的话语激怒了,扬起手就要打我,我却丝毫不害怕,反而把头一扭,说:“你打

…… …… 余下全文

篇八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总叙

总叙仅仅用了二十四个字,便道出了《弟子规》的精髓所在。正如其所言,教育是有一

定顺序的,孝悌为先,次为谨信、仁爱,只有做到这些,方可学习。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孝的重视。一句“百善孝为先”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孝的理解,那就是

孝是百善之首,只有做到孝,所行之善才是真善。孝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24孝的故事,相信人人皆知,虽然有人对此一些封建的思想多有批判,但传承优秀文化

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粕糟。撇开这些不看,其中一些孝的故事确是发人深省。

这其中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便是芦衣顺母。闵子骞生母早逝,继母常虐待他,冬天只给他

芦花衣穿,一次他因太冷而犯错受到父亲责罚,父亲发现继母虐待他,愤怒中决定休掉

妻子,闵子骞哀求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被感动,就依他所言,继

母也在羞愧中如梦初醒,从此待子骞如亲子。

这一故事,不仅应和了《弟子规》中“亲憎我,孝方贤”一句,而且也成为以孝感人的

成功典例。连孔子也赞叹道:“孝哉,闵子骞!”试想:如果闵子骞只是一味地抱怨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