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暑期教育学书籍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

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

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

《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

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哲学具有整合性和基础性,医学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

此书的主要观点摘抄: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和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作为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哲学意义远远大于其技术意义。人文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

对临床思维的主体和过程进行哲学分析是《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的一个亮点,《黄帝内经》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的科学性是阴阳两气源动力学说,《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观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观点。倡导医务人员应“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应具备“三德”,即刚正不阿、以刚制胜、以柔制胜。在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有着共同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许多文章与之前或当时的哲学分享同一个普遍假设,使用相同的概念范畴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他强调医学与艺术的结合,将艺术手段引入医学等努力和尝试正是这种认识的体现,他认为名副其实的医生应具备:“医学仆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于天的理念,高尚的医学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团结协作的精神、仁爱和同情之心、审美修养。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书笔记——《行为医学》

读书笔记——《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领域。行为医学作为一门与多个学科相关的交叉性学科,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目前,行为医学的研究已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心理学、疾病防治、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医学哲学以及健康教育等领域。

行为医学发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健康行为。如充足休息和睡眠,适度运动等。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

二是异常行为。包括饮食、吸烟、酗酒、致胖等不良习惯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转变的原因和机制。

三是行为评价和诊断。研究发展一套测量评价各种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行为评定量表等。

四是行为干预与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治法、行为塑造法、经典分析疗法、松心理咨询等。

五是行为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应用研究方面,产生了行为流行病学、预防行为医学、临床行为医学、女性行为医学、等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支学科。在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到行为生理学、行为药理学、行为解剖学、行为病理学、行为毒理学、,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保健书有感

读《皇帝内经家庭保健全书》有感

下笔写这篇东西感觉好奇怪,平常涉及的多数以文学作品为主,如今这篇读书笔记竟是以此类题材,自我感觉实为新鲜。原因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身体比往年差了许多,未老先衰了吗?妈妈说,博学多才就要多饱览不同领域的书籍。正因如此,我大胆下笔,系统理清下自己对于保健养生的认识,也一同加深自我的记忆。

还记得每天做的事情里许多都是父母在耳边唠叨的,如:早上起来喝杯水清清肠胃,空腹不要喝牛奶,多吃水果,早点睡觉等等,有时候听多了也很不以为然。但其实,这些日常的小知识里就是蕴藏着保健的道理。

为何保健?人人都想长寿,而保健则是延年益寿的手段。专家说,人的寿命应该能达到100 至175 岁,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重视保健,不懂得保健的知识。中国有一位老中医名叫李清云,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他一生儿孙满堂,娶了24个妻子。能活到一百多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更何况两百多。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国际上,一位名叫阿林厄姆的出生于1896年6月6日,一生横跨3个世纪。他现在健在的家人包括5个孙子,12个重孙,最小的后代已经是第6代。在谈到自己的养生秘诀时,阿林厄姆曾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如果真要我说的话,那就是凡事要量力而行。我这一辈子有过两次艰难的时期,就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一个人得做三个人的事情。那时我就对自己说,要照顾好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极限,这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例子,一名名为萨汉的老太太享年130岁。1879年3月27日生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去世前居住在该国卡拉甘达市。她18岁成婚,育有7个子女,但孩子们都没能熬过上世纪30年代席卷苏联的大饥荒。生前接受采访时,萨汉表示她没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可供分享;她从来不吃药,如果病了的话,就用老一辈人治病的土法子治一下;她最爱吃的食物是干酪和面食。不过老人的家人透露,萨汉的性格非常开朗,经常开怀大笑,也许好心情就是她得以长寿的秘诀。”每人有每人的养生之道,但都有相同之处。 保健的秘诀简单易懂,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我认为保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关于平衡膳食。饮食饮食,细分又可以分为“饮”和“食”。“饮”方面则多喝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和蘑菇汤。特别提出的是蘑菇汤,因为可以有助于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 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 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在此之前,似乎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人为什么会生病。在我头脑中,一直有个想当然的念头,就像机器不能永远正常运转一样,人的身体难免会出故障。但是现在想想,这种“想当然”实在算不上一种解答,不足以说服任何人,甚至让我长期以来忽视了人类为什么生病这样一个有着重要意义。

