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随感

招商服务科 童一烽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名气很大的史学读本,在学生时代就旧闻其大名,但一直只是在去书店的时候随意翻阅几篇,没有系统阅读。这次,终于狠下心,将一套八本全部购齐,也逼自己静下心好好学习一下明史。鉴于时间有限,我目前才看完第一部,但其中奥妙已可见一斑。

第一部的书名是《洪武大帝》,也就是重点介绍朱元璋从起事到称帝以及建国初期的大事。全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浅显的词汇进行阐述,贯之以作者独到的见解,可谓立意新颖、引人入胜。读完该书,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想:

一、一个组织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功劳。

朱元璋的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他从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蜕变成一国之君,充满着传奇色彩。以前,我只当朱元璋个人能力超群,凭借其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朱元璋的成功,实质是朱元璋组织的成功,是团队的胜利,如果硬要区别其个人功绩的话,则集中体现在作战天赋、决策能力和用人之道上。而敢于用人、善于用人、用对人,则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在朱元璋的身边,有不少文武能人,比如刘基、常遇春、徐达、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等,各个独当一面,是朱元璋成功的中坚力量。朱元璋在用人上可谓独具慧眼,笼络了一批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为其攻城掠地立下汗马功劳,并且朱元璋凭借其不凡的个人魅力始终保持着最高领导人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明朝那些事第壹部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第壹部读后感

第壹部 ————洪武大帝 作者 :当年明月。

推荐者:李梦菲

理由: 1、它的销量突破了1000万册是建国60周年以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还获得了(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书籍,当当网(终生五星级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大众认可度高。2、这本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有角度。教会我们要多思考不迷信权威。3、这本书严谨而不乏幽默,用有趣的笔法还原了历史原貌 ,这本奇文,亘古少有,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意犹未尽,文字表达又浑然天成。

内容简介:这本书讲述的是在元朝帝王腐败的统治下所造成的一场朝代的轮换,朱元璋出生于农民家庭,因为饥荒饿死了它的父母哥哥......为了生存他当了乞丐,然而他收到了汤和的参军信,经过思考他参了军,开始了他的霸业,等他有一定地位时便有了对手陈友谅,经过了无数次的战斗,他们斗智斗勇,终于朱元璋赢得了他的胜利。之后便解决了张士诚。创建了大明王朝。他使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恢复了生机。他为了子孙他杀了和他并肩作战的胡惟庸、李善长、蓝玉......除了汤和他没有杀,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朱棣受道衍的的鼓舞篡位成功,可建文帝却不见了成了一大疑案。朱棣上任后杀了所有反对他的人,其中方孝孺最为典型,诛了10代。之后朱棣的霸业便开始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明朝那些事第一部读后感

让我试着学学你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灰色的童年往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相信这句话吗?以前,我不信,但是现在我信了,因为它——《明朝那些事儿》。

假期的一天,无意中发现妈妈从当当网上买来的一大摞书,《明朝那些事儿》,嘿,这不正是咱们老师力荐的那套书吗?如获至宝,原本就爱看书的我,没多时就来到了明朝??

朱元璋,神奇的朱元璋,神话般的朱元璋!竟可以从一个讨饭的和尚到成为威震天下的明朝皇帝。嗨,那时的朱元璋过的是啥日子啊?由于朱元璋的父母都是放牛的,家里的兄弟姐妹已经很多了,所以朱元璋的出生并不是很受欢迎的,朱父朱母都是给地主刘德放牛的,因为工资微薄,家里很多东西都是破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椅子不是缺脚就是一坐就开始“吱呀吱呀”唱起小曲。1344年的一场饥荒夺取了朱元璋很多亲人的生命:四月初六朱父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后来朱元璋为了生计,去皇觉寺当起了和尚,命运之神也是从这里开始朝他微笑的。缘何朱元璋会成功?依我的分析,那就是俩词:机遇!勤奋!

一想到这,我的脸就开始红了。瞧我,老妈在家喊我“大小姐”,四年级了,我还没尝过啥叫饿?啥叫冷?啥叫“没有”?洗过衣服没?没!干过家务没?没!??家人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这做到了吗?嗨,偷偷地告诉您:还是没!语文老师对我的最高评价曾是:潜力很大,只是很懒。是啊,懒惰可是我学习上最大的障碍了。怎么个懒法?让我道个一二:

…… …… 余下全文

篇四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轻松历史剧

读《明朝那些事》

《明朝那些事》已经火了很多年,但是读确是最近的事了。同学非常喜欢历史强力推荐我读,“迫于压力”吧就接了他的书看。没想到就只是一本书却已将我吸引。

下面说说书的事情吧。历史是一部热闹的连续剧,战争,官场,明争暗斗……每一幕都是悬念百出跌宕起伏。

《明朝那些事儿》共七部,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儿,全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评价、人伦道德的演绎。明朝那些事儿1—洪武大帝》主要书写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人生历程。 《明朝那些事儿2—万国来朝》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著《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明朝那些事儿3—妖孽宫廷》接续上篇,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大明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明朝那些事儿4—粉饰太平》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明朝那些事儿6—日落西山》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妖书案”、“梃击案”,他与大臣展开拉

