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图穷对话录读后感

图穷对话录读后感

图穷对话录from徐小平今天读完了一本徐小平先生写的大约二十万字的图穷对话录,感觉感慨颇多,我与新东方结识于08年1月,那时家人是为了让我提高见识让我去北京中关村新东方去学习,在那里认识了4名同学,现在四位分别在清华,西北工大,北京建工,澳洲。后来在我高考后成绩不理想,家人就想把我送到国外念书,那时由于我不愿意所以才作罢,现在看来还是90年代初的集体出国无意识在作祟。说说这本书吧,以及对于徐小平先生的我的印象,在08年那时的课间,常常放一些短片,那时的徐小平大胆,奔放。读了他的书感觉确实如此,我一直在矫正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以市场为纽带,以个人理想为动力不断矫正提升以及充实自己。这本书介绍了相当多的案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我一直在推崇选择的重要性,就如大一英语课本中写到What you eat XXXwhat you be…貌似是这样的吧-_-||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干预你以后的生活,所以我就在想,现在要不要科研…在一种知识体系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就业压力这样大的情况下,整个风气如此浮躁,大学四年如此之短…徐小平老师对于中专,高职,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有着非常严格的定义。以逃课为代价换取科研实际上我目前认为最后的能力是介于中专与高职的水平,当然我这是站在能力与学识的制高点说的一些挨喷的话。目前咱学院创新点仍不是很多,目前就是两大块,太阳能与车,按照今天我跟某人谈话他说的就是什么科研立项就是照着太阳能LED追光系统抄一段,经费不足当然是一个大方面,毕竟咱也不是211和985,也是依托母体建设。还有咱选的这专业吧,平时也没个实习的机会,还是挺佩服CX的哈,本科毕业月薪2W底薪加项目效益,中石油中石化都是他的客户-_-||还不是Party number…一等奖学金的证书找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拿……这就是……能力…接着再回来,徐小平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性的解放,也是持非常鼓励态度的,有些事情目前看来就是自己桎梏自己。我们要从旧的观念中挣脱出来,来寻找自己,成就自己,寻找幸福的人。在前半章,人们奋起努力,来成就自己心中那遥远的梦想,在后半章,如唐吉柯德一般,空余幻想,而没有那种忘我的奋斗历程。道德是流动的,思维也是流动的,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唯有经济…使得生产关系逐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道德与思维逐步与经济适应。在本科阶段努力成长,找个好买家把自己卖出去,5到7年后找个专门的时间深造,回来继续新的事业…my future my value my happiness仅仅是自己体会的一小小部分,就先扯到这儿好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后感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后感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阶级,师从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柏拉图的思想影响到西方的一切精神领域。引用评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他不但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所有时代。”其著名论著《文艺对话集》蕴含了丰富的文艺理论思想是希腊文学中一个卓越的贡献。

读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你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的观点。他的一般美学思想都是从维护贵族政治的基本立场出发,神是永恒的理式,而最接近理式的只有贵族阶级中文化修养最高的人,这些人才能统治国家,才能达到“正义”。因此,他轻视劳苦大众的生产实践,轻视肉体式的情感欲望,轻视观照以外的实践活动。

首先,关于《文艺对话集》值得提及的是其灵感说。在《伊安篇》中,谈到伊安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认为是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他,就像磁石不仅能吸引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并且认为高明的诗人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并且说大诗人们都是受到灵感的神的代言人。所以,对于文艺才能的来源,柏拉图的解释是不是锻炼积累出来的技艺,而是神灵赋予艺术家的独特的灵感,就像无形中有一只上帝之手推动着艺术家去创造。“上帝之手”给予艺术家以灵感,艺术家又通过灵感创作出作品感染无数观众。他将灵感与理智对立起来,认为“不失去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很显然,柏拉图把灵感和理智区分开来,形而上学地对艺术家的创作、对灵感加以不科学的解说。关于灵感一论,其否定了技艺和理性。而在《斐德篇》中他又提出来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文学家要有的三个条件中,他把知识和训练列为第二、三点。总的来说,他强调艺术通过灵感创作而富有感染力,但是又轻视劳苦大众的实践,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反理性的思想为基督教所利用,埋下了颓废的种子。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图穷对话录读后感

《图穷对话录》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迷惘的时候,在这时如果能够得到“高人” 的指点,那是人生中之大幸。然而,这样的“高人”在生活中却少之又少。对于千千万万处于迷惘中的年轻人来说,徐小平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高人”。就像我们艺术工程学院形象设计一样,徐老师是帮助年轻人设计人生的。

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我在读《图穷对话录》的过程中,也想了很多。随着思考的深入,就有了不同的感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书中的前、中、后三个部分。

在读第一部分的时候,看到徐小平老师能够给那些迷途的学子们那么务实、中肯的建议,我激动不已。可以说是怀着敬意、向往,甚至像朝拜者一样的虔诚开始阅读的。书中那些人物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也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他们之中有三十二岁还坚持要上大学的;有三十五岁还做着出国留学梦的;有在户口,工作和人际关系诸多不顺的逆境中发奋图强,最终进入世界顶尖商学院的。他们在自己困惑的时候,找到了徐老师,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使人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善。让人欣喜也催人奋进!

