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是谁杀死了安妮?

————读《安妮日记》有感

看了《安妮日记》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安妮,一个美丽的14岁犹太女孩,她健谈,外向而充满活力,是什么竟导致一个如此美好的生命迅速陨落? “最近我也一直在打乒乓球。我们打乒乓球的人就特别喜欢吃冰淇淋,特别是到了夏天,打热了,我们最后总要去光顾就近的冰淇淋店的,“德尔菲”啦、“梅西斯”啦,那里是可以让犹太人去的。真恨自己搞不到更多的零花钱。“绿洲”里通常挤满了人,随处都是我们自己圈子里的人,我们总是想着法子挑个好心的先生或男友,好让我们把一个星期能吃的冰淇淋都一下子吞下去。”这时候的安妮还像我们一样在花朵般的年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尽情享受着青春所带来的一切美好! 同样,她还富有我们现在的同龄人一切阳光美好的品质:纯真、善良而快乐!

不久,厄运降临。19xx年7月的一天,安妮的姐姐玛格特收到了一份党卫队给其父亲的招集令。那时的德国的纳粹党已经攻占了荷兰,同时也开始了对当地犹太人的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杀戮。安妮的父亲为了逃离纳粹恐怖统治,同时也为了保护他的一家人,他决定会同全家及其邻居一并躲入他公司后屋的一间原本用作实验室的屋子内,从此在这里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密室隐居生活。 “我把我们这八个人连同我们的“密室“看成是一块蓝天,四周全是阴沉沉的乌云。我们所处的这块被严格限定的圆圈暂时还是安全的,但旁边的乌云越集越密,而那个将我们和逼近的危险隔离开来的圆圈也越收越紧。我们现在就这样被危险和黑暗包围着,互相碰撞,绝望地寻找逃跑的出口。我们全都往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厮杀,往上看,那里一片安静和美丽,而与此同时,我们却被巨大的黑团切割开,它就像一堵无法穿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没法上去;它一定要把我们压碎,只是还没有得逞罢了。我只有哭泣和祈求:“噢,但愿那个黑圈能够退去,打开我们前面的通道!”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安妮原来的生活:身边充满了鲜花和气球,还有一群她的知心朋友围绕在她身边。那时的她是那么的无忧无虑,然而,现在她却失去了这一切,她失去她原本健谈,外向和充满活力的性格,只剩下数不尽的忧郁与孤独,她就像是一只被关押在囚笼中的小鸟,渐渐地失去了原本对于美好蓝天的向往,她的生活充满了压抑与煎熬! 不仅如此,除了压抑和恐惧,他们还要过早地面对死亡和罪恶。“我们的犹太朋友正成批成批地被抓走。德国人把他们装进运牲口的卡车里,一批批运到位于德朗特的大型犹太集中营——维斯特伯克。维斯特伯克那边很可怕:一百多个人只能用一小间洗浴室,厕所都不够用。住宿也不分开,男人、女人和小孩全都睡在一起。更可恨的是,纳粹监视兵的风气很坏,他们随意糟蹋妇女和小姑娘,还让有些人怀孕了。真是一群丧尽天良的野兽。”安妮用手中的笔愤怒地指控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累累罪行。她是正义的化身,面对罪恶,从不会选择躲避。在斑斑血迹中,直面战争的残酷。在黑暗的地下室里,更加坚强与崇高。她勉励自己也勉励他人:“勇敢些!让我们清醒地记住自己的任务,不要抱怨,一切问题会得到解决的。上帝从来也不曾抛弃过我们。在漫长的年代中,犹太人生存下来了,而且不得不经受种种苦难,但是苦难也使他们坚强。弱者失败,强者生存,而且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少女,19xx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xx年,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作为生日礼物的笔记本,从此便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藏到了他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19xx年8月有人告密,隐匿的八个人被捕并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这个花季少女由于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死于纳粹集中营。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触便是?战争?。安妮所写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自由、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为了什么?’?由于黑暗独裁统治,由于种族歧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这让我想起了日军侵华,想起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这惨绝人寰的杀戮似乎和纳粹杀害犹太人有着相似之处,难道这些侵略者和这些无辜的百姓有着深仇大恨吗?为何要疯狂地屠杀,这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鄙弃战争,向往和平。?战争?,一个多么可怕而又熟悉的字眼啊。是战争,毁掉了人们美好的生存家园;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乐观的心

——读《安妮的日记》有感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出自哪位名人大家,也不是出自哪位时代名流,而是一位13岁的女孩子——犹太人安妮·弗兰克。

犹太少女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xx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作为生日礼物的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这一年的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安妮一家藏到了她父亲公司的密室里,从此开始了历时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安妮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犹太人如何被德国纳粹分子残酷迫害和屠杀的情况。

读完《安妮日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为什么德国人要对犹太人那么狠心呢?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原来,德国人非常歧视犹太人,他们认为犹太人杀死了耶稣,所以要屠杀犹太人。

《安妮日记》带给我的愤怒不止这些。书中提到许多犹太人被屠杀、被毒死、被枪毙,这些惨无人道的剥夺他人生命的方法令我窒息。我想大声地质问德国纳粹:“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歧视犹太人?你们的理由是如此地荒唐!”我觉得德国纳粹分子就像一只只残暴的老虎,而犹太人则是一只只待宰的羔羊。

安妮这只羔羊虽然身处险境,但她却被人们称为“永远的天使”,因为她在危难时刻始终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 …… 余下全文

篇四 :被战争夺走的青春年华——读《安妮的日记》有感

被战争夺走的青春年华——读《安妮的日记》有感

小小的人儿,

兜儿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迪桑卡

她,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公主”;她,一个满怀梦想与爱的“小女孩”;她,一个天真无邪,正值青春年华的“小孩子”??一天,纳粹党打破了这个女孩的梦想与生活,使她最终在孤独与恐惧中,被死神无情的带走。正值豆蔻年华的她,生命至此终结了。她留下了唯一宝贵的东西---那本动人心魄的日记本。

