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归去来兮 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2篇)

作者: 加入日期:11-08-19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 …… 余下全文

篇二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篇一: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今天学完了《归去来兮辞》,才慢慢的开始有了对“隐士文化”的初步了解,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陶渊明也是非常不理解,明明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明明以前有那么大的雄心大志——大济与苍生,可到最后他却放弃了,为此,我不得不对他,他这个人有着莫名的好奇心。

他曾经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的诗质朴,冲淡,充满了诗意。他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代表,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的旷达的情怀确实让我钦佩。就像老师说的,如果在现今社会,我们凭借自己的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能够坚定地说放弃,不要吗?我想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应该用汗水来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常人看来,陶渊明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是在逃避对家人负起的责任,但看一个人生活的是否消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像小鸟没有翅膀。陶渊明的弃职归田,不能说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的,是他所追求的。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书卷中追求安逸,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他不狂放,不沉沦,是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耘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他那旷达的处世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之佩之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归去来兮辞 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诗的开篇,随口而出"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和不快如决提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本应回家,但心在官位,为形体所役而不能自主 ,这是何等可悲!表明诗人已有归意.而后一层是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感到欣慰.紧接着,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作者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和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者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了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为结尾是人生观张本.诗的结尾,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 …… 余下全文

篇四 :《归去来兮》读书笔记

《归去来兮》读书笔记

《归去来兮》这书描述了这样的玉米地,这样的阡陌纵横,这样的鸡犬相闻,在另外的眼睛里,寻常得无法不忽略,普通得不足挂齿。然而对于我,十八岁前所司空见惯的草木虫鱼,隔了十多年的距离再来看时,觉得处处都给人愉悦、欣喜。且不必说青山如黛,且不必说绿水悠悠,即使是扶锄而过的老者,即使是浸润着泥土味道的晚风,都似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感。

附近的房屋疏疏落落,待学生作鸟兽一般的散尽,便有曲尽人终,万籁俱寂的感觉了。我极少听歌,如果听,大多数时候便是红楼梦的主题曲,一遍遍的,似乎是无休无止的循环往复的放下去,仿佛一个失恋人的倾诉和发泄。事实上,我的心中是无所谓欢喜忧愁的,我只是愿意在这样安静的地方听这样干净的声音罢了。在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比较与选择中,我更愿意让前者来打动我。

夕阳从此山坡滑到彼山坡,复制出千年前的名句“草色山光残照里”,也复制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它不惊心动魄,但是容易令人触景生情,起兴衰之感,发浮萍之叹。我很想在任何一条小路上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走下去,很想有人同行,戏说一段悲欢离合,八卦一些爱恨情仇。忆及当初,高中时代尚有铿锵三人行,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流转长沙时也有算有个环肥燕瘦的组合,磕瓜子吃麻辣从不寂寞。再后来做了深圳游子,千里之外居然也能够延续童年的缘分,彼此一个晚上在一起,一句话不说也不觉得尴尬。而现在我是彻底的落了单。劳燕分飞像一个一定会发生的定律,无论我怎么回首,那人再也不会在灯火阑珊处。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学归去来兮辞有感

(1)要善于做生活的减法

在世事扰攘、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减法”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意义。的确,生活就像一道数学公式,有加法,亦有减法。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减法,这样生活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位,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想法会增加生命的负担。为此,若想活得健康、充实、潇洒、轻松、快乐,就要时常像陶渊明那样演算生活中的减法,舍弃生命中的多余,让生活中的不如意越来越少,在简单中找寻生活的快乐。做好生活中的减法,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和宽容的精神。生活是一种舍弃的艺术,有舍弃才有获得。善于舍弃生命中的杂念和烦恼,才能生活的快乐而幸福。朋友,学会做生活的减法吧。

生活中的减法

时代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整日忙于生活中的“加法”:我该获得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要赚到多少??平平凡凡,忙忙碌碌。这些“加”法如同无形的鞭子,将人们鞭打成快速旋转的陀螺。其实,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减法”,你会发现世界原本不那么糟,生活还是很美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陶渊明作品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是晋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

诗的开篇,随口而出"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与不快一吐而出,如决堤之水,一发而不可收,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其中饱含了多少怀念、留恋和向往啊!因此,诗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胡不归?"的自问,表现诗人归隐田园之心的迫切,又带出下文对自身经历的反省:"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指出,自己本不愿出仕为官,只是为了免于饥寒,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了官。这种生活让自己悲愁失意,内心痛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正是诗人深深反省的结果,坚定了自己归隐的决心。诗的

