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学之道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大学》这样的一部经典古典佳作,对于我这样的未入道的,又不是什么书香门第的,又总想徘徊在夫子门前的初学者或是门外汉来说,看这书真是有些举步维艰。第一次读实在实不知所曰,只到一半就扔在一边不想再去读了。几日过后在次拿起,坚决的读完了,对其意思依旧是模模糊糊。在网上找到其译文读完后,更让我惊叹,给我一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

大学这部书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读过、研究过,并有无数感想、评论,都是很一致推崇褒奖,但观点各不相同。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来说,我也有自己的观点,个人肤浅的认为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也是儒家“入世”之道,同样也是传入21世纪的古代哲学典籍。

首先很附和前者认为大学之道所讲是成人之道。所谓成人之道我认为是成人之君子非小人尔。如书中首句所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一译文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虽是表面简单深思实则其意宏博大道。

君子这个词在古与今都是被人们看的极高的。也是人们追求目标,向往的境界。我们无从知道君子在古代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但可以从很多书籍里认识到,在古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诗经》中如: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在物。《学记》中:故君子至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本书中也更是多次提到君子自不必说。就算是小人也最初也是追求的也是君子,只是为尽然心诚坚持到底。但其也总还是想着当君子,所以也就有了伪装,就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学之道读后感

大学之道读后感

篇一:大学之道>读后感

科区看了一下,没想到,有一本书竟是这样的法人深省,虽然虽然4个小时站着读书有点幸苦,可是读有价值的书却好似一种身心的享受,想将其摘些如下:

德雷克·博克在19xx年之19xx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本科教育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作者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长获,但是在写作、批判性思维、数理能力和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远未达到期望的水平。多数大学高年级学生认为,他们在外语口语、文化和美学养成,以及准备成为活跃而富有知识的公民方面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总体上看,虽然美国的大学拥有充足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几百门课程,但是它们不敢自信地说,如今的大学生比50年前的学得更多。

德雷克·博克进一步指出,现在很多重要的大学课程都由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担任。虽然已经出现了诸多教学方法,很多教授依然沿袭那些业已证明是低效的教学手段。而在课程改革时,教师们却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教师们讨论得更多的是教学内容,殊不知,对大学生影响更深远的是教学方法。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就改善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向大学教师和大学的领导者们提出了若干建议。美国大学取得的成就固然可喜,但作者向教师们提出的批评却是振聋发聩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学之道 读后感

读《大学之道》 之感想

早在上大学时期就常听人说读大学就得读《大学》,也能摇头晃脑的念一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但是从来没明白过这是什么意思,也曾在图书馆拿起过相关书籍,最后总是被里面是是而非的语句噎住,直到拿上这边《大学之道》才隐约明白了点。

明明德,凭良心实施德政。

对于一个中层管理人员来说,明德和明明德同样重要,明明德先明德,你自己理解的良心不能是坏良心、黑良心、歪良心、狭义的良心,就得修心、修身、修德,让自己的良心是广义的良心、大义的良心,这样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引导、带领团队的人员团结一心、积极向上,不断的也明明德。 亲民,推己及人,把众人当亲人般看待。

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真正的关心自己的员工,把下属当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同时又要站在公司这个大集体上做好天、地中间的人,承上启下、上情下达、顺天应人。

“亲民”又要“新民”,对下属的所作所为负有监督、导正的责任,即不能打击下属积极性和创新性,也不能让其随意乱变,在大环境下予以有效的导正和合理的节制。重视变中有不变的原则,如公司的产品设计,牢固、可靠、大气和设计根本不能变,既定标准化不乱变变。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大学之道》读后感

感古人之大道 叹鄙人之稚言

---《大学之道》读后感

09体教男二班邵杨222009307011086

大学,中学,小学。似乎这样一个排列有些有趣,如果把握的成长经历看做一个数,那这个排列就是我的倒数。这样说并不为过,因为在20年的生存里,他们占据了13年了。从儿时就在求学道路上兢兢业业,对大学充满憧憬。那么在捧起《中国语文》这本课本时,不料与《大学之道》这篇文章碰上面,开始了我对大学的思索。

古时的人们上学,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似乎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而在大学里辅导员给我们上的第一堂班会时,大学两字被放大化的排在了黑板之上,而在“大”字下面重重的划上了标记符,然后开始了对这包含丰富的“大”字进行阐述。它不仅仅是指教学楼等建筑规模的大,更多的是指在这个环境中充斥着大知识,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里的大楼,大湖,大门,大道等不是支撑大学之大的支柱。而大学里的大师,大事,大人物,大图书馆等才是铸就大学之大。简简单单的一个对“大”字的阐述包含着的是千言的劝学,万语的启示。

一位先哲有说育人为主,德育为先,而恰恰的在《大学之道》的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的提到德对于一个人的至关重要。而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在《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将这段文字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便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纲”指的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回归大学之道》有感