她,便是安妮·弗兰克。

迫于日以残酷的排犹浪潮,这位年仅12岁的小女孩便过上了逃亡的生活。每天,每夜,每时,每秒,她都在借笔来发泄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恐惧,来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我仿佛看到了,安妮那双闪烁的大眼睛中充满的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亲人的呼唤。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拂,我们在蓝天下,怡然自乐的与同伴们玩耍。而安妮呢,她在干什么?她在渴望,渴望着这一切,渴望和平,渴望呼吸,渴望····哭一场!残酷的战争是摧残她的罪魁祸首。是战争,让她窒息,让她恐惧,让她渴望??也让我们每个人心灰意冷。“为什么人们不能和平共处?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为什么总是那样疯狂?”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呼喊,一声声震撼人心的诉说,一个个天真而又成熟的问题,让安妮一次次的蜕变,也让我一次次的痛恨无情的战争??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安妮日记》观后感

绿色阅读,书香办我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与《安妮日记》结缘源于书的封面,那张黑白照片上有着天真笑容的女孩触动我的心弦,我想看看此书与此女子有何渊源?看完书后发现那正是作者安妮最自豪的一张照片,也代表着安妮对生活美好的期待。

13岁的安妮在生日礼物中发现了这本日记,从此在安妮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的朋友。安妮对着她真挚的朋友叙述她的酸甜苦辣,诉说少女的心事。

日记中记载了安妮一家由于害怕遭受纳粹地迫害,于是与朋友一行8人一起躲进了密室,开始他们长达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虽然通过日记也抒缓了安妮不少压力与恐惧,但是好景不长,安妮一家还是由于坏人地告密被抓忘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有幸生还,他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完成安妮的心愿。 安妮,天真,活泼,她身处乱世,但她任然对生活抱有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在密室时,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和对密室生活的不适应,安妮与凡达恩太太经常发生口角,与母亲的关系也不好,日记中多是安妮的抱怨。但是由于在生活的强压下,安妮渐渐懂事,与母亲的关系也渐渐缓和。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有自己的向往,她想做个记者,想把日记出版等等,于是日记更多出现了安妮对外界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七年六班 白翔

《安妮日记》这部小说创新风格,采用了日记的体裁,更让人深入其境,体会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可怕,这不是日记,是对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恶劣行为的真实目击报道!

《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一位受纳粹迫害的犹太少女的战争生活记录。在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记录了对家庭成员的感受、与密室伙伴的相处、对爱情与战争的看法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一个成长期少女求知的过程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这本战时日记闪耀着熠熠光辉,一个早已历经世事的成年人都要为之感动。

读遍全文,我感到的是安妮对父亲的依赖和对母亲的疏离,而与她性格不同的姐姐成了她了解自己的参照。对于母亲,她写过让她都感到羞愧的话,但当下真实的感受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她与母亲的关系。当父亲改让母亲听她的睡前祷告时,安妮很难受地想拒绝,母亲难过地流泪,当晚安妮写到:“是她对我作了那些有欠考虑的评语,开了我那么多残酷的、我不认为有趣的玩笑,使我对她任何爱意的表示都已没有感觉......”在父亲地疼爱与母亲的责难下,安妮在家庭的情感重心全放在了父亲上,对于与母亲的疏离,安妮也很失落。 日记上的时间走的很快,到了1944..8.1时戛然而止,这是为什么?事实像车轮一般滚滚而来:密室里的八个人被盖世太保带走,安妮看着自己的日记散落一地,玛戈痛哭失声;安妮在奥斯维辛-伯克瑙被剃光头发,在前臂被刺上编号;安妮在卑尔根-贝尔森因为虱子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安妮的日记》有感

九(5)班:张嘉贤

安妮·弗兰克13岁生日收到的礼物中,一本硬皮笔记本,她非常高兴,从此开始了写日记。但厄运降临,她们一家不得不开始逃离,安妮收拾的第一件随身物品就是她的日记。在逃亡中,她不能随意活动,所以只能读那些荷兰朋友们不断捎的书和写日记。 后来,盖世太保的魔爪终于伸向他们。人们后来在密室中留下的狼藉中发现了安妮那本珍爱的日记,并将它转交给了安妮荷兰的朋友。

《安妮日记》最初部分记录的是安妮刚开始用自己朦胧的理性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她在日记中,自然,透彻地分析着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压抑的环境里,她只能在日记中宣泄。

在那样的环境中,她快速成长,用心体会她周围低沉,压抑的气氛。如果她假装虚伪一点,日子也会好过一点,但她没有。她学的是人类课程中最难的一课——解脱。她有自己的信仰,像她的日记一样。

在《安妮日记》中,到处可显现出她是个天生的作家。她生动地勾勒出几间毫无舒适可言的房间,房间里的气氛,夜间持续几小时的恐怖,八个人同处一室的尴尬。这些描绘都渗透着她天性里的活泼和漫不经心的从容。

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恐惧与羞辱,但这些人都没有放弃。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安妮日记》有感

——和平的鸟儿

《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原来是一朵绽放在阳光下的小花,她终日享受阳光般的温暖和亲人、社会的呵护。可是没想到,她13岁那年,希特勒决定大肆屠杀犹太人。因为安妮一家也是犹太人,所以他们只好迁居到她爸爸公司的第三层去住。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中,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两年多。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但是,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的父亲奥托在出版《安妮的日记》时曾说过,“我们的目的是要教育人们,让悲剧不再重演。”安妮曾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没有我。”日记带着她化为一只和平的飞鸟,飞翔在历史的天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