我带着欣喜,浑身是劲继续往下读,同时总结这些“奋斗者”共性。在不知不觉中,隐隐的感到好像哪里不太对劲,慢慢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和可怕的事实。那些咨询者中的许多人在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已经变得不切实际,钻牛角尖,有的甚至“唯出国是图”,“唯学历是图”。而这些人,很少有出身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的,大多数都是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比较贫困的家庭。他们都很能吃苦,越是条件艰苦,越是想摆脱这种困境;而他们选择的摆脱困境的方式就是继续读书,出国读书,不停地读书。这给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负担,使他们自己也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他们的奋斗精神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们的奋斗目标却是如此的盲目。在我看来,这些盲目的“奋斗者”还没有仔细思考过人生的真正意义,多年的学校教育也没有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的甚至没搞清楚如何才能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幸福,快乐。这不仅是这些盲目“奋斗者”的悲哀,更是我们祖国教育事业的悲哀。因为它培育出来的人才,居然没有追求幸福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到,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我们的教育系统在努力实现“教书”,一味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时候“育人”作的还不够。

…… …… 余下全文

篇四 :推荐书目及电影

20xx年寒假大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阅读推荐书目以及推荐电影 记得写读后感或者观后感,开学后要开展读书交流会,所写材料上交,审核!!!

推荐书目: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作者:李承鹏

柴静《看见》

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

徐小平《图穷对话录》

王强《读书毁了我》

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

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余华《活着》

…… …… 余下全文

篇五 :深知我心读后感

姓名:热依汗古丽 吾布力艾山 学号:20xxxxxxxxxxxx 班级:厚博学院 临床医学2011—4 班

美国电影《深知我心》观后感 作为以为临床医生 1.以患者愿意为重,2.疾病治疗为《辅》,3.专注临床研究,3.投身医学事业。

《深知我心》剧情主要描述薇薇安(Emma Thompson)是一位研究17世纪古诗的博士,然而她却从克拉医生(Christopher Lloyd)口中得知,自己已经罹患卵巢癌末期,整个人生就此扭曲变化。薇薇安开始面对多次痛苦折腾的化疗,但她始终不屈不挠,正因为生命中所遭受到的苦痛,更加能思考生命真实存在的意义。剧本中丰富的自我对话,内心挣扎的历程,由知名女星艾玛汤普逊自然诠释,让观众跟随著她的内心起伏,感受到那份对生命的坚持与勇敢。 一部安静,残忍的影片.

它几乎是Emma的独角戏,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雷厉风行的大学教授,到形同槁木的病患,以及最后病床上静止了的生命.

毫无悬念,由生至死,毋庸置疑的理所当然,而又不会让人觉得无趣.全凭演技、独白与情感支撑起一部经典.

Vivian Bearing, 哲学博士,大学教授,主攻John Donne,苛刻严厉,说一不二,突然得知患有罕见卵巢癌. 片头Vivian与Dr. Kelekian的对话,Vivian的坚忍可见一斑,8个月实验性强度治疗不是儿戏,而是生命.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关键对话 读后感

《关键对话》读后感

这个月读的一本书是《关键对话》,是由一位宝弟大力推荐的,读完后感觉对工作和生活都相当实用。

在很多人看来,对话无非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但关键对话,可是一点儿都不简单。什么是关键对话?比如:你认为自己已经早该被提拔了,去找上司谈一谈关于升迁的问题,但在谈话发现他认为你并没有准备好;或者,你在召开会议时,有下属针锋相对,当场指出你的问题所在;再者,与爱人关于老人赡养和儿女教育问题产生意见争执等,这些都是关键对话。之所以这么说,是指因为它可以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如果你不会正确应对关键对话,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比如:面对团队中消极怠工的同事,你选择愤怒指责,双方互不相让,大吵一场,结果反而让合作被迫中断等等。想一想,这种类似情景是否曾发生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时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会变得很糟糕,会情绪激烈,冲着对方大喊大叫甚至有些歇斯底里,说出一些事后会让我们后悔的话。

那么,这种关键对话问题如何解决呢?书中提出掌握两大原则即可圆满地解决。

一、做到从“心”开始。明确自己的对话目的。即我希望通过对话达到什么目标。关键对话会往往会让人产生激烈的情绪。事实证明,在激烈情绪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即沉默不语或是愤怒爆发。全然忘记了本来对话的目的是要和对方一起解决问题,找到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赢道路。如果,偏离了预定目标,怎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呢?所以,必须在对话过程中牢记自己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这个大方向,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在关键对话中获得一半的成功。当你意识到对话失控时(开始陷入沉默和有暴力倾向(想跟别人吵架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动机,问自己几个问题:(1)“我现在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2)“我希望这次对话为自己、为对方、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怎样的目标?”(3)最后,问自己“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

