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一种人生观》有感

读《一种人生观》有感

初涉哲学,便接触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友兰是自觉地去解决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不仅发愤创作一个新理学的综合哲学体系,而且在人生哲学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念。记得一位数学老师说过,智商最高的人是学神学的,哲学居于其次,然后是数学。神学乃西方特有,故在中国哲学家必然是聪颖过人。初次接触哲学便强烈的感受到哲学极为严谨的逻辑性,需要极强的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才能够略窥一二,加之冯友兰的这本《一种人生观》又没能够找到相关得文献帮助理解,所以虽仔细阅读数遍,仍只触及皮毛而已。也只能用自己尚浅的阅历,来谈谈自己对这部哲学作品的理解。

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所谓“philosophy”,“哲学”一词是舶来品,由日本人西周译出,经中国人黄遵宪绍介入,非中国所固有。西方哲学是爱智之学,中国哲学是养性之学。西方哲学曰逻辑,曰概念;中国哲学曰修身,曰养性。两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虽同曰“哲学”,实名同而实异。沿着西方哲学的理路,欧洲最早发展出了近现代科学,而中国哲学却没有使近现代中国自然发展出科学来。因此冯先生这本书虽然英文名是“a sort of philosophy”,但中文明确是《一种人生观》。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

学号:2014015093 班级:广告141 姓名:刘一婧

第一章人生三路向

这章钱穆对人生定向的前提是: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朝我而外在。 然后提出三种路向的人生。

第一种,以近代西方人生为代表的向外路向的生命。生命自我之支撑点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生命自身之外,因此造成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向前停止即是生命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 第二种,以印度人为代表的向内寻求对象的人生。可以看成是一条无限向前或向后的人生。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在外建立和向内把外面拆卸想对立。推理来,若外面都拆尽了,你将见本来便没有一个内。推理来,只有把终极宁止的境界,轻轻的移到眼前来,所以说“立地可以成佛”。

第三种,中国禅宗式的中立路向人生。中立态度是消极,无为的,不似前面两者,都有他辽远的向往。若我们走上中国儒家思想里面的另一种境界,它不偏内或外或心或物,它也有向往,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宁止点。飞翔的远离现实,将不是一种福;沉溺的迷醉于现实,也同样不是一种福,有福的人生只要脚踏实地,安稳向前。 在最后小节,钱穆讲述了印度佛家和中国禅宗的关系,并就中西方新旧人生观的合理融合抛出了令人思考的问题。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

学号:2014015093 班级:广告141 姓名:刘一婧

第一章人生三路向

这章钱穆对人生定向的前提是: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朝我而外在。然后提出三种路向的人生。

第一种,以近代西方人生为代表的向外路向的生命。生命自我之支撑点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生命自身之外,因此造成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向前停止即是生命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第二种,以印度人为代表的向内寻求对象的人生。可以看成是一条无限向前或向后的人生。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在外建立和向内把外面拆卸想对立。推理来,若外面都拆尽了,你将见本来便没有一个内。推理来,只有把终极宁止的境界,轻轻的移到眼前来,所以说“立地可以成佛”。

第三种,中国禅宗式的中立路向人生。中立态度是消极,无为的,不似前面两者,都有他辽远的向往。若我们走上中国儒家思想里面的另一种境界,它不偏内或外或心或物,它也有向往,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宁止点。飞翔的远离现实,将不是一种福;沉溺的迷醉于现实,也同样不是一种福,有福的人生只要脚踏实地,安稳向前。在最后小节,钱穆讲述了印度佛家和中国禅宗的关系,并就中西方新旧人生观的合理融合抛出了令人思考的问题。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 …… 余下全文

篇四 :《快乐是一种能力》读后感

《快乐是一种能力》 读后感---蔡海波

快乐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处世智慧;快乐生活是一种修为,一种生存艺术。快乐本身就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成功。

活,就该快乐。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聚拢生活正能量,过好当下每一天。 从书中我联想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是啊,老师是否也可以像作者说的那样快乐的工作呢?我油然而生的念头。我就在想,我们为什么不用微笑面对人生呢?笑看生活中的输赢得失,给自己的心灵洗个澡,让我们轻松的愉快的相拥。做自己的主人吧,轻松快乐每一天,让你的心灵盛满煦暖春风和灿烂花朵,幸运就会时刻洋溢在属于你的每一个日子里。幸福的遥控器在你手中,就看你是否能将心灵的视窗准确地调放到快乐频道。

