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罪马》有感

读《罪马》有感

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六年(3)班 周旭 指导教师 林玫芳

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常常认为动物的情感不如人类丰富。其实,动物也有着喜怒哀乐,也懂得知恩图报,《罪马》中的白珊瑚就是如此。

马术表演家娄阿甲将头马白珊瑚一手带大。夏天,蚊虫肆虐,他将唯一的蚊帐罩在白珊瑚身上,自己却被叮得浑身是包;冬天,寒风凛冽,他自己冻得发抖,白珊瑚身上却裹着仅有的棉被。一次表演事故,娄阿甲不幸身亡,白珊瑚悲痛不已。几年后,白珊瑚放弃头马地位,千里迢迢来到主人墓前,永远陪伴在主人的身旁。

读后,我不禁感动于白珊瑚近乎神话般千里寻墓的传奇故事。不经意间,我想起了赤兔马和碧云霞,两者皆与白珊瑚有异曲同工之处:赤兔马赫赫有名,是关羽的坐骑。关羽败走麦城被杀,赤兔马追随主人绝食而死。宋太宗也有一匹千里马碧云霞,他死后碧云霞亦绝食而死。

我敬佩白珊瑚它们对主人的深情、忠诚.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典型的“娄阿甲”——我们的父母。从小至今他们时刻陪伴在我们的身旁,我们饿了、冷了、痛了、乐了都与我们共同分担、分享,而我们呢?我们是他们的“白珊瑚”吗?

…… …… 余下全文

篇二 :《纸雁儿》读后感 马敏

《纸雁儿》读后感

六(2)班 马敏

在灯下静静地把苏叶的散文《纸雁儿》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遍都使我泪眼朦胧,为作者对故去的父亲那份愧疚和悔恨而感叹。《纸雁儿》叙说的是深爱“ 我”的父亲晚年双目失明之后,“我”却不曾体会父亲失明后的忧虑,总忙自己的事。父亲太寂寞,就独自折纸排遣时光。父亲故去后,“我”在收拾他的床铺时发现了一扎扎的手工。这才体会到他的孤寂和凄凉,留下了无尽的悔恨。作者的悔恨是那么深,那沉甸甸的字词反复诉说的,不就是提醒我们那句她曾经忽略的话吗?——“奉献你的爱予他人,努力保持一颗无悔的心。”

轻轻掩卷,当那位父亲孤寂的身影渐渐地从我眼前消失时,一双小女孩的莹莹泪眼却愈来愈清晰了。那是一件令我悔恨了多年的往事。记得5岁那年,我家隔壁搬来一户新邻,邻家有一个和我同岁的女孩。她家境不好,小小年纪还要照顾弟弟,很可怜。有一天,我们一起玩耍时,她的弟弟把我的蜡笔拿去画画,我却执意要回。她着急地央求我把蜡笔借给她弟弟玩一天,仅仅一天。我实在不敢想象自己当时竟是那么残忍,冲上去把蜡笔一根根掰断扔到地上!弟弟的哭声惊动了她母亲,她的母亲将他拉回家里。她的眼里一下子盈满泪水,充满怨恨地望着我。多少年来,我忘不了那双眼睛。当时的我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现在机会早已失去。 人的一生是短促的,当我们走到生命之路的尽头时,如果能坦然地说:“我的一生无悔。”那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献出你的真情,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让无悔的心永存吧!

…… …… 余下全文

篇三 :马远读后感

附1:

教师读书活动征文评选推荐表

马远读后感

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出自己的味道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看书名本身便给人以暖暖的、温馨的感觉,是由江南女作家白落梅为林徽因写的人物传记。正如书中所说,“像是对某个远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对所爱之人一声温和的叮咛。”这样的文字特能撩起像我这样感性思维占主导作用的读者的阅读欲望。 林徽因是建筑业和文学界耳熟能详的一代才女,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有很多,如陈学勇的《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但白落梅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她用诗一样轻灵优美的语言、哲思般的思考与婉约情怀给我们讲述着这个神秘传奇女子不寻常的一生,在梳理他人的人生脉络中、在林徽因的人生故事里观照岁月、读懂世态,品出我们自己的生命况味,给人以异样的阅读享受。 白落梅以江南女子的细腻,优美、芬芳的文字及小资情调,把我们带到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世界,又不时拉回到现实中。身为一个女人,林徽因是命运的宠儿、真正幸福的女人。天生丽质、优雅尊贵;聪颖慧智、事业有成。做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徵图案的设计者;做为作家,为我们留下过千古名篇《你是人间四月天》

…… …… 余下全文

篇四 :马远读后感

附1:

教师读书活动征文评选推荐表

马远读后感

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出自己的味道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五星乡平西小学 马远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看书名本身便给人以暖暖的、温馨的感觉,是由江南女作家白落梅为林徽因写的人物传记。正如书中所说,“像是对某个远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对所爱之人一声温和的叮咛。”这样的文字特能撩起像我这样感性思维占主导作用的读者的阅读欲望。 林徽因是建筑业和文学界耳熟能详的一代才女,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有很多,如陈学勇的《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但白落梅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她用诗一样轻灵优美的语言、哲思般的思考与婉约情怀给我们讲述着这个神秘传奇女子不寻常的一生,在梳理他人的人生脉络中、在林徽因的人生故事里观照岁月、读懂世态,品出我们自己的生命况味,给人以异样的阅读享受。 白落梅以江南女子的细腻,优美、芬芳的文字及小资情调,把我们带到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世界,又不时拉回到现实中。身为一个女人,林徽因是命运的宠儿、真正幸福的女人。天生丽质、优雅尊贵;聪颖慧智、事业有成。做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徵图案的设计者;做为作家,为我们留下过千古名篇《你是人间四月天》

