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研读案例 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读《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有感

在工作中,面对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各种各样的家长和孩子,有时会感觉到教育的茫然和无助,虽然遇到的事件都能解决,到最后也不觉得是怎样的一个大事件,但回过头去想,却不敢确定当时的处理方式和手段是否正确。在现在所带的小班中,还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个性较强、语言发展迟缓的这些特殊孩子,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教育呢?带着这些问题,寒假里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一书,丰富了我在“酒足饭饱”之后的精神生活,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了一些合适的方式和方法,让我在教育中有所启迪。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选取在“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和“教师与社区”三个部分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大致浏览整体内容,然后根据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疑惑的内容细细研读。读完此书后,我也整理出了几点关于这本书的感触:

1、研读案例,从案例中得启示。

我们班有个叫罗玉衡的小朋友,每个星期总有几天会尿裤子的,班里的三位老师非常紧张他,特别是午睡时间会频繁地提醒他上厕所,如果有一天老师晚了一会儿提醒,他的被子就被尿湿了。书中有个《约翰尿裤子了》的案例,案例中的老师是这样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 …… 余下全文

篇二 :幼儿教师读后感大全

幼儿教师读后感大全

篇一:这就是幼儿教师>读后感

幼师的职责在哪里?幼师每天的任务是什么?究竟有哪些工作量?我是以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

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

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 …… 余下全文

篇三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一)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觉得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没自信说自己是一个很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唯有往专业那一方面靠近,而不会真正的做到专业。近期通过学习《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了解了一些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问题,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提到了一句话:“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是一本读不懂的书,但可以慢慢地去解读。我们要做到的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同时,书中也介绍了专家的一些经验,以及以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今时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预了孩子们的自由学习,有时自己说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接受能力。特级教师闵传华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牵马一样,牵着孩子走,教师应该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多的去帮助儿童,也才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

…… …… 余下全文

篇四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一些关于人格养成的蒙太奇思考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的行为累加成一个人的命运,感慨行为的巨大影响力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性格对命运的直接影响。

百度搜索“人格和性格”出现1570万个结果。“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生活环境的烙印。个性也叫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一开始指舞台上演员的面具,后来被借用成心理学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确切地说,人格涵盖了性格。

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这本书我看得囫囵吞枣。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这个能和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分庭抗礼的犹太人用自己的经历和几十年不懈地研究告诉了我一些我曾懵懂难了,但真正存在的东西。

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

几天前我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front of the class》(《叫我第一名》)似乎听着名字是一种赤裸裸的宣誓,其实电影内容不是要强的宣誓而是一种被打倒无数次后坚强站起的韧劲。主人公布莱德从小患有妥瑞氏症,父母离异,周围人嘲笑他,他被一所所学校劝退。没有人知道他患妥瑞氏症前,连父亲都觉得他一直在故意作怪,看心理医生成了家常便饭。在知道了病症后,周围的歧视一直存在。但是万幸他有一个不放弃他的母亲,并遇到了一个让他改变命运的校长,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了一个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可妥瑞氏症让他一次次面试失败,他很乐观,积极面对困难,最后遇到了不歧视他的学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 …… 余下全文

篇五 :《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读后感3

《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读后感

寒假闲来无事,无意中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是的,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

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

由于受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会形成许多差异:

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气质有动有静,性格有活有呆,动作有灵有拙,语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热有冷.....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差异,呈现出幼儿群体特性的客观存在。对此,幼儿教师应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公平施爱,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厚此薄彼。 从教十几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 …… 余下全文

篇六 :追寻幼儿教育的游戏精神 读后感

读《追寻幼儿教育的游戏精神》有感 儿童天生是游戏的,他们的生活就是游戏着的,他们喜欢边玩边做事,如边玩边吃饭、边玩边走路、边玩边读书甚至上厕所、洗澡都是边玩边完成的。这样的生活中,儿童是愉悦的、自由的快乐的。

游戏精神的内涵是:自由性、愉悦性、体验性、创造性。儿童在真正游戏着的时候,他的身心都是自由的,他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自主地游戏着,此时,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快乐的,他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各种情感,能够在快乐情感的支撑下进行创造。

作为成人,我们要让儿童的游戏具备游戏精神,而不只是外在的形式或一些功利性的活动,儿童的游戏赋予了教育的工具价值,那么这个游戏就只有其外壳而缺乏内在精神了,儿童会感觉这不是他们自己的游戏,而是老师的游戏。 教育生活中常常见到老师们自认为高明的游戏教学活动,比如:让孩子将探戈舞动作比作森林里枪杀狮子的活动,孩子们在老师一遍遍“游戏语言”中重复着“端起枪”、“向左看、向右看”、“走两步,回过头”、“架大炮”等动作,机械地重复着,看起来这都是一些游戏语言,而这些所谓的游戏只是一个空架子,是一个老师用以让孩子机械练习探戈动作的工具。孩子在此“游戏”中根本谈不上自由,谈不上自主,更不谈有什么创造性。

…… …… 余下全文

篇七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读后感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随感

我从《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中读到了88个教师与孩子的案例,充实了我整个暑期。一天看2个小故事,不多也不少,总会让我回味无穷。书中的每一个案例,虽然都来自国外,但教育无国界,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真实的小故事,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仿佛就在我的眼前,让我为之一笑。 在这里,我想说说书中幼儿的社交能力。有这么一句话:“要想成为成功人士,我们就必须能和其他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它深深的触动了我。社交能力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评价以及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情况。同样,幼儿也必须有一定的人际交往经历才能具备那些必要的社交能力,从而像成年人那样在商业领域、人际关系和社交方面获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眼帘:“我们有没有尽力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是否会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水平来鼓励他们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呢?”书中年仅3岁的清清她从来都不会尝试着自己穿衣服,总是要等待她奶奶的帮忙。虽然穿衣服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但是它却反映了一种“我什么都不会做”的态度。

我想,奶奶本意是想尽量多给清清一些关爱,这是无可非议的。可是这样却不经意地产生了一种负面影响。清清在得到别人关照的同时对自己的评价变得很差,认为自己笨得一无是处。这样的溺爱正一点一点地毁掉她的自信心。我们必须鼓励他们。有时,甚至要让他们面临失败的痛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如果他们总说我不会,慢慢地他会形成“我是个失败者,我什么都不会”的观点。我们务必小心,绝不能培养自我放弃者。

…… …… 余下全文

篇八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激发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读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有感 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先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假期中再读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更是感悟颇多。阿德勒在书中指出:“学校不仅掌握着学生的命运,而且还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未来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处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它有可能矫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不良影响,也有责任使他们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并确保他们在社会这个大乐队中和谐地‘演奏’好自己的角色。”

学校作用如此巨大,那么在作为学生人格完善过程中发挥直接作用的教育者该做些什么呢?阿德勒认为“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因此,教育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可以通过信任、尊重、赏识等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

阿德勒认为,每个学生内心都具有自卑的一面,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自卑感尤其强烈。每当学生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作为教师,应当相信学生能够克服困难。这就是信任鼓励。课文读错了,或者词语、单词写错了,教师都可以先表扬学生不怕错误的勇气,然后对他说“这点困难,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克服”“下次还请你,我相信你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