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庄子》读后感

专业:管理科学1001 学号:2501100119 姓名: 许媛媛

《庄子》读后感

犹记得我是在高中的时候才对庄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是因为我们课本上节选了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们那时的课堂学习任务。直到那时我才初次接触到了《庄子》,后来又渐渐地许多关于庄子的文章,也逐步体会到了庄子的“无为”即无所作为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现世之人陷于滚滚红尘之中,诸多诱惑,只怕多半已丢失了一颗宁静的心灵和睿智的目光。读《庄子》却仿佛超脱尘世,另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感觉 。《庄子》开篇就是《逍遥游》,这篇文章收录于高中语文课本,讲到一个姑射山上的神人,皮肤洁白像冰雪一样,温柔美丽像未出嫁的姑娘,不吃粮食,只喝清风,饮露水,乘着云气,驾着飞龙,在四海之外遨游。这里所说之“游”并不是指形游、身游,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放任。此篇《逍遥游》是庄子人生态度的综括,主要是阐述人生生存的方式:无为。其实,道家并不是只知道吸风饮露、不食五谷、遨游天下,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庄子所提出来的“外化而内不化”,是要我们的心灵逐渐地腾空,把我们心中的杂念逐渐的排除,让我们心底真正那个内化的依据能够有所秉承。而外在,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这样,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少了很多纷争,少了很多矛盾,最后会获得一个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好好听听自己内心的呐喊,紧随这喊声去做出相应

…… …… 余下全文

篇二 :《庄子》读后感-李保增

记住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一路前行!——《庄子》读后感

记住我们的理想,

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

一路前行!

——《庄子》读后感

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学员 李保增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广州

- 1 -

记住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一路前行!——《庄子》读后感

记住我们的理想,

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一路前行!

——《庄子》读后感

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学员 李保增 2012-12-30

庄子(前369-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后隐居于“穷闾阨巷”,以织履餬口谋生。他不仅不与宋国的统治者合作,而且也不与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共处,楚威王曾以千金聘其为相而不受。他与惠施为友,相互切磋学问,著书立说,撰有《庄子》一书。庄子的思想体系是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代的基础上形成的。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生产的推广。据《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乞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春秋战国之际,冶铁技术相当发达,不仅有鼓风用的皮囊,而且已有合金技术,《墨子》一书中就记有车具铁纂、铁什,农具有铁服(铁耜)等。铁制工具的使用,使农业得到深耕细作,出现了牛耕,促进了荒地森林资源的开发和水利灌溉的发展。铁制工具的使用,农牧业的发展,使手工业由宫庭手工业为主的经营方式转为豪民的私营大手工业和个体小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经营,形成冶金、制陶、皮革、纺织、兵器制造等百工俱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使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出现了范蠡、白圭一类的高过诸侯的工商大户,而且形成了齐国临淄、赵国邯郸、宋国定陶、秦国咸阳、卫国濮阳、楚国鄂、郢等商业城市。庄子《逍遥游》中把“陶铸”术语用于政治,《养生主》描写的刀刃之快,《人间世》、《马蹄》、《徐无鬼》诸篇中塑造的匠石的高超技术的“陶者曰:‘我善治植,圆者中册,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都说明当时手工业的发展。庄子在《外物》、《让王》、《徐无鬼》等篇所涉及的颜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郭内之田十亩足以生活,挑褥必须修整,除草不能卤莽,社树下可以容数千头牛蔽荫,任公子钓鱼用三千牛肚作鱼饵都反映了当时农牧产品的发 - 2 -

…… …… 余下全文

篇三 :《庄子》读后感

读《庄子》有感

%%%%%班 ###name

《庄子》全书一方面斥责仁义与圣贤,另一面要求人们弃置聪明与智巧,这两方面合并起来,就是全书治世的总方针。通过读《庄子》,使自己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对的也就像不对的,正确的也就像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不须去争辩。我认为这是庄子对辩论存在的一种消极看法,这与他生活的社会是有关系的。他处于那个战争频繁、弱肉强食的社会,到处都充满诡诈的辩论。就如当时强大的国家在攻打弱小的国家时,明明是不义的侵略战争,像强盗的行为一样,但却总有理由说自己是仁义之师,因为看到弱小的那一个国家的国君没有施行仁义、虐待百姓,因而为解救百姓而出兵攻打他。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些都不过是糊弄孩子的话,就算是,那也不是你诸侯国擅作主张攻打的,怎么说也应由周天子发话。所以说你不过是在强辞夺理罢了,同时也是弱肉强食的表现。这也许是庄子否定辩论的原因之一。也许在庄子看来,他认为一切的欺诈与弱肉强食都与智巧的辩论有关,所以庄子才会对这些东西如此大加鞭鞑。 如果我们再试想一下,把这一切都忽略,但是那些人的野心依旧不变,即使没有这些辩论与智巧的存在,我想他们又会寻找其它的东西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因此若一竿子打死地否定辩论存在的价值,既不可取也不明智。就如在对一些重大的事情进行决策时,利用辩论来探讨利弊得失,并以此来作出决策,这样才是最好的做法。

…… …… 余下全文

篇四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

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

…… …… 余下全文

篇五 :《庄子》读后感

品读《庄子》——略显消极的人生观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庄子》一书,虽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可思想广度绝非字数能比。《汉书·艺文志》有载“《庄子》五十二篇”,宋代起又有人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而著,更让《庄子》一书众说云云。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人的共识是除《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著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如今后人再来品读《庄子》虽不必深究细问,不过我们始终无法绕开那略显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那别具一格的寓言似的浪漫主义散文。

