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

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法国的书籍,认为法国革命史这本书能让我更好的了解法国,因为本人不太喜爱读书,所以并没有读完,有哪些见解不合理,还请老师见谅。

这本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米涅所写,他对法国革命史提出了比较新颖的看法,震动了舆论界。米涅1796年5月8日生于普罗旺斯首府艾克斯,1884年3月24日卒于巴黎。1824年以发表《法国革命史》而成名。它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两个敌对阶级在准备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米涅尖锐批判封建制度,认为“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之间必然展开生死搏斗。法国大革命就是一场阶级斗争。作者看到了这场斗争的历史意义,他指出:“斗争既已开始,必定是某种制度的胜利。”“在革命时期,旧社会被摧毁了,而在帝国时期,则建立了新社会。

我的感觉是这部书的作者至少是一个经历者。他在此书中提出大量自己的见解,认为整个革命带有必然性,提出许多“必然”和自己认为的原因。作者专注于政治斗争,对于经济和文化等等论据只是稍稍提及,虽然从论断上看,正是经济和文化的因素导致了革命中的许多事件,争论、斗争、分裂、重组等等,但是却言之不详。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

本书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称道。他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而且讲述的井井有条,中间都有很好的衔接,不会读的思维混乱。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讲的东西,除了了解了许多以前从未阅读过的古国盛衰史,同时还了解到了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行政效率以及经济发展,穆斯林的帝国的崛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后感

翻开《中国通史》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面对风云变幻、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充实人生,创造未来;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充实人生;只有学会反思历史,才能更好地认清未来。 随之翻到目录,这本书写的是从有人类到19xx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称道。其实他的作品还远不止这一部,他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可惜的是,这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于 20xx年3月23日在美国加拉荷尼亚去世,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第七版《全球通史》也成了最后的版本。

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全球通史》的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 王训华 全球通史给我的感觉就是新颖独特,以前一直接触国内的历史著作,还不知道大洋彼岸的西方人的历史观。斯塔夫里 阿诺斯的观点有中立的地方,但是也有偏见的地方和不了解的地方,他对中国的历史不甚了解。作为一个西方人,阿诺斯的感情毫无疑问是倾向西方的,这也使得全球通史带了一点无法避免的感情色彩。

中国人喜欢用阶级分析方法,在全球通史里面则很少,不拘泥于阶级对立。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给我们特殊的宝贵遗产,用阶级分析方法给我带来许多收获,但是局限于此也会是自己的历史观无法突破束缚,逐渐僵化。全球通史带给我的正是这种突破,联系到时局也有此借鉴意义吧。 纵观全球通史的结构,能让人清楚地了解到阿诺斯把世界史分成两个阶段,以1500年为分界点,即以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世界史的分水岭。这种分法我是赞同的。

记住1500年吧!这是个伟大的年代,你会看到一个世纪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到来。封建时代森严的社会体系即将崩溃,资本主义胜利的曙光已经到来。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还基本是存在在各自独立的地理单元里主要是:西方世界包括乌拉尔山及葱岭、大草原以西的广大世界,这里的文明无疑是繁荣的几乎占据了古代史的大半部分;其次是东亚,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和蒙古草原的腥风

…… …… 余下全文

篇六 :美国通史读后感

《美国通史》读后感之一

我们所知道的美洲历史并不很长,1492年的圣诞节,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用失事的圣玛丽亚号船上的木板在美洲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建造了一个堡垒,取名为纳维达物,也许这是欧洲人在美洲的第一个居住点,也许这一天可以看成是近代美洲历史的起点。距今大约500年。当今世界上那个不可被任何人轻视的国家——美国——就是在那里生长出来的。

