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的读后感

读《窗边的小豆豆系列书》有感片段

一、看《窗边的小豆豆续篇》:豆豆助是个善良的好孩子,但是她的位置被大妈抢了,她是很不爽的,即便她现在可能四五十,不一定比那个大妈年纪大,但是那人的确忒霸道。彻子的小屋,她后来认识的母亲来做客,说了些很伟大的话,我很喜欢。她说,人只要努力过了,就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因为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所以不会有留恋,也不会有后悔,什么都不会有,就这样干脆地结束了。我因为看了豆豆续篇就好崇拜好崇拜她的贞子母亲因为她和她父亲之间近50年的爱情和婚姻。想来,她的父亲和母亲真是太登对了,他们的价值观几乎完全一样,难怪他们那么相爱,直到父亲死后,母亲的精神支柱倒了,所以在之后她拒绝挂针拒绝吸氧拒绝一切外力,平静似乎又急切地等待死亡,为了去见父亲,她死得那么安祥那么美丽那么优雅那么幸福。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啊!

二、看《我和小豆豆》有感:豆豆的妈妈阿朝80岁的时候写的这本书。阿朝说经过她那半年的“冬眠”留学生活,她得到的体会是,人生中永远不会有“太迟”这一说法。想想看,那次的留学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自己作出的决定。当我们也终于可以无所顾忌,自由生活时,一定也不由得暗自得意的!哈哈… 车到山前必有路哦!豆豆他爸去世后,黑柳朝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她和先生一起生活了53年,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拥有自由了,真为这位阿朝奶奶感到高兴阿!哈哈 ……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我的阿勒泰——苍凉的寂寞

李雨倩 E01214340

“可能是寂寞,空气变得很稀薄,满城霓虹开出荒漠~”——杨坤《空城》

李娟著的《我的阿勒泰》就像圣徒口中的来自上帝的福音一样降临在我的面前,于是我的思想与生活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李娟!!李娟小时候生活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那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在少女时期,李娟又随着家庭辗转在阿勒泰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生活了好几年。后来李娟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阿勒泰市工作了六年。作者的文字里满满的都是对那种生活的眷恋,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地描写这片辽阔的土地。

就像刘亮程老师说的一样“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命本能的感激与新奇,方能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所以现在的我对这个女子怀着敬畏,因为她勾勒出了一个我不能触及更无法达到的小世界,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境界啊!“如此清新,如此寂寞,如此辽阔。当代的、日常的、正在发生的新疆,如此与我们亲近,天启般打开我们的视域,醍醐灌顶。”阿勒泰的马、春天的荒野、河边的空旷地、五彩的石头、滴水泉、森林的木耳、还有吐舌头的外婆、哈萨克族和汉族的孩子、乡村的舞会和弹唱会、酒鬼以及那些小杂货店的艰苦营生的人们,游牧的哈萨克族人,都带着一丝不可抗拒的神圣以及寂寞的接近苍凉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我的读后感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美学的著作,刚拿到《美的历程》这本书时,觉得它有点高大上,而且厚得让人望而生畏。但打开了它便欲罢不能了。其中有大量的珍藏插图,使人对“美”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我喜欢欣赏那些古老的器皿,喜欢看着它们去想象它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文艺,《美的历程》从宏观的角度写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化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这是一段惊人的历史,一部真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鸟瞰着美伴随着时间流淌千年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看的是第七章,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由青春李白、音乐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组成。李白的诗歌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这位具有天才美的酒中仙,蔑视权贵和世俗,饮酒赋诗纵情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让充满青春活力的盛唐艺术金碧辉煌。他的诗歌集中体现了盛唐巅峰知识分子的无所拘束的心态,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

在我看来唐代的美有三种美结合:一种是女子美,一种是服饰美,一种是诗歌美。

…… …… 余下全文

篇四 :我的读后感

党的阳光下

—— 读《王愿坚小说集》有感

“中国共 产 党”,这个词对我来说既神圣又略带一丝神秘,为此我曾一直在执着地追寻着“中共党员”的光环,直到与《王愿坚小说选》这本书相遇,我才更深一步地理解自己追寻的不应是个光环,而应该褪去光环,追寻成就“中国共 产 党”的不竭源泉——共 产 党的伟大的精神。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篇名为《七根火柴》的小说。它描述了长征途中一个生命垂危的无名战士,在部队最需要火的恶劣环境下,把它用生命保存的七根火柴委托战友交给部队的故事。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选取“七根火柴”来作为全文的线索,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忠于党、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 不得不说,《七根火柴》是篇极具感染力的小说,细节、神态、语言、环境、动作的描写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虽说这只是一篇虚构的文章,但在情节的叙述和细节的描写上看不出任何瑕疵,好像就是亲身经历过一般。短短的一篇小说,字里行间却都渗透着中国共 产 党伟大的精神,描写主人公无名战士的话语虽是寥寥几笔,但他的一举一动总是流露出了中国共 产 党员崇高的品质,特别是在他推开卢进勇给他送到唇边的青稞面,拒绝卢进勇扶他前行,用尽力气掏出珍藏的党证和七根火柴,郑重嘱托卢进勇转交给部队的时候,我再一次看到了中共党员的伟大形象赫然屹立在我的面前。

…… …… 余下全文

篇五 :我的读后感

我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轻声读着弟子规的总叙,我就明白了许多道理,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个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有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慎重,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博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弟子规告诫我们,如果父亲在呼唤我们,我们不要迟钝,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们,要立刻去做,不要懒惰。父母在对我们教导时,要恭敬的倾听,做错了事,父母对我们责骂时,要接受,不要强词夺理。我们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当哥哥姐姐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伤了和气;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让忍,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晚睡觉。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的大学》读后感

《我的大学》读后感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在小学时学过的高尔基作品《海燕》中的一句话。一直就喜欢豪迈、澎湃的文字,这篇文章中形象的言语、高昂的气势让我爱不释手,对高尔基的文字的喜爱也更加深入。

玛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穷(在沙皇俄国出生),幼年丧父,11岁时为了生计而在社会上到处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使他写成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本著名的书都以主人公阿廖沙为线索,反映高尔基从小到大的艰辛生活。童年的坎坷经历,母亲去世后孤身一人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在“社会大学”里遭遇许多挫折与无奈,也在这里学到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我的世界观》读后感

《我的世界观》读后感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科学界的巨人,他的世界观必定与常人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他的精神世界是如何的,我带着满腔好奇心阅读了这篇文章。

只看了第一段,我便想起这篇文章曾出现在中学课本中,再次细读,还是发现所获匪浅。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人而活的,也许就是吧,我们每个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这世界,受到亲人的教导,努力成为他们期望中的那种人,我们总是在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看法,成为不为他人所厌恶的人。而他之后的一句话:“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却反映出这位巨人对于全人类所怀有的一种高尚和弥足珍贵的责任和使命感,生命不应该只是贪婪的获取,还应回馈以同样多的东西,甚至更多,只有这样,全人类才能不断前进。现代社会很多人在小有成就时就忘乎所以,爱慕虚荣,而爱因斯坦,在已是成就辉煌,蜚声中外时却始终不改简单朴素的生活理念,并且厌恶社会上的等级划分,认为每个人都应是平等的,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当他谈到理想时,他说他从不把安逸和快乐当成生活的目的,并认为那是猪栏的理想,他的理想是追求真,善,美。只有在对他们的追求之路中,他才会不感到空虚。正是在这崇高的理想的引导下,他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科学界的真果,铸就他不平凡的一生。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的方法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