一、 阅读笔记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自然选择会导致物种适应性的增加。但是很显然,人类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地摆脱疾病的困扰。毫无疑问,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并不能从适应性增加的角度来简单地理解,本书填补了自然选择与疾病之间的逻辑空白,依据进化生物学的观点来理解人类疾病的起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达尔文医学的思想,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人类疾病的视角,对现代医学做了有益的补充。

疾病有两类原因:近因和进化史原因。近因阐明的是机体构造和机制的问题。进化史原因则阐明起源与功能的问题。作者认为,近因和进化史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疾病都是必要的。然而现代医学大都是在寻找近因,缺乏对进化史原因的研究,导致人们对很多疾病产生错误的解释,甚至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

在依据达尔文医学的思路,揭示疾病的进化史原因之前,有必要对自然选择产生的进化做一些说明。首先,自然选择没有任何计划、目的、方向。其次,生存本身并不具有重要意义,自然选择只保留能够增加生命期中繁殖力的基因。再次,只有放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某个实际存在的物种之中去比较,“适者”的概念才有具体意义,“适应”因环境而异,没有绝对的“适应”。自然选择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是无目的、无方向的,并不会对每一种有价值的适应都加以选择和创造,也不会使物种更加幸福。进化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折衷方案,这种折衷方案并非随意的,而是精确地被选择定在净获益的最大值上。只有总的说来对适应能力有好处的基因才被保留,即便这个基因也使得个体在某些疾病中更易受到伤害。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

寒假当中,读几本关于教育的书,反思一下一学期来的教学感受,让有些僵化的大脑转一下弯儿。尤其是为了调节一下因抓复习考试而变的有点失控的神经,读书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读什么呢?看来看去,教育类的书大部分是对老师进行再教育的,教条,枯燥,引用一些外国教育家的什么什么理论,读来很难叫自己放松,反而有些紧箍咒越念越紧的感觉。只有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来让人觉的爱不释手,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有些话真说到老师的心里去了。

从教这些年来,我一直困惑怎样摸清学生的心思,怎样的教育方法才是对他们未来有用的,我想读些理论方面的书会对我有帮助,说实在的,理论性的书确实没有小说那么好读,可能因为理论的书太多内容显得空洞和乏味,所以一直也没看几本,这次看起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却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该书的序没有王婆卖瓜,只一句:本书无害,不妨一读,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真诚,看这本属于教育随笔的书,读起来非常亲切、轻松,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让我耳目一新,并得到很多的启示与感悟。难得的是作为校长的作者郑杰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分四个主题: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来详细剖析,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们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七 :书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说起古代文人,脑海中便出现那些迁客骚人站在譬如黄鹤楼之类的名楼上,或凭栏远眺,或双手背后目光深邃而遥远,或是饮酒对诗,或谈起各自身世,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是报国无门痛拍栏杆的场景。栏杆似乎成了他们的发泄口,而栏杆也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有过壮志雄心的文人们的悲愤与无奈。“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这次寒假,我有幸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梁衡,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没有华丽虚浮的辞藻,却字字珠玑;他的作品不是清雅流水般的清新,而是气势磅礴的大海,排山倒海,震撼我们的心灵。然而,在他的散文中,我又最喜欢他的《把栏杆拍遍》,他向我们描述了辛弃疾充满豪情与苍凉的一生。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而梁衡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天萃荷净两本书读后感——乔磊

事情做到位,用心去体会

读了《用心去工作》、《把事情做到最好》这两本书,感觉这是励志书籍的上上之作,读后受益匪浅,读后感慨万千,其实这两本书的重点就是让我们回到工作这个主题,让我们把工作做好,通过工作来实现人生的目标,让我们“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坚持把事情做到最好”,无论是“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专注心、感恩心、宽容心、公正心、平常心”都是工作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用心去工作》全书让我们懂得就是要用这些心去工作。而《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书则通过十个章节,让我们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并且不出事,全力以赴将事情做好。

笔者以为做工作就是做事情,做事情要用心去体会,只有用心体会,才懂得去花时间,懂得去耗精力,懂得去想,去做,去研究自己的工作,以事业为中心,要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事情不到位,常常达不到最佳效果,工作不到位,往往是没有用心去做。一位领导在谈到防止时开了一个"方子":把工作做到位。这位领导说的话能够给人很大的启发和针对性。到位,是我们做工作不断追求和实现的目标,更是关乎一个单位建设兴衰真正落实的大问题。古人常言"不患无策,只怕无心。"这份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有工作的责任心,才能主动去看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有哪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