读《回归大学之道》有感

信管1402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先贤孔子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行止于善。”而这个思想也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重新定位,一直到后来,出现了“大学”,当然现在的大学不同于古时所说的大学,现在的大学是一种教育机构。但是从我们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命名不难看出,“大学”思想至今仍有其独有的影响力。

这几天读了哈佛大学校长德雷克博克的《回归大学之道》,强烈的感觉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但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回归大学之道》是从现代角度去看西方教育的,众所周知,我们国内的现代大学教育是学习西方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研讨一下西方的教育,然后从西方的现代教育上寻找经验。而作为一个个体,当代中国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西方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在这里,我不想就德雷克博克关于美国的教育体制看法做交流,毕竟体制化的东西,不同的国情不好一概而论。

我将重点就他的大学教育目标谈谈我的看法,以下我将他的教育思想总结成八个方面。

1.表达能力

本书的作者,在大学目标中,首要强调了表达能力。而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同样觉得表达能力很重要,与朋友同学交流我们需要表达能力。就一学术问题的表述我们需要表达能力,有时候我们虽然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就是表达不出,这就充分证明我们缺乏表达能力。当然走上社会后,表达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和客户,和领导在一起,如果你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无疑会为你划出更大的空间。那么表达能力该如何提高,综合书上内容,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多读书,让自己肚子里有货,有内涵,这是硬件配备。其次我们应该学会克服自己的胆怯,多与人交流,这就是表达能力的软件配备。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回归大学之道读后感

回归大学之道读后感

想要赏析一本经典,就先要彻底的读透它,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进行细致质微的平常,浅尝辄止是不能真正了解这本书和写这本书的人的想法的。无法细致品味就无法深入了解,皮毛会掩盖在最底层的真相。

《回归大学之道》是2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里克·博克。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德里克·C·博克

德雷克·C·博克哈佛前校长,著有《回归大学之道》一书。在他担任哈佛校长期间,他精心处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行政管理、少数民族和妇女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技术转换等问题,博克校长还重新组织了哈佛大学的管理机构,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进到哈佛大学的各个研究生院和各个系科。

德雷克·博克(Derek Bok),1968年开始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1971-199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20##年前任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教育学院。20##年,在劳伦斯·萨默斯卸任后,担任了一年的哈佛大学临时校长。目前已退休。撰写了包括《市场中的大学:高等教育的商品化》(Universities in Marketplac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在内的六部高等教育方面的专著,以及有关美国劳工法和美国政府的研究专著。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读完《大学》后我感想诸多,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以说,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这次选择读《大学》我认为是很正确的,读“初学入德之门”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学问。

我曾很不理解“大人之学”,大人是指做官的大人,还是长大的大人,看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后,我才知道凡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能达到某一个水准,称之为“大人”。所以读大学,是修身、做学问那么基础的一步。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但后来被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时候正式成为四书之一。《大学》的主要内容总结起来被称为“三纲八条七证”,三纲即:明明德,亲(通“新”,革新的意思)民,止于至善。八条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它所包含的道理很多很多,我的领悟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闭眼深思这段,能做到那样独善其身的人确实不多。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诱惑、比较、不信任,大家都活在面具下,适应这社会不得罪人的同时保护着自己脆弱的心,让我想起了小丑,彩色的笑脸下那颗心是笑着,还是流着泪呢。又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然后达到至善之境。就拿我们的大学生活举例,真正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又有多少,那些因为社团、学生会、兼职的事逃课、不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意志有定向了吗,心不妄动了吗,心里总是顾忌那么多,离自己的目标、梦想却越来越远。修身,做学问却被那么多事诱惑着、阻碍着,有一本书中说:“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灼烧我那腐烂的梦想。”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梦想啊,我们要对学习的对象有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确定学习目的,学习怎么做人,做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功名、胜利。凡物都有本有末,明白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出去旧染之污而自新,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顾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目标,明白自己的方向,便不会轻易被其他干扰,然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学》读后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

首先我了解到了大学里“三纲领”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来至于此。三纲领里以“明明德”为起点,以“亲民”为中间环节,以“止于至善”为最终目标。八条目我认为是一个人境界的提升。 那么“格物”呢,“物”即人心之中的“大学之道”,“格物”即从人自身去认识大学之道,也即是反省自身的价值体系,即达到“物格而后知至”。而不是若王阳明一般从外界去“格竹子”。那么又何为“中庸”呢?《中庸》是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延伸到“大学之道”把它作为终生的目标,始终走在这条大道上,莫失莫忘,不离不弃。而“诚”是对个体的价值体系域大道相符合的状态的评价,一直在这条路上走才是对“诚”的最好解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修身是基础,只有完善自身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

孔夫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就是把关于大道的混沌表象抽象化,然后再在思维过程中把这些抽象的规定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价值体系。俗话说出来,

闻就是懂得,明白,达到的意识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也曾提到“闻道”闻道应该也有学习各种思想,知识的意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