…… …… 余下全文

篇五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或许是我浅显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对我来说,爱情故事往往能更直接的打动我。读完》罪与罚》之后已经觉得好像无法完全消化,读了《白痴》倒反而更有一种更直接的感动和震撼。再读《卡拉马佐夫兄弟》,题材又是颇为沉重的家庭与社会伦理,心里莫名多了一份焦躁,真是不晓得自己能理解多少,只能浅浅的说一说。

本书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

书中卡拉马佐夫一家四个同父异母兄弟分别代表了情、理、圣、魔人性中的四种可能;四个手足相生相克,显示了人性中生而俱来无法消弭的基本冲突。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本小说中说道:“这是一场上帝与魔鬼的战争,战场就在人的心中。”他在另一本小说《罪与罚》中写道:“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确,如果没有代表道德力量的上帝存在,那么弑父也随时可以发生的了。“弑父”这项最违反人伦的罪恶便是这本小说的主题。在重重宗教、伦理、道德德压束之下,而人类那股最原始的嗜血乱伦的冲动却仍旧蠢蠢伺机而发。

…… …… 余下全文

篇六 :马老师 读后感

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新星城西学校 马老师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五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当代社会不少令人不安的问题与隐患,与教育所提供的"产品"有着必然的联系;反过来看,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句千言道不明。我仅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

第一是中国的学生学得太累。当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与往日科举的十年寒窗相比可以认为是有过之而不及,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课余作业(包括自愿或不自愿参加课外有偿补习的作业)之多之重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早上起来只见星辰晚上就寝又见孤月是许多学生一日作息的始与终,特别是到了各毕业升学阶段,往往是每日六七节的主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战马》读后感

弃战,走出人性的迷茫

——读《战马》有感 一般来说,战争之中没有人性可言,除了意志腐败的黑暗与残酷之外,你更是找不到任何唯善主义的蛛丝马迹,就“战争与和平”而言,战时的人性是贪婪的、自私的、充满低级趣味的,平时的人性却是博爱的、勇敢的、美好的。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战争利益的诱惑远远大于幸福和爱,但那并不是人性的需求,弃战吧,走出人性的迷茫! 乔伊原本是一匹再乡间干农活的小马,与男孩艾伯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命运却安排它走上了战场,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残酷战争中,他见识到了战争的丑恶,同时人性的光明与美好也一面支撑着它顽强的存活下来,波折之后,终于又回到了男孩的身边。 儿童文学作家莫波格的伟大之作《战马》,向世人全方位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美好。整部作品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男孩艾伯特与这匹特殊的马——乔伊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作者以一颗童心赋予乔伊情感与智慧,始终以一匹马的视角进行描写,叙述方式极为新颖。作者也正是通过正直纯朴的语言特点以及华美的场景布置使读者身临其境。

这是一匹特殊的马,他的前额上有着白色十字花纹,象征着博爱与勇敢、祥和与传奇,同时也预示着他非同一般的品性,那高大威武的英姿,矫健的身影仍历历在目,每个人都对乔伊喜爱有加。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匹战马不知疲倦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一位无谓的勇士咆哮着与贪婪丑恶的人性展开殊死决斗,无论敌人如何猖獗,他都一样视死如归,勇往直前!从这匹战马的身上透出不朽的意志与顽强。在故事中,乔伊自身的才能曾一度被人埋没,也曾历经生死,遭受不堪目睹的苦难,这一刻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怜惜之情,甚至是无微不至的爱的关怀,这充分说明了即使在黑暗丑陋的角落里,美好的人性也依旧以各种形式存在着。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二马的读后感

读老舍的《二马》

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老舍的《二马》,读完以后心里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出离的愤怒!为那个年代英国人的浅薄无知,贬低国人愤怒,为老马先生的愚昧迂腐,劣根性愤怒,为留英的学生受到的歧视愤怒,为伦敦的华工受到非人的待遇愤怒,更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软弱无能,任人宰割愤怒。

可是愤怒之后呢,平静下来的我又多出许多的情感,为英国人任意捏造中国人的罪名悲愤,为老马和温都太太的难以跨越种族的爱情悲剧感到同情,为小马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担忧,为李子荣怀着梦想不断奋斗的未来欣喜,为华工留英学生盲目的爱国悲痛,更为丧失了道德尊严的的其他中国人羞耻。我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感到一种深深地悲哀,为什么勤劳诚恳,老实善良的中国人在英国人的眼中脑中印象中变成了“世界上最阴险,最污浊,最讨厌,最卑鄙的一种两条腿儿的动物”?!老舍一针见血的给出了答案“二十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狗!”老舍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也是心痛的,他高声呼喊“中国人!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时候了!——除非你们愿意永远当狗!”

《二马》描述的是北京的市民绅士马则仁因为在伦敦做生意的哥哥去世,带着儿子马威前往伦敦继承兄长的产业——家中国古玩店,从而在异国他乡陷入了一场感情、家庭伦理、人际交往的危机:老马爱上了房东温都太太,但由于种族差异和种族歧视而难以结合,小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