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书读完了》读后感

《书读完了》读后感

在十年前,我在新华书店的库存部,看到一本三联出版社直排简体的《孔乙己外传》,觉得好奇就购买了一本。作者叫做金克木,因为学习历史时知道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觉得这个名字起得有名堂,至于书中的故事,就觉得更加离奇古怪了。不过,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金克木这位生活在当下时代的智者。

其实,这本书中大多数是讲故事,很少讲道理,哪怕讲道理也是借故事中的人物之口说出,这种写作只有在读柏拉图对话录时才会看到。不过,我最喜欢的并不是他所讲的故事,而是他书中对于往事的记忆,不仅是用故事来表达,更是附有很多幅的照片。这种写法,看似是小说,却又是以真实的人与事为基础,就非常难得了。很多年后,看到另外一位文化老人撰写的《牛棚杂忆》,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在“权力就是知识”的时代,自然是谁官大,谁就有学问了。读金克木先生的文章,智慧扑面而来,文字隽永,内容深刻。用很多的形容词,只能表达我对于金先生的敬仰,却无法准确描绘这样一位智慧的老人。最近有幸读到金老的散文集《书读完了》,才觉得有些话想说,可能是到时候了。

在回到花溪之后,一直都想将博雅教育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一

直都犹豫不决,原因当然有很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在于我们自身缺乏自信,能够真正将古典的微言大义挖掘出来。也许,有朋友自觉已经掌握了古典的解释原则,但是对于我来说却一直没有这样的自信。另外,我在阅读古典的时候,其实一直都希望有位老先生能够在身边指点,回到花溪也是这个目的。不过我有此心,君已无意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留德十年》有感

读《留德十年》有感:生活还是生活

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

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

走过来了

风风雨雨都经过了

生活还是生活

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

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季羡林

一个月之前妈妈来校探望,带来了那本季羡林先生写的《留德十年》。我也在不久前完成了此次,断断续续却历时四年的阅读。

四年前的某天,我被媒体播报的季羡林先生逝去的消息吸引,开始进入他的世界。最初,我对季老并不了解,只觉得这是一个伟人,距离我们很遥远。我只能在远处观望他耀眼的光芒,远到没有途径和机会去靠近。

然而,在我相继读完《朗润集》、《牛棚杂忆》、《留德十年》后,再到现在的《季羡林人生沉思录》,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最爱《留德十年》,我为季老求学的毅力所折服,被他坚持的精神所打动,更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心态,会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追求的境界。

《留德十年》,顾名思义,是季老对自己青年时在德国为期十年的求学经历的自述。

高二那年,正是我学习迷茫的一段时期,没有高一时的新鲜感,更没有高三坚定目标后的决然。无心学习时,我便会翻翻手边的书,就是这本《留德》。

…… …… 余下全文

篇三 :《季羡林读景》读书笔记

《季羡林读景》读书笔记

“智者乐,仁者寿,长着随心所欲。曾今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20xx年感动中国给获奖者季羡林的颁奖词。季羡林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陌生。他于19xx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因家境贫寒,六岁时投奔时在济南的叔父,受到严格教育。先后获清华大学西洋文学学士学位,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副校长等。是著名的教育家、东方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学术界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

《季羡林读景》一书是宁静致远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宁静致远系列丛书是为了纪念季老收录选编并于季老去世一周年时出版的,旨在用朴素的追思情感为读者呈现季羡林先生读书、读人、读景、读世、读史的精准思辨,感受先生一生追求学问的“彻底性”和“天人合一”的世界眼光,泛博大爱以及最宽忍最明亮的心怀。整套书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智者一生的思想轨迹。我比较喜欢历史和山水风景,以前经常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但很少读写景方面的书,这一次偶然看到《季羡林读景》一书,感觉还是非常欣慰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他及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是写给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先生为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有成就的一生,但有谁知道他风光背后的辛酸,他童年的苦涩、艰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

二、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