美利坚共和国的建立与成长却有其辉煌感人的另一面,我们可以通过书本追寻到那些岁月。

美国的先人们在远还未建国以前就开始办大学了,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建立于1636年,距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美洲仅仅16年。1787年5月,55位奠定宪法的人中,只有华盛顿和富兰克林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其余学者有来自普林斯顿大学9人、耶鲁大学4人、威廉与玛丽学院4人、哈佛大学3人、哥伦比亚大学2人、宾夕法尼亚大学2人及英国的剑桥大学2人和圣安德鲁大学1人。

杰斐逊:在权力问题上,不必再多言对掌权者的信任了,只需用宪法的锁链约束他,以避免权力的危害。远离暴力手段,美国人将以选举和请愿击败政府的罪恶倾向。

我对着上帝的圣坛起誓,永远反对压制人们心灵的各种形式的暴政。

一个滥用职权的总统可以被众议员多数票所弹劾,但解除总统职务要在审判和参议院2/3多数认定有罪之后。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这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的是另类的史学观点,将整个世界看成一个统一体,再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重治:百度百科上的 开篇介绍。我把没用的废话都删了)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读的相当吃力,但是,在读通篇读完以后,我发现,这本历史书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书所不同的地方。我们所学习过的历史,都很奇怪,注重细节,例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却没有什么连贯性。历史在我们眼里,跟“洋片”差不多,是割断的、静态的、前后没有关联的。而这部《全球通史》,却展示了我们似乎学习过,却从未真正明白过的历史,即这些片段串成的序列,一部本来完整的历史大戏,一部真正冠以“经典”之名的电影。君王和圣贤,甚至有可能不记录他们的名字,只陈述其作为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激起怎样的涟漪。这是何等的眼界,何等的胸襟!

历史,过去的事,不是为了让后人慨叹流泪或者沾沾自喜,而应该让后人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责任必须承担。历史必须是联贯、动态的,否则让人如何把握?既然学校里面要讲历史,那就应该真正讲能给人以启发的历史,而不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且还是对于离散的事件当中,帝王将相的名称的记忆能力。 这部书的威力很大,读之前最好深吸一口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的世界观也许就此翻天覆地地变化,你的视野将穿透那上古的蛮荒与近代的刀光剑影,看到一个从来就存在,却被大多数人无视的真实世界。(重治:这是我自己写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了解美国——美国通史读后感

美国通史经典语句

20xx年,在学校图书馆里借了一套美国通史,四本书一个多月读完并不快,但确实让我沉浸在其中了,而且好多地方都是过目不忘的故事,这个拥有短暂历史的大国,实在有它的不平凡之处,也有很可恶的地方,但总是有学习的地方,其中不乏政治和商业人物的事迹。

1、“家财万贯,不如薄技一身”,这是曹德谦先生用《朱子家训》中的话来描写富兰克林的~一个报馆学徒没上几年学,却很上进,认真学习实践,省吃俭用只为买书看,所以,当他哥哥知道那篇优秀的稿子是弟弟所写时竟显得无比惊讶。他是我们新闻学生的榜样,也应该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榜样,我相信人品无国界。

2、“空空如也的布袋是没有办法站立起来的”这是富兰克林先生的名言。相信大家都懂其意。富兰克林先生的努力不仅使自己站起来了,也助苦难的美利坚人民站立起来了!

3、单凭思考得来的信念,还不够防止我们失足犯错。我们必须先打破原有的不好习惯,然后才有一个固定而一致的正直行为。要把不良习惯打破是很困难的,富兰克林做到了,这是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4、富兰克林先生的13条基本道德准则~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我认为应该加一条:食不过偏,饮不过单,新的世界餐饮消费应该是养生;静默:不说于人于己无益的废话。这是聪明的人、干练的人、成熟稳重的人所做的。可以办事高效,不费时间少生事端;条理: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有一定的时候,不可乱来。这是有效率的明知的做法,它的好处只有做了才能深深体会到;决断:决定做你应该做的事,决定了以后一定要做。我说也应该及时做;简朴:不是于人于己有益的事不要乱花钱,就是不要糟蹋浪费;勤劳:爱惜光阴,要时时刻刻做有益的事,不做不必要的活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