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1)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建设一个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不是一说就可以成功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实验,必须用科学方法去建设。我们对于幼稚园之种种理论设施都要问它一个究竟,问它一个彻底。我们要幼稚园里样样活动都要站得住。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一个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进行幼稚教育之普及要有三个步骤。(一)改变我们的态度;(二)改变幼稚园的办法;(三)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这是我读完本书后,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几句话,朴实的花语,真挚的教育热情以及严谨的教育态度。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新教育风暴读后感》

《中国新教育风暴》读后感

最近读了作家王宏甲的著作《中国新教育风暴》。这部类似于长篇报告文学的连载教育专著,让我深思不已,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

以前对关于教育的书籍虽然读的比较少,但是听到的评论、建议却也不少。根据自己上学的经验,也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中国的教育制度不仅急需要改革,而且其过程、道路将还会非常漫长、曲折。

本书十分全面、真实的表现出中外教育的明显差异。

最经典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我觉得相对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的能力。

中国教师:要求学生上课“绝对的安静”,教师的从容干练,学生的踊跃回答,简直无懈可击,完美至极。而外国的教育学者:对这一做法现象很“不理解”。这只是老师的表演,不是课堂;老师的完美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无异于取消了学生学些能力的获得。

不只是教师,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父母:“儿子,要听话,上课认真听,不要说话,不要做小动作。”外国的父母:“要说话,要动手,说做并用。” 就这两种现象的对比,就足够表明了国内外教育模式的不同。大家觉得孰对孰错呢?或许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价,但我们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学生应该有的是独立思考、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应该去引导、启发,教师“变教为导”,学生“变听为学”,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者。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新教育读后感

读《新教育》有感

新教育这个词语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但是它真正的含义我未曾深究过。直到最近读了《新教育》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在书中,我明白了理想的德育应该架设“德育合力网络”,筑起学生“人格长城”,让道德教育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我也听到了朱教授对理想智育的呼唤:“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不需要分数”。在书中我也领略了理想体育的魅力,经历了理想美育“幸福的战栗",在他理想的劳动教育中明白了“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天堂―理想的学校,这是人才的摇篮,人格的殿堂;我看到了理想的教师,他们自信自强、追求卓越,他们充满爱心,创新合作;我看到了理想的校长,他们胸情宽广、以人为本;我还看到了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如此美轮美奂的教育之梦,让人神往。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关于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本身应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 关于新教育一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的是经常可以看到听到,陌生的是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它的教育内涵一直在不断演变。读了朱永新教授写的《新教育》,它引领我更好地解读新教育,走进新教育。在书中,我明白了理想的德育应该架设“德育合力网络”,筑起学生“人格长城”,让道德教育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我也听到了他对理想智育的呼唤:“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不需要分数”。在书中我也领略了理想体育的魅力,经历了理想美育“幸福的战栗",在他理想的劳动教育中明白了“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天堂―理想的学校,这是人才的摇篮,人格的殿堂;我看到了理想的教师,他们自信自强、追求卓越,他们充满爱心,创新合作;我看到了理想的校长,他们胸情宽广、以人为本;我还看到了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如此美轮美奂的教育之梦,让人神往。

书中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关于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本身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五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这篇文章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是延安整风的基本著作。在这些文章里,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
    《改造我们的学习》重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 回忆二十年来,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我党幼年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我党经过艰苦的奋斗牺牲,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时间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 指出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并指出要纠正这个缺点,否则工作就无法更进一步。首先是缺少对国际国内现状的研究。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要认真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管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违反了这一原则。其次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气氛不浓,只知道研究马列,忘记了自己的祖宗。再次就是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方面,只知学马列,不能应用于实际。违背了马列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三、 对两种态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即对于周围的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管热情去工作。毛泽东对于这种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道背诵马列著作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用一副对联比喻之,相当深刻: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做工作,也不能割断历史,要实事求是。 
  四、根据上述的意见, 提议:1、向全党提出系统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2、研究近百年中国历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我觉得这篇文章对于现在仍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作任何工作,尤其是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要特别注意防止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不能根据想当然,根据一知半解就公 文有 约在那里发号施令。要从实际出发,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探求事物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其次,在学习方法上,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要和实际相结合,要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与自身能力为目的的学。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没任何用的。 
  再次,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只有丰富的知识与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息烽县南门小学:黄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将会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同时,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

学号 12090022032专业年级 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阮同庆 上课时间 周三78周五78 授课教师 黄鹏

前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在世界人的眼中已经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封建的旧国家,“中国崛起”这一概念已经刷新人们的概念。中国的飞速发展让全世界感到不可思议,那个他们意识里的那个发展缓慢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中国用他的飞速发展证明着,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中国的崭新时代。

中国发展情况概况

据美国媒体检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于20xx年的对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的检索可见,“中国崛起”是全球近十年来最热门的新闻主题,其关注度已大大超过美国“911”和伊拉克战争。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展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自19xx年以来,中国的GDP已经增加了18倍,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银行资产排名前五席有三个都是中国的银行;中国在经济危机中不仅没有大乱,反而率先走出阴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中国还是那个发育迟缓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一类的大城市,他们所拥有的机场、港口、地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摩天大楼均比纽约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好,而他们的商业的繁华程度、社会治安、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重要指标也好过那些大城市。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

何林晓 11工商1班 1100701118 9排3列

经过多方面的思考,我阅读了《中国道路》这本书,再现了中国共 产 党九十年的思想历程,向人们展示了这九十年来中国共 产 党的思想历程是如何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如何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如何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如何孕育了中华名族的复兴之路。

初期,我们的党遇到很多问题,对于中国要走何种道路依然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民族复兴的历程异常艰辛。当时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找不到出路的无头苍蝇似得在哪里乱撞,并且,他们是一撞就败,丝毫不见成效,所以也便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派登上舞台,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式国家;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然而,前者因其想跪着造反失败,后者以其软弱,妥协,更兼依赖性而失败。而后的十几年,中国在黑暗中徘徊,直至19xx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党依然坚持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确定了“探讨中国道路,离开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的确,马克思也并如期的为中国带来了希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再一直经历着开辟--突破--发展的道路,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所以中国更要把马克思用好且要用的恰到好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们觉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