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陈 蕾

在没有看《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之前,“哲学”二字,觉得很神

秘、很深奥、难以理解、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但是,看完阿兰 - 德波顿所著的这本《 哲学的慰藉》,发觉,其实,哲学就在我们的点滴生活之中。这本书,针对六种人生困境,利用哲学的观点,在当我们遇到与世不合、缺钱、遇到挫折、心碎、困顿等六种问题时,来抚平我们受创心灵、净化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迷茫时找到一扇窗。

首先我要先谈到的是与世不合的慰藉,文中谈到苏格拉底他的思想在当代是属于异类的思想,他的思想不能被接受而被视为异端,很多人被他提出的问题搅得发狂,有的人奚落他,还有少数人恨不得杀了他。最后遭受到别人陷害,而被送上审判台,到死前的一刻他仍然坚持他的理念,他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也绝不折腰,绝不因别人的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而且他的自信不仅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者匹夫之勇,而是来自更深层次的哲学的源泉。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张明信片,之所以使我如此震撼,或许是由于它所描述的行为和我自己的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在与人谈话时总是重视取悦于人甚于讲真话。为了讨好别人,我常常为索然无味的笑话大笑,.....对待陌生人,我常采取饭店守门人对待有钱人顾客那中奉承的 态度-----那是出于讨好所有人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过分殷勤.....我努力博取大人物的赏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不也是在演绎着这样的生活态度吗?阿谀奉承、尔虞我诈、极力讨好、过分在意别人对自

…… …… 余下全文

篇二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第一次尝试阅读哲学的书籍,阿兰·德波顿这个名字深刻在我内心。当我们遇到不受欢迎、缺钱、被瞧不起、心碎、困顿等六种问题时,你该用怎样的人生观或者生活态度去面对处理呢?闭上书本在脑海里不断反复思考回忆,过去曾经面对都是从我父母中帮助走过,可面临未来的社会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尖锐化的残酷。

书本中藉由著六位不同哲学家的观点及体验来解决我们心理上的困惑,藉由著他们的例子来慰藉我心中的困惑,利用哲学的观点去探讨解说。我仿佛看到人生价值观的答案,感觉犹如溺水之人拾得稻草,它对于我挫折中的路程是个莫大的慰藉以及光明。深入浅出的文字内容,生动有趣的比喻论证,精妙得当的引用、评论,还有众多趣味下的深刻思想,这一切都使之那么适合作为启蒙书籍。

如译者资中筠先生说,“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惟有名之曰才子书”。 具体来说《哲学的慰藉》这本书是分六章,分别“慰藉”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有缺陷、伤心和困难的众生。而资先生的解读是,“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他认为哲学家的伟大不在于高深莫测,而在于能与常人对话”。 作者也透露出了这一想法:“广而言之,以这位希腊哲学家为最高象征的主题似乎在召唤我们担负起一项既深刻又可笑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哲学求得智慧。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哲学的慰藉》有感

浅析《哲学的慰藉》

——真哲学,大智慧

今天终于把《哲学的慰藉》读完了,这篇阿兰德伯顿写的哲学艺术的文章,使我感触良多,本以为如此感伤的他不会是那么这么理性而幽默的文章,读完这篇文章却让我对他的文笔又着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阿兰德伯顿看来,哲学的最大功能就像是以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痛苦。而他笔下的六位哲学家都有着不同的思考,都带给着我们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也许就是阿兰德伯顿想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大智慧吧,但是,他对哲学的思考却成了我人生这么本哲学辞典中的序言。

《哲学的慰藉》从六个章节不同的角度来讨论着不同哲学家对于生活对于人生中哲学意义的思考,而我也将从六个章节来阐释我的感受。

第一章,对与世不合的慰藉。苏格拉底衣冠褴褛的形象让现在的每个学生、每位学者感受深刻,他不惧一切宣扬哲学艺术的他更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但是正是这样的他在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时代的人们看来却是个与世不合的人,他遭致很多人的厌恶,更是遭到了教会组织的仇恨。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对法官说得那段话,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我决不会停止哲学实践,不会停止对你们的劝导,不会停止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阐明真理······所以,诸位,不论你们是否释放我,你们知道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虽百死而不悔。我在想,这位哲学家宁愿失欢与众,获罪于邦,而决不折腰。他决不因别人的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是什么给予了苏格拉底这么大的勇气呢,要是说他的自信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者匹夫之勇,那么他的勇气而是来自更深层次的、根植于哲学的源泉,是哲学给予了这位与世不合的哲学家生活的力量。而他对于哲学意义的不同思考似乎就是在召唤着我们通过哲学来求得智慧啊,来慰藉着我们对于世俗不满的亢奋情绪,给予我们心灵的平静。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哲学的慰藉 读后感

《哲学的慰藉》以六位人物为例子教导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不同的困境,读完它后,我突然豁然开朗,,困境也只是一时的,人生其实可以很精彩的,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不说欢迎的时候,缺钱的时候,遭受挫折的时候,被认为有缺陷的时候,困惑的时候,心碎的时候,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对待,情况就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

