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学案导学设计】20xx高中语文 专题八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学案导学设计20xx高中语文专题八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一、词人名片

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

行七,故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武

夷山)。初考进士,未取。五年后再考又未取。他忍不住发了牢骚,

写下了著名的《鹤冲天》,广为流传。三年后再考,好不容易过关,

发榜前却被宋仁宗给勾掉了,绝望之极,流落民间,专写歌词。47

岁,终于登进士第,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病疫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寄柩僧寺。二十余年后,王安礼知润州,出资葬于北固山。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专业”作家,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是婉约派代表作家。他的词长于铺叙,工于写景言情,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流畅自然,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有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其词反映了中下层市民和自己身世穷愁之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乐章集》传世。

二、诗词故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以擅长写“淫冶讴歌之曲”闻名,他写了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据说考进士时,曾因此而被宋仁宗黜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致使仕途坎坷。此后柳永便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北宋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早年屡次科考不中,遂出入青楼,流连于俗世歌舞之所,其词多以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于描写羁旅生活,自称“白衣卿相”。而这首《八声甘州》是柳永的代表作,代表着其最高艺术成就,其中名句被苏东坡誉为“不减唐人高处”。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来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

佳人妆楼颙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头以一个“对”字总起,富于气势,似乎词人 的目光要穿透天际,登高临远,望极天涯,一个“对”字将词人不甘的心情表现出来,后面两个动词“洒”和“洗”都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洒”字好像雨瓢泼而下,更与“对”字对应,两个动词一个自下而上,一个自上而下,这种无形的碰撞让全词都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情绪。而“洗”字更突出了雨的声音,更加气势磅礴。其余如“潇潇”、“暮”、“清秋”更显一种“凉”意,一句话,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正是此句被苏东坡评为“不减唐人高处”,开头“渐”与“紧”对应,以一种动态的感官呈现,给人一种愈演愈烈的紧迫感。紧接着一句“关河冷落”,让人不禁想起昔日的关河之景,而在这清冷的秋天,关河也退下戎装,入目一片荒凉,更突出了悲凉的感情。然后跟着用一个“残照当楼”,雨后的残阳斜斜地照在词人所站的阁楼上,与开篇“对”相应,以和“暮雨”相同的角度而来,作者“对暮雨”、“对残阳”。但不论暮雨还是残阳,都尽显悲凉之意,同时这句也领起了“关河”与“霜风”一同汇于词人一点,似乎全宇宙的悲气都扑面而来。一个“残照当楼”境界全出,当之无愧于东坡的“不减唐人高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八声甘州

[本文要点]

1

八声甘州

2

八声甘州

3.重点分析“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内涵。

(1)长江无语,全不顾游子的秋思,反衬作者的愁苦之情。

(2)作者自叹事业无成,年华虚度;

(3)江水流入东海,而自己却无法回家。

八声甘州

上片写游子登高临远所见到的空廓、

八声甘州

寂寥的暮秋景色,下片抒写由秋景所引起的归思。

凄紧”三句,将阔大的环境与悲凉的氛围融为一体。“是处”两句,写近前景物的一片凋零。而“惟有”两句,将自己的情感移诸悠悠不尽的江水,一个“无语”更写出愁思的浓烈绵长。上片由暮雨而至残照,由江天而至关河,由物华而至长江,都是从大处着笔,于肃杀的秋景中写出了惆怅的心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几句,气象高远,别具一种空阔之美。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念、一

八声甘州

事无成的感慨和飘零无依的哀伤都移诸清秋物华之中。

“不忍”三句承上启下,直接抒发自已的思乡之苦。词人内心的情感极为复杂,既登高望乡,又怕登高。“叹年来”接着上文的“归思”进行追问,然后展开想像,从自叹自怨中转换角度,写家乡佳人对自已的怀念。“争知我”三句,又回到自身,写自己的故乡之望。下片或直写自已的思乡,或设想佳人的盼归,虚实相生,曲折委婉,真实细致地表现了主人公旅途飘泊、失意苦闷的心情。

…… …… 余下全文

篇四 :赏析八声甘州

赏析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首先,要说明一下柳永作这首词的背景及解释这首词的大致意思。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苏轼对其评价很高,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译文如下: 面对着傍晚时的急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急雨的洗涤,秋天愈发的清冷。秋风渐渐地凄凉紧迫,山河冷清落寞,落日的余光照在楼上。到处是红花凋零绿叶稀落的衰败之景,渐渐地美好的景物衰残了。只有长江水呀,毫无声息的地向东流去。 不忍心登上高处遥望远方,眺望故乡,但是故乡是那么遥远,想要回家的念头无法收住。叹息许多年的漂泊不定,什吗事情将我痛苦的久留在他乡异地?想我的红颜知己定在小楼上长久张望,不知多少次错把远方的小船当做我乘舟归来。怎么知道我,也正倚着栏杆,如此这般的愁闷伤心。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柳永的文学常识。

二、赏析诗词,掌握本词的思想内容。

三、通过赏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诗词内容,把握本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本词,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词人简介: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八声甘州》练习

《八声甘州》 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

2、 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

3、虚实相生的手法。

一、自学质疑

1、 表明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

2、 上阕与下阕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

4、下列加点字对原词作了替换,你觉得这种替换合理吗?选择两个,说明理由。

看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深秋。 觉西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滚滚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

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高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赏析。

二、基础知识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北宋词人, 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 。原名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 。排行第七,又称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自许。

…… …… 余下全文

篇七 :柳永《八声甘州》扩写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扩写

——放浪形骸之柳屯田

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雨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第一篇:羁旅行役,怀才不遇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皆岸然裹装。念我柳七,出身官宦,门第皆仕。少时学诗做赋,遣词择字,信手拈来,文思如泉涌,泼墨若挥毫。家上偏爱,遇人皆谓余,坊间渐有神童之名。然余不屑置然,笑仲永之流俗,逐我辈之飘飘。类乡党闻名来遏,争观其奇,不一而足。

后渐大,始生功名之志。自信胸有韬略,腹藏良谋,熟读治国安邦之策,了然礼制法文之规。夫大丈夫生于世,当立不世之功。在其位谋其政,欲救民于疾苦,先谋其位,欲谋其位,必先及第,是乃科举。

咸丰五年,余离家北上,流寓苏杭,沉溺于红尘买笑,耽其志。其间作望海潮之东南形胜一词,名噪江南。大中详符元年,余初进京科举,浩浩然胸有成足。春闺在即,踌躇满志,定然魁甲登高第。孰料真宗有诏,凡属辞浮糜皆遭严谴。故余初试落第。

大中详符八年,余重整旗鼓,探高殿未果,再度落第。天禧二年,三次落榜,愤慨难当,针砭权政,渐沉醉胭脂红舟,酒肆高楼。天圣二年,四次落榜,心如死灰,再无涟漪。水路南下离京,身心漂泊,填词谋生。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描绘的形象,领会意境。

(二)、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三)、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的方法。

(四)、在朗读中体味诗词的情感,赏析作品的语言。

教学重点:1.狠抓朗读和背诵。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分段背诵。2、感受形象,领会意境。

教学难点:“想佳人”一句,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诵读法:“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勾画圈点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