…… …… 余下全文

篇五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213,632字(417.25k算出来的)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终于看完了,本来以为全书都看完了,结果为了查字数一百度才知道一共有七部,一百五十多万字。其实这两年看的书好多都不了了之了,《乔布斯传》、《陌上花开缓缓归》、《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而这本书从648页开始就没有再看过自己看了多少页,到今天中午《软弱》这章看完突然告诉我没有了甚是震惊,低头一看——1021页了。这就是所谓的一直沉迷(虽然沉迷的不过是一本小说,不是什么正事)吧?足见我有多喜欢。

第一部《洪武大帝》主要讲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的故事,主要在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从这本书我也看到了作者石悦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它不仅是讲述历史,他还懂法律学、经济学、犯罪学(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学),可以看出他肯定是读过很多书的,并且广泛涉猎,不拘泥于兴趣。另外,他的文风也是这本书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的原因,他以一种诙谐、现代化的口吻描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枯燥历史,当然后来我知道这也跟这本小说的来源有关——他最初是在20xx年3月到20xx年3月连载在天涯社区的一本网络小说。想必那会我还在初中,虽然初三升学的日子我并没有很努力但至少还是个乖乖女——不去网吧,不打游戏,不听歌,不看电影,去书店看书对“言情小说”专区从来是避而远之。有一件小事可以说明我当时有多乖:有一次在书店看书,好像也不是什么跟学习有关的,我一抬头猛然看见自己站在“言情小说”的书架下,顿然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换了个位置。想必现在的同龄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可能有的学霸

…… …… 余下全文

篇六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有看《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的想法不能不说是受朋友的影响,但一直没有去看,直到去年1月份。起初在电子书上是当成一本休闲小说看得,闲时无事或者无聊的时候看一点,断断续续看了将近2个月才看完。开始,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不少欢乐,看到很多东西都是一笑而过,没有留下一丝挂念。渐渐地我感觉到了在这幽默后面的沉重和压抑,正如作者当年明月所述:历史从来都不是幽默的,只是我这个人比较幽默,用幽默的叙事方式把这段历史说了出来。不错,历史是厚重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历史,王朝的兴亡和个人的荣辱兴衰,让我认识到这不是故事而是事实,无法改变和无法反驳的事实。

历史是没有真相的,历史的扭曲从历史事件发生的那一刹那就已经开始,因为这个事件往往无法真正找寻它的发生原因;之后,记录历史资料的人也不可避免的有所偏差;再之,写史人的主观偏见和朝代更迭、政治需要等等,历史真相离我们渐行渐远,直至历史面目全非。但这并不是我们不读历史的理由,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而且,历史从来没有真正的改变过,改变的只是技术、经济和人,历史只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兴---衰---亡---兴。我们以前常说以史为鉴,但是往往我们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我们还是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一条道走到黑,该发生的事情终究会发生!这也许就是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吧!

…… …… 余下全文

篇七 :明朝那些事__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它与史书不同的是它的语言生动幽默,而与演义不同的是它讲述的全是真实精彩的历史,这成了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

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正史不关心,野史也不疼爱,既然是大事,就总会引来很多的假设,总会假如这个不这样,那咱们国家早就怎么样啦,如果那个不那样,咱们早怎么样啦。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个事儿,就没有如果的,哪怕你是王侯将相。但这也就构成了后人在阅读历史时的一个微妙的心理,这种奇妙的品味过程,相信每个读历史的看官都深有体会的。

本书从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份档案开始,细数朱元璋的小名——朱重八,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等,一切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朱元璋因为家庭出身三代贫农,所以为了吃饭,他为隔壁地主放了16年的牛。自古雄才多磨难,他17岁时的一场饥荒让身旁的亲人一一死去,带着复仇的火焰和有饭吃的追求,朱元璋来到寺庙,做了8年的和尚,但身旁的数十起暴动让他揭竿而起,经过长达16年的艰苦努力,他打败了元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明。

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 …… 余下全文

篇八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终于把《明朝那些事》读完了,或许因为语言通俗,读起来并不像阅读古文那样费劲,但它里面的内涵却深深吸引着我。

也许,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多么详细的了解,但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心狠手辣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勇士,坚守信念的强者,更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隐藏其后的,还有那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人性。读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但确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这个东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结局紫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轻易评说,我们只能从看到的人与事中来自己分析判断,冥冥之中,确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轨迹。

明太祖朱元璋丑不丑不重要,他集结了一代名将徐达、常玉春,他们侥敢善战,为成就朱家霸业鞠躬尽瘁。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他正骑着马,是在寻找他的侄儿朱允炆吗?郑和站在船头,看着即将出发的庞大舰队和茫茫的大海,他是在感叹什么吗?嘉靖皇帝不问朝廷大事,最终还是没能炼成长生不老的仙丹。远处传来孤独而清越的鼓声,那是戚继光将军独自在为抗击倭寇的士兵擂鼓。崇祯皇帝他并不想死,更不想成为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也许每个皇帝的梦想都是朱家的基业世代相传,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不知崇祯死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有没有想到他的祖先朱元璋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