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语文随笔》读后感

《语文随笔》读后感

□ 毛秀才

这本《语文随笔》是“跟大师学语文”丛书,也是我们全区教师十部必读书之一,这套丛书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著作。而这本《语文随笔》则是叶圣陶先生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集,共收录了十四篇文章,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

文章一开始,叶圣陶先生就为我们明确阐释了何谓“语文”,以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叶先生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合称为语文,这一称呼从解放后 沿用至今。学习语文为的是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的目的,进一步说, 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必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

叶圣陶先生以自己几十年的写作经验为我们指导了使用语言的一些基本方法。他用简洁浅显的文字,把原本无头无绪的阅读和 写作分析得条理清晰,使学习者能切实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加以改进。他认为阅读时要保持一种好心情,犹如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一 样。对于写作,则须看成是一件寻常事同时又须是一件认真事,并且建议从取材容易的记叙文进行写作练习。就语言的使用而言,首要的是节约,是指该用的地方才 用,才有计划地用,用得挺多也要用;不该用的地方就绝对不用,哪怕用一点也是浪费。另外,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才不至于发生一点误会。最后,就是要选择适 当的语法和词汇。这些只是语言的基本要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者凭借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才能,尽可以千变万化的运用,完成语言的艺术。

…… …… 余下全文

篇二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培根随笔读后感

第一篇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 …… 余下全文

篇四 :培根随笔读后感

不久前,经老师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培根人生论》这本书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争议。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人生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因而,我认为《培根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五 :培根随笔 读后感 读书笔记 阅读解析 优美词句

培根随笔 读书笔记

Francis Bacon

编写 Momxi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论读书

优美词句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 …… 余下全文

篇六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 读后感

——读弗朗西斯?培根《论父母与子女》有感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学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父母与子女》,《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论父母与子女》。

父母的欢乐藏而不露,他们的悲哀与恐惧也是这样。欢乐他们没办法说,悲哀和恐惧则不肯说。孩子使他们的辛苦变甜,也使他们的不幸更苦。

父母疼爱孩子时往往厚此薄彼,有时候却很偏心眼。尤其是母亲。正如所罗门所言“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小孩比较多的家庭,老大老二深受器重,老小深受宠爱,居中的几个好像被父母遗忘,然而事实证明他们最有出息。

“作为成年人,绝不应在一家的兄弟之间挑动竞争,以至积隙成仇,使兄弟直到成年,依然不和。”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上的一段故事,世人都称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的儿子和后代也继承了他的才智。最著名的其中三个儿子是:曹丕,曹彰,曹植。曹丕,在政治方面很出色,曹操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他不仅政治能力强,也很喜欢做诗。此人野心很大,与他父亲十分相似,在父亲死后,继承皇位。曹丕做了皇帝之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来就得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做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七步诗》,即:“煮豆燃斗茸,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以茸豆相煎为比喻来控诉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迫害。曹丕的这种做法的确卑鄙,虽然他也能吟诗做赋,但与其三弟曹植的文学天赋相比还是略逊一凑,从而心生妒忌,以至最后下毒手。这种做法有背于培根父母与子女论中的精神,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谅解,而不是同室操戈。

…… …… 余下全文

篇七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

暑假我阅读了《培根随笔》,感到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是全片中我最欣赏的两句话。可以说,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从这两句话中或者说全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同时也带个我诸多启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幸,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困难,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他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可以说,正式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

这让我想起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丝。一种,两种,几百种, 几千种,面对诸多失败的材料,他没有选择放弃。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人类走进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样如此,虽面对教会的迫害,但依然坚持“但地球仍在转动”。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真理,在逆境中我们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辉。

…… …… 余下全文

篇八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最近看完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丰先生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敬畏万分,其中《渐》让我感处最深。

“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轨迹!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 ——《渐》

“渐”是无形的,你看不到她轻轻挪移的脚步,渐又是有形的,多年后你会惊诧她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渐”能掩盖很多变化,使身在其中的人感觉不到,局外的人也难于感觉到。因此,当一个人奋斗一生逐步走向人生的巅峰时,我们不会觉得惊诧,因为他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人们可以一幕幕地回想起来,虽然那些都已成为过去,但依然清晰。同样,当一个人从温柔富贵之乡中逐步走向破落衰败,只要其中经历了几十年,人们在感叹的时候,也觉得没有什么稀罕了,很多平民百姓正是希望有一些变数,使他们不至于永远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当然,他们在祈祷上苍时,并没有求佛不给那些富贵之家关照。事实上,一个家庭顺延几代之后,就会有一些崛起与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贵而谦和的,因此,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说法:家无三代富,清官不到头。这是规律,这也是伤感,这更是无奈——没有读懂人生的无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