一.对与世不合时的慰藉

苏格拉底在不受欢迎与被判死刑的情形之下,哲学的智慧让他不歇斯底里,不放弃自己的信仰,让他面临不受认同的处境之时,依旧深具信心。苏格拉底的一生鼓励了人们以睿智的怀疑态度看待事物,而非盲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苏格拉底的理性与反向论证的理解,使得我们有了一种非出自自以为是的勇气,这种勇气使我们可以去克服懦弱,我们在不受欢迎不受认同之时,依旧坚定。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一味的坚定信仰著自己是对的,那很可能会导致我们落入一种闭锁错误的模式之中.所以我们应当透过不停的理性反证来堆敲自身的思维,我们要在意的并非有多少人反对我们,而是他们反对的理由有多充分。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过因为意见不同,个性不同而不受他人欢迎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改变自己的看法、想法,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不说明我们的意见是错误的;别人不喜欢我们的个性,不说明我们的性格有问题。当然,当别人提出不同的声音时,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她们反对的理由有多充分,再做出相应的措施。

…… …… 余下全文

篇五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别:09食品营养与加工

学号:2009394142 姓名:刘艳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哲学的慰藉》这一书,如果老师没有要求我们去看,我想我会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怎么说呢,因为自己本身对哲学就不是很感兴趣,但现在看过之后却觉得这本书很值得大学生去读,去理解。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伟大的哲学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看法,每一位都对后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哲学思想无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下面是我读过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受与领悟。

(一)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如果你在别人眼中与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在别人尖锐的批判下,你如何面对呢?坚定自己的信念,决不让别人干扰自己的理念。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值得你参考的与世不合的代表。在我眼中,他是那个时代的嵌合体,因为有他,那个时代才可以继续发展。在哲学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苏格拉底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其思想更是深深影响着后人。然而,在当时其思想不但没受到世人的肯定,他还因此遭到悲惨的结局。他被冠上侮辱宗教、诱惑青年等罪名,这些罪名都是涂有的不存在的,他原本有机会向法官及群众乞求无罪,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理性,他不会被当时迟钝的人民影响他的理念。他曾回答说:“雅典人:我爱你们,我尊敬你们,但我要服从神而不服从你们。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气,我就决不会放弃哲学的研究,我还是和以往一样劝诫大家,不要过分贪求财富而不为自己的灵魂修好。这是神的吩咐。”由这些话可以看出哲学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稳固,正因为这样,他才可以在面对千夫的指责下还能够保持合乎理性的自信,尽管在死亡面前,这一位哲学家仍不畏死亡坚持自己的哲学思想,这让他成了全世界敬仰的哲学家,我真的打从心底里佩服他。我也曾试过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认可,但是我没有像他那样将定自己的信念,让别人给逐流了。想起来还真是惭愧啊!

…… …… 余下全文

篇六 :哲学的慰藉 有感

哲学的慰藉 有感

一.

正义的审判一定不会缺席,只是会延迟开庭。在苏格拉底被害死之后,那3名雅典的公民也因此付出了代价。苏格拉底在描述中是一个有些爱质疑的人,他向所有人质疑,质疑的问题千奇百怪,无论被质疑者的表情。而这种质疑无疑是神经质的,或者说是没事找事。苏格拉底问出的问题常常使人难堪,而又富有哲理。可以说,苏格拉底是因为使得人们的难堪而导致他的死亡,而说到底,哲学不就是使人难堪的东西吗,从使人难堪中让人获得改进,然而,这脱俗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将所有的身外之物全部抛弃的脱俗。按照佛学的将法来说,就是禁欲。看穿钱财的本质,追求内心的幸福,然而这也并非是许多人所能看穿的,他们获得了金钱,却失去了灵魂。

所有的一切都是对的吗?一种狂热之下的冷静能让我们清醒的反省自己,所谓的每日三思。所有的一切都是注定的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然,我们有追求自由,内心自由的权利,我们可能无法与权力抗争,但我们可以选择服从,然而服从一定是对的吗?

在苏格拉底死去的时候,他是为信仰而牺牲,正如之一些虔诚的宗教徒,为佛,神献身。

同样的,为苏格拉底的平反显示了这个社会的公平,正所谓,我可以不支持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哲学的慰藉-读书报告

《哲学的慰藉》读书报告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崔曼琪10329077

波爱修斯,初看到这个名字便使我联想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先知”普罗米修斯,一个是充当人类人类教师的神话人物,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家、哲学家,一个神化一个现实。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的“传奇”人物,我居然联想到了一块儿,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名字相似的缘故?那为什么我不联想到同样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另一位英雄——波尔修斯,他的名字与波爱修斯仅有一字之差,岂不是更像?所以,我觉得波爱修斯与普罗米修斯之间一定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联系,在阅读了《哲学的慰藉》之后,我相信我找到了答案。 他出生于古罗马贵族世家,是欧洲中世纪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虽然老师说亚里士多德是唯一一位可以称得上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但是在看过波爱修斯的简介,特别是在读过他的这本被称为“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也是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的《哲学的慰藉》之后,我更愿意这么称呼他。他是最后一位懂希腊语的伟大罗马哲学家,被视为希腊和罗马文化之间的桥梁,是欧洲从罗马时代向基督教文化时代过渡的转折性人物。数学、哲学、音乐、论辩术和修辞领域都是他的大脑、他的精神的活动领域,他毕生都致力于向罗马和拉丁世界传播古文化知识,对希腊文学拉丁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我心目中“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波爱修斯,一个让我将伟大“先知”普罗米修斯与之联系起来的“传奇”人物,一个让我对其精神世界产生无限探求渴望的伟大“传奇”思想家。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