…… …… 余下全文

篇七 :《富穷对话录》

《富穷对话录》读后感

与富人对话,可以改变贫穷的一生;与穷人对话,可以知道人为什么贫穷。如陈剑平所论,我们许多人实际上心灵上都沾满了消极的灰尘、失望的污泥和贫穷落后的思想,甚至还有怨恨的种子,这样是永远也不会快乐和富有的。这本书可以帮我们把这些消极悲观的情绪和贫穷的心灵清洗个干净。第一次从心灵深处探讨人的内心欲望——金钱、美女、名誉、地位,第一次以富人与穷人对话的形式面对面地讲述获取财富的秘密。

人,生而贫穷并无过错,死而贫穷才是遗憾。然而为什么很多人一心致富,却依然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原因,如智商、勤奋、出身等等,但最终贫穷都是因为“脑袋贫穷”而造成“口袋贫穷”,您要先有富有的想法才可能过富有的生活。因此在21世纪,有智慧的人会先改变他的思想,突破过去一成不变的生活框框,当机会来临之时不但能抓住机会,而且还能创造机会。现代人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更不能一成不变,裹足不前。我们应该用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新视野来面对新世纪。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柏拉图对话集》有感

最近读了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的《柏拉图对话集》,觉得还是受益匪浅的。目前只是看完了其中的大部分。其中主要是苏格拉底与其他人的一些对话。对话非常长,但是从中我也了解到了苏格拉底那非凡的口才和严谨的思维。在那样的情况下,思维还能那样的清晰与敏捷,我非常的佩服。也想朝那方面发展。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我自认做不到。下面就从其中《欧悌甫戎篇》里讲到的一个苏格拉底与欧悌甫戎的很有名对话来说一下,感受一下苏格拉底的大智慧。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470-前399年)是第一个能够确切知道生卒年月的、第一个出生在雅典的哲学家。 写的是苏格拉底受到控告,在他出庭受审之前,和热心宗教的欧悌甫戎讨论什么是“虔诚”的问题。欧悌甫戎提出几种具体的虔诚的例子,都被苏格拉底驳倒,最后以没有结论而告终。 两人的对话在“衙门”口发生。欧悌甫戎见到苏格拉底未上吕各苑溜达而是来到惊官动府的衙门口来觉得奇怪便问其祥。苏格拉底便告诉欧悌甫戎:“不管这位梅雷多还是哪位别人,对我看的很清楚,所以告我不虔诚。”此处便自然引出了对“虔诚”问题的讨论。聪明的苏格拉底对欧悌甫戎说:“现在请你给我说说你刚才断言的那些真知灼见吧。你说,虔诚是什么,不虔诚是什么?虔诚是不是在每个行动中都一样,反过来,不虔诚是不是全都是虔诚的反面,永远一样?是不是一切不虔诚的事情都有一个不虔诚的相?” 欧悌甫戎对苏格拉底的最后一个问题表示同意并说:虔诚就是现在我所做的这件事,告发那些犯有杀人罪或者盗窃庙产罪的人,不管他是你父亲、母亲,还是什么别的人,不告就是不虔诚。 这当然不是苏格拉底想要的结果。“朋友,我刚才问你虔诚是什么,你并没有充分说清,只是跟我说虔诚就是你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就是控告你父亲杀人。” 于是,在苏格拉底“精神引产术”的引导下,欧悌甫戎提出这样的主张:所有的神灵都喜爱的是虔诚的,所有的神灵厌恶的是不虔诚的。当然,这依然不是苏格拉底想要的答案,正如在《美诺篇》里,苏格拉底问这位西西里岛的富家子弟,智者学派的著名代表之一高尔吉亚的学生什么是美德,美诺却列举了众多的德性现象。 对这一观点的反驳也十分的精彩。苏格拉底说: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下:究竟是虔诚的事因为虔诚所以被神灵们喜爱呢,还是它被神灵们所爱所以虔诚?这样一路考察下去,结果是:正如一件东西被喜爱并不是因为它可爱,而是因为它被喜爱,一件东西被神灵们喜爱是因为神灵在喜欢它,这样神灵喜爱的就不是虔诚的了,虔诚的也不是神灵喜爱的。 最后,苏格拉底又反驳了“凡是虔诚的都是公正的”这一观点。这一过程跟上面的一个论证过程有些相似,依然从对“究竟一切公正的都是虔诚的,还是一切虔诚的都是公正的?”探讨入手,然而,显而易见,欧悌甫戎有些跟不上苏格拉底所思路了。也许是想急急离开,欧悌甫戎说:苏格拉底,我现在有急事,该走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