对于庄子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这是真正的逍遥,也有人认为是愤世嫉俗的表现,“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清.胡文英《庄子独见》)所持正是此观点。而我觉得这样的处世态度是略消极的与当今中国社会生活所提倡的主流观念有点格格不入。这也正是让我引起思考的地方,那就是《庄子》这种经典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还能给我们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作用。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一狂言出自庄子,庄子反对儒家的礼法治国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国。认为这使其民“失其朴”。庄子与老子这类道家代表更愿意无为而治。这有一定道理,现在宣传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的法则来搞生产。这一思想在这方面挺先进,可是用在人身上,是走不通的。东西方政治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法则不是毫无道理,庄子在治人的思想方面还是略偏理想主义,这有从侧面看出庄子有“性善论”的一些思想,并且庄子在他的言行之中也确实流露过“性善论”的思想,他的“无为而治”在治理国家时也不得不以“性善”为基础。在他治理漆园时,他也验证性地将自己的“无为而治”运用到对漆园日常的管理实务中来,与漆园里的工人相处的不错,这是就管理经营方面针对漆园进行的小范围的对“无为而治”的实践。治理漆园之后,庄子也再无治理社会团体的实际案例,他的“无为而治”缺乏一些实践经验,更没有经历多少实践再修正再实践,这一经典的思想修正理论。对于现今的中国社会,显然儒家的一些思想是更适宜统一、和谐社会,可是再完美的思想也有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儒家思想在人的成长以及生活等方面过于保守及教条,它论起学问及人的后天的学习等方面还是太过常规。一直强调谦逊好学,却从不在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等方面给人以指导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六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14级土木工程4班 刘堃 141110413

《庄子》全书一方面斥责仁义与圣贤,另一面要求人们弃置聪明与智巧,这两方面合并起来,就是全书治世的总方针。通过读《庄子》,使自己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对的也就像不对的,正确的也就像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不须去争辩。我认为这是庄子对辩论存在的一种消极看法,这与他生活的社会是有关系的。他处于那个战争频繁、弱肉强食的社会,到处都充满诡诈的辩论。就如当时强大的国家在攻打弱小的国家时,明明是不义的侵略战争,像强盗的行为一样,但却总有理由说自己是仁义之师,因为看到弱小的那一个国家的国君没有施行仁义、虐待百姓,因而为解救百姓而出兵攻打他。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些都不过是糊弄孩子的话,就算是,那也不是你诸侯国擅作主张攻打的,怎么说也应由周天子发话。所以说你不过是在强辞夺理罢了,同时也是弱肉强食的表现。这也许是庄子否定辩论的原因之一。也许在庄子看来,他认为一切的欺诈与弱肉强食都与智巧的辩论有关,所以庄子才会对这些东西如此大加鞭鞑。

…… …… 余下全文

篇七 :近年来《庄子?人间世》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cn

近年来《庄子?人间世》研究综述

作者:韦素丽

来源:《文化研究》20xx年第07期

摘要:关于《庄子·人间世》的研究,民国以前是以文字注释和义理阐发为主的,并且是以《庄子》整本著作为主,较少以单篇《人间世》为研究对象。民国以来,《人间世》里的暴君形象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相悖,研究更是稀少。冯友兰在哲学史教材里几乎不提《人间世》,当代学者也往往只是在整部著述中分配一定篇幅写《人间世》。相比较而言,近年来《人间世》的研究有一定增加。本文主要从三个大方面对这些研究作一综述,一是对研究《人间世》单篇的主旨、结构、思想倾向等的综述;二是对分析《人间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或某一段落的作用的综述。三是通过和其它篇目或人物的对比来对解读《人间世》。

关键词:庄子;人间世;研究综述

一、对《人间世》整篇文章的研究

近年来对《人间世》的研究,整篇文章的探究是重点,其中涉及了主旨、结构、思想评价三个方面。

首先,学术界对《人间世》的主旨观点是相对统一的,认为是通过几个寓言故事描述人际关系的复杂纠纷,进而探讨处人与自处之道。持此观点的有谢祥皓的《读〈庄子·人间世〉——评庄周的处世哲学》,李振纲的《在“人”与“世”之间——解读〈庄子·人间世〉》等等。李小华在《中的“尽年”主题》中对这一主旨提出较新的见解,他认为《庄子·人间世》的主旨“不仅仅在于阐发乱世之中的处世之道,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庄子的生命情怀。?全生?只是生命的一层境界,而?尽年?却是庄子对乱世中的生命的最终关怀”。

…… …… 余下全文

篇八 :庄子读后感-笑看生死

笑看人生

                           ——读《庄子》有感

最初听说庄子,是来自于那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只觉得诗句好美,关于诗中人,却还不曾有什么认识。后来渐渐长大,从最初的《逍遥游》到后来的去读《庄子》,不敢说能够了解圣人心中意,但总归,能从圣人对人生的豁达中浅显的学习一二。初读《庄子》,欣赏老庄的睿智;又读《庄子》,感慨老庄的逍遥淡定;再读《庄子》,更被老庄的笑对生死而折服。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觉得死亡来临有多么可怕。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