本书从态度、心情、困境、挫折、成败、得失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快乐的真谛和本质,从生活、工作、交际、做人做事等方面论证了快乐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例如,第六章提到的快乐工作、快乐成功中引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游戏,这似乎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我们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蓬勃兴奋的事情,把许多游戏方式带到工作中。”我在思索老师是否也可以这样做,快快乐乐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其实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反正愁眉苦脸也是做,开心也是做。这儿有一则故事:“詹姆士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看管钉子机器的工人,每天从早到晚接触的都是钉子,他每天在钉子里打滚,工作对他来说真是枯燥透顶。他常常想世界之大,为什么要把一生都消磨在钉子里面呢?何况这无聊的工作永无出头之日,做完一批制品,另一批便又接踵而来。詹姆士满腹牢骚,怨言不断。在他旁边工作的另一位工人听了,认为他的话正好说出了自己想说的,不知不觉的也抱怨起来。詹姆士想:难道没有办法把工作改成有趣的游戏吗?于是他开始研究怎样改进工作和增加工作乐趣。他对同事说:”我们来一场比赛,你负责做机器上磨

…… …… 余下全文

篇五 :《成功是一种心态》读书心得

读《成功是一种心态》心得

成功是一种心态。面对同样的问题,心态不同往往会 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

宝的两面分别装饰着四个不同的字,一面是“积极心态”,另一面是“消极心态”。心态既能让人获得成功、拥有健康,也能使人跌入低谷,陷入迷惘。面对挫折,积极心态可以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风景;而消极心态则可能让人陷入“喝凉水都塞牙”的境地。

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

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现实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面对半杯水,心态不好

的人悲观地说:唉,我只剩下半杯水了;心态好的人则高兴的说:呵,我还有半杯水呢。前者对人生悲观、得过且过,这些人认为人生如钟,往复于一圈又一圈的循环,痛苦而又厌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他们人生的信条;后者对人生乐观,积极向上,这些人对工作、对生活都非常认真和负责,遇到任何事都会积极进取、排除万难,直至成功。因此,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同样的事情,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做,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成功源于积极的心态。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着

…… …… 余下全文

篇六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8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8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800字(一)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哲学的深刻意义。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后感3000

读后感

“Yes,Sir!”、“No,Sir!”是我们看美国军营大片时经常听到的,其回答时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士兵们似乎没有任何的犹豫,这与《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表达的自我负责、勇于担当、不找借口、全力执行等理念不谋而合。“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正因为如此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借口掩饰的是我们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掩饰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承受力;掩饰的是我们不敢对自己负责。当我们没有勇气告诉别人我不行,也不愿听到别人说自己不行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的会去找原因,用它把事情的发展变化引到看似符合变化逻辑的轨道上,于是,就有了“借口”,这个得以让我们脱身的金蝉。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2

沙漠中的奇葩

——三毛作品读后感

河西小学 张荣

三毛死了,但她的自由的精神永在我们心中。之前和我朋友谈起三毛,朋友表示并不是很喜欢她,这无可厚非,一个作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本来就是常态。但三毛打动了很多人,通过她的文章。 我记得我刚读她的书时就被她在撒哈拉沙漠的奇异经历所吸引,我当时甚至搞不清这是小说还是写实,当我和我同学谈起荷西这个角色时,我还由衷的赞赏了三毛对角色的鲜活塑造,直到同学非常惊异的看着我,告诉我荷西是确有其人。

一个中国人,在那个年代,走入撒哈拉沙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事。三毛和她的西班牙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经营着自己的家,用真诚经营着和当地人的友情。当他们的苦心经营唤起了许多当地西班牙人的啧啧赞赏时,三毛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他们的家,用棺材铺上了布当沙发,各种“花卉”充满其中,还有沙漠中拾到的象牙吧??

这些古怪的东西变成了家的一部分,又是在那样一片荒凉的沙漠中,显得如此的富有情调和趣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毛真正做到了这点。而在行路的过程中,她的风格又迥异于其他的中国人。留学西班牙,德国,后又进入撒哈拉沙漠生活,这些经历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在那个年代的华人圈子里很难找出相似的了。而三毛又把她的经历用写成了文字,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感悟”,“哲理”这类的句子,单单淡淡的叙述就足以传达出她的自由精神。很多情况下,尽量客观的描述一件事,一种心情,反而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有所领悟。像读者上那些充满说教意味的文章我根本懒得扫一眼,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觉得读者上的东西恶俗且易于消化,类似于快餐一样的东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