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名著阅读《财富的分配》

浅谈《财富的分配》

读书让我们懂得古今中外,读书让我们看到天上人间。我们无需回走千年,便可穿水泊上梁山,结识英雄好汉。我们无需逾越千里,便可问巴尔扎克,从人间喜剧里听出悲意。我们无需跋山涉水,便可领略到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

作为一名经管类大二的学生来说,就必须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尤其是对经济学名著的涉猎:每一学期读几本经济学名著或者学科基础的各类书,并在读完之后思考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是一件多么惬意与有意义的事啊!其实这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这更加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大学-这个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可能对你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具体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学时光。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多看书多学习,获取各类知识,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当然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对待学习,争取精益求精。但也许各类学科的学习及各种活动的进行等占用了我们大都的时间所以对于这个习惯的保持有很大的阻碍性。然而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与课程安排,乘着这个学期经济学名著阅读的实践课,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多读几本书,多获取一些有意的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二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读后感

刘泰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这本书中,陈志武教授立足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结合现实的经济现象来对本书的研究对象财富进行了阐述。对此,笔者大致总结了一下其中涉及的基本经济学理论知识,在一定的时期里面,一个国家或地区产生财富相对应的是国民收入,而国民收入主要是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对于美国等发达的经济体而言,国民收入里面,本国的居民消费占绝大部分。作者认为在世界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着重扩大内需是促进国民财富增加的有效手段,而同时一个内需强大的经济体往往是因为该国的财富非常多,也就是有钱,所以扩大内需和增加财富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命题。那怎么样增加一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了?根据消费决定理论,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是由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的,接下来,作者所提及到的制度机制、金融创新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贷款、社会保障、失业保险与退休养老等一系列的保障政策无不是从增加财富收入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两个角度来解读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从而增加一国之财富。

作者首先对于现代社会下的财富观念和财富组成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这需要对财富下定义,什么是财富?财富包括哪些?一个国家国民关于财富的概念一定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国家对于财富的认识停留在地大物博的自

…… …… 余下全文

篇三 :《24堂财富课》读后感

《24堂财富课》读后感

说实话,这本书属于一本非常初级的、涉及经济学和商业模式的入门读物。书的标题也写得清清楚楚,是与女儿谈商业模式,不过对我这个没有太多基础对经济不是很感兴趣也不了解的人来说,也还是值得一读的。

虽然如此,我还是想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的总结,归纳出了该公司的盈利模式,给其他人提供了创新的基石,鼓励和帮助其他人往更高更好的方法冲刺,但是,模式永远只是模式,更应该被看做是企业发展的结果,是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地调整发展策略及方向形成的;真正要在商业上成功,除了对商业模式的借鉴,更需要的是胆识、耐性和机遇。

另外,对于陈志武在书中明显地对市场经济的偏向还是让我觉得不妥,自由主义市场是有它的优势,但万事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否则又怎会出现经济危机?如果在建国初期那种物资极度匮乏、生产力不足、各种制度都不完善的年代,不采取国有化、公有制的方法,估计会有大量的人无法生活吧。应该说,每种经济制度,都是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也会反过来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有利有弊。

陈志武认为是中国契约文化欠发达,法治没到位,无法对依靠市场和法律来解决问题抱有坚定信心;整个社会的诚信基础较低,只能依仗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血缘关系进行维持,婚姻也变得充满功利性,是商业结盟或者钱权结合的延伸。所以,中国的企业喜欢样样都做、面面俱到,中国民营企业的接班都是家族性质为主。对于这样的看法我比较赞同,但也不完全赞同。中国也有很多方向性较强的企业正在发展,外国也同样有各式各样的家族性企业,只是中国一些制度没有外国健全,人们的观念没有外国开放而已,但我们能拿才发展了六十多年的社会与人家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社会比吗?当然不排除再来一次技术革命后,可问题不是还没有技术革命嘛。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

读《国富论》有感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每个国家财富的积累是可以无止境,还是有一个最后的界限?为此,我又翻出很久以前浏览过的经典经济学名著, 亚当.斯密所写的<国富论>,里面的一些观点似乎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在一个经济社会里,财富大致分配给了四种主体:资本者得到了利润,劳动者得到了工资,国家得到了税收,出租者得到了租金(这里的出租者包括:地主得到地 租,借款人得到利息,知识产权持有者得到特许权使用费,名人则可能得到出场费,比如代言广告等).毋庸置疑,占社会主体部分的是广大劳动者.一个社会的财 富是否能持续增加,取决于广大普通劳动者的财富能否持续增加.他们既是社会的生产者,也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军.