第一段即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诗人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按时间顺序,突出表现归田园前后的感受。先写归途之上。"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舟遥遥"、"风飘飘"似写景物,实写轻松愉快的心情。而一"问"一"恨",所揭示的正是归隐田园心情的急切。次写抵家时的欣喜若狂。这种欣喜,用长句很难形象地再现,诗人很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变六字句为四字句,略去了虚词,既使句子简练,有效地表达出欢欣畅快的心情,又使本诗的句式长短相间,便于抒发不同的感情,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心情与为官时完全不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写自己"载欣载奔",写家人"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写家中"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有酒盈樽",一派祥和、自然、实的景象!"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来借指隐士所居。陶渊明用"三径"来比喻自己的院落,借用典故,表现自己的心志。再写田园隐者之乐,突出两点,一是室中独处之乐,一是园中观景之乐。写独处之乐,可"引壶觞",可"眄庭柯",可"倚南窗",极力表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放纵与安适;写观景之乐,有自己"园日涉"、"策扶老"、"抚孤松"的安闲自在,有"无心以出岫"的云,有"倦飞而知还"的鸟,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的志节紧密结合起来,写的虽是云和鸟,却是作者对自己心情的反映,告诉读者,自己就像出岫的云,本无心出仕,又像倦飞的鸟,对仕途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诗人托物言志,以"松菊"喻高洁的品格,以"抚孤松而盘桓",表明自己虽然年事已高,却仍要保持坚贞之志。

…… …… 余下全文

篇七 :《青花痣》读后感

青花痣读后感

青花痣读后感

导师小组作业

Reading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专业老师:(读后感) 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1班 张雯雯 学 号: 130804011017 郑婷丹

中国·珠海

二○一五年一月

时光住处,难得安闲

——《青花·痣》读后随记

阳光微醺的时间,细数流年,就这样安静的半坐半卧在软椅里,一杯清茶或者温水,伴着柔和的阳光和安静的时间,安静闲适的读一本书,感受着清风徐来——这对我而言就是美好。 茶余饭后,一本闲书。

闲书就是指,非专业书刊,非学术杂志,非励志书籍。有时是小说,但是在温暖明媚的日子我果然还是更爱看散文集。

那种零散细碎的文字,星星点点的,仿佛映着阳光闪烁着光芒的宝石,让人的心情不由自主的轻松起来,轻轻牵起唇角,不需要多费心,却可以在涓涓细流一般的文字中徜徉,感受到作者感受的美好温馨。

手边放着印有莲花图案的瓷杯,被午后的阳光照射出温暖的光,清水晾着时向上升腾起气雾,弥漫开来,有一种说不出的安闲。

伸手触及瓷杯,入掌,感觉到的却是沁人的冰凉。蓦地想起一句话:“千度以上方为瓷。”千度的高温,钢铁也化为了金水,瓷器安安静静的经历百般锤炼,最终出炉,却是纯净的色和最清冷的质地。像是什么呢?经历了风霜若许年,却还本心坚定的赤诚之人?或者清冷孤傲、遗世独立的兰花仙子? 我想不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塑造灵魂读后感 (钟明英)

《塑造灵魂》读后感

读了信金焕老师编著的《塑造灵魂》,我获益匪浅。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她对学生、对教育深情的爱;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她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书里没有华丽的的辞藻,我却深深的被信老师的文字震撼了。作为新教师的我,信老师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学习,也让我的观念有了转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我来当老师”部分,读完这部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张弛这名学生太优秀了,可以把《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上得这么成功。但我更多的是佩服信老师,虽然是因为出差,但她能够做到充分相信学生,敢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结果可谓“一举两得”。刚走上教育之路近四个月的我,还不能够从教育观念上进行完全的转变,在课堂上还存在教师讲得“过多”的现象,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还存在较多的顾虑,如:担心学生“讲不好”、课堂过于混乱、后进生不学习等问题。但信老师的做法给了我去尝试的念头,我开始反思自己,其实并不是班里没有张弛这么优秀的学生,而是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展示他们优秀的机会。

其次,“让爱的阳光照射每位学生的心灵”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从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教师。每个班里总会听到“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生”这样的说法,都说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无论学生成绩“好坏”都一律对待,但是正如信老师所说“爱优秀的学生容易,爱差生难”,也正因为难,我们才更要努力去做。作为教育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