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在来看看亚当.斯密的话,他说:

"然而,使劳动工资增高的,不是庞大的现有国民财富,而是不断增加的国民财富,因此最高的工资不在最富的国家出现,却在最繁荣,即最快变得富裕的国家出现.今日英格兰确比北美各地富,然而北美各地的工资却比英格兰高........."

下面,亚当.斯密还提到了中国,这也许是他在这部伟大著作中唯一一次谈到中国,他说:

…… …… 余下全文

篇五 :财富之路读后感

态度决定人生

---------------读《财富之路》有感

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样一本好书,但是中国有句古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很庆幸在公司领导的指示下去看这这本书,读后感真谈不上,因为这本书我还远远没有看完,下面我只是谈一下我在看了这本书目前的感受吧。

《财富之路》给我感觉最强大的就是态度决定人生,这也是我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所说的。因为态度也是我们当前年轻人最需要摆正的东西。

刚刚从学校出来的我们,从温馨的像母亲的摇篮一样的象牙塔里走到社会,巨大的落差曾经几乎击倒了我,曾经一个人流浪在北京的街头去想,我适合这个社会吗?这个社会需要我吗?迷茫,十分的迷茫。后来机缘巧合,希地码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到这个工作,并推荐给了我这本书,很好,真的很好这本书。

顺着本杰明 富兰克林 这本《财富之路》,能让人不由自主的在读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审视了一下自己,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进入到作者的“圈套”里面去。

文章一开始让我想到的是抱怨。是啊,国家定的赋税不能改变,那么何苦不去努力工作呢,这个观点如果说出来的话大家都会懂,但是具体到实施上的话,能坚持的还真不到,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我比较调皮,对于英语老师特别的看不顺眼,妈妈告诉我说,老师是学校给你们班定的,学校也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去更换英语老师,而老师也不能为了适应我一个去放弃班里的其他同学,所以我只能去适应老师,而不是叫老师去适应我。这些话当时我是没听,不过现在想想,妈妈的话跟富兰克林的观点有相似甚至是相同之处,是啊,面对改变不了的现实,与其拼尽全力去抱怨,哪怕是叫全世界都知道你委屈又能怎么样呢?还不如去适应环境争取在当前环境下最大利益为好。这个观点对于公司员工更为重要,我刚来公司,应该努力使自己更快的融入公司,面对即将而来的情况,只有适应,因为不适应的话就不可能去改变。

…… …… 余下全文

篇六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由于我自己对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变化比较感兴趣,并且认为关于世界格局的书相对于资本资本论等书较易理解,所以我从老师推荐的书中选择了《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作为自己的阅读书目。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首先了解了有关于世界格局的一些概念。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下面对这本书我所感兴趣以及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首先是“兔子定律”。第一章第一节即提出资本兔子定律,并将此定律贯穿解释了世界局势发展之始终。简而概之,资本就好像一只不知饱足的兔子,吃光了窝边草就吃远处的草,并且膨胀能力及繁殖能力都超强,永远没有饱足。这只资本兔子的意志深刻左右了国家的意志,从而决定和改变着世界局势。第二章中,美国的出现乃至崛起就是这只兔子吃出来的产物。在这只疯狂的兔子意志左右下,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张,国内一旦不能满足资本扩张的需求,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争抢殖民地来满足自己。待到殖民地的草也被吃光了,对外扩张解决不了发展的矛盾时,再生产无以为继时,这种膨胀的激情就通过两种方式来自我消耗——世界大战或者经济危机。或者也有第三条路,列宁通过十月革命亲身实践了这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的读后感

我们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就是毛泽东所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这篇文章是在党内出现左右倾主义的背景下完成的。

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

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

这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陈独秀也好,张国焘也好就其本质不是不想把中国引向共产主义。但是他们的错误就是过分的依赖于自己的主观意向,片面的强调某一个方面正确。 毛泽东在这个关键时刻通过正确的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是相当及时和正确的。

通过对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分析得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在革命时期,最贫穷的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工人阶级,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 科 学 管 理 原 理 》

读 书 笔 记 姓名:马孟君 学号:211210010007 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笔记

在读过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后,我将自己的一些读后的想法整理如下,然而,毕竟自己能力有限,可能有些看法比较肤浅和拙劣,还望老师海涵。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xx年)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创立了科学管理,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泰罗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而受到世人的尊敬。对于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列宁曾给予了科学的评价,他说,泰罗制是“资本主义的最新发明,同资本主义的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根本内容是提高企业效率。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管理落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的效率低下。泰罗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因此,必须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系统运用于管理实践,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并据此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日工作量,采用差别计件工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而要成功地实施科学管理,劳资双方必须进行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以友好合作代替对立斗争,把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共同转向盈余的增长,即双方合作尽到生产最大盈利的责任,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知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