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必读书系列读后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

《看见》,这本书是一网友推荐给我的。“这是一本新闻记者的自传。”他说。老实说,我对这类书已经很久提不起兴趣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虚假报道泛滥,真相掩埋于名利之下已经屡见不鲜了。正如网友们评论:新闻联播,精髓有三,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人民很好;后十分钟,国外很乱。后来去书店,无意瞥见了这本书,封面是柴静采访时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笑坐在一起,对面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儿玩耍。面对镜头的轻松惬意,这对农村人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呀!顿时,我有种很强烈的感觉,,错过了它,我必定会遗憾不已。

看书过程中,心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我觉得挺惭愧,一直以来,我从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一个钟情于围巾,外表似邻家女孩般清秀,声音柔和却不失坚定的央视新闻主持人。我原以为,记者的工作,无非就是采访,把记录下来的事件报道出来,看上去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这是我才明白,一个记者要做到“客观”二字就需要极高的职业素养。

一本书,二百八十八页纸,二十六万字,柴静用最直白的语言记录了她的十年,蜕变的十年。早些年,她的节目风格猛烈犀利,后来在同事的指点下醒悟,明白了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斯宾诺莎界定“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真正的记者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将更深层的真相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也需要记者的这种就事论事、用事实说话的处世观。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语文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读后感

山中访友一课,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构思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用笔墨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诗如画的世界,不难看出,山中访友是一篇倡导我们保护环境的文章。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都会保护环境,但有些也会严重污染环境,有: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等.它们的后果都非常严重.但是资源的浪费也不容忽视,最严重的就数随便扔垃圾了——有一次,在一个干净的小花园里,出现了一些垃圾,渐渐的有许多人往那里扔垃圾,那里就成了一个垃圾堆了.原来,那里绿树荫荫,花儿和小草茂盛地开着.蜜蜂和蝴蝶都在那里安了家,那里到处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可是现在,那里寸草不生,臭气熏天,连人都不愿意在那里多待一会儿.唉!这么一个美丽的花园就这样没有了,真可惜呀!如果人们注意一下,不去污染那里的环境的话,现在,再经过改善一下,那里就是一个小公园了,并且,人们在那里休息一下,乘乘凉,是多么美好的事呀!可现在却成了“垃圾厂”,哎!污染环境的后果真是惨重呀!

而且,还有许多工厂的废弃物也在污染着环境,但是最严重的是水的污染,我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清澈的池塘.水里面种着荷花,养着金鱼,那里非常美丽,到这个村子里来的游客都不会忘了来看一看这里的景色.并且村子里的人们洗衣、做饭,就连喝水也和这里的水,所以水非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语文老师读书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四 :书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说起古代文人,脑海中便出现那些迁客骚人站在譬如黄鹤楼之类的名楼上,或凭栏远眺,或双手背后目光深邃而遥远,或是饮酒对诗,或谈起各自身世,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是报国无门痛拍栏杆的场景。栏杆似乎成了他们的发泄口,而栏杆也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有过壮志雄心的文人们的悲愤与无奈。“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这次寒假,我有幸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梁衡,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没有华丽虚浮的辞藻,却字字珠玑;他的作品不是清雅流水般的清新,而是气势磅礴的大海,排山倒海,震撼我们的心灵。然而,在他的散文中,我又最喜欢他的《把栏杆拍遍》,他向我们描述了辛弃疾充满豪情与苍凉的一生。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而梁衡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书读后感

读《语文教师的八节必修课》一书有感

信发小学 凌萍萍

这必然是一本让语文老师爱不释手的好书!刘祥老师匠心独具,以语文课的流程为纬,以不同语文课型为经,编织出了一部囊括语文课洋洋大观的杰作!作为同行,我向他的勤勉与智慧致敬!在刘祥的课堂里,我感受到的是高度、宽度、厚度、深度、亮度和温度。在刘祥的文字里,我触摸到的是爱与美、感性与理性、灵魂与生命。

这部著作,有力回答了“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这样一些平常而又是根本性的问题,也充分表明了刘祥老师的“语文态度”和他对当下语文教育困境的清醒认知。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教语文的人。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给课堂一些温度”这篇文章,文中说到,好的语文课,是有温度的。这样的温度,能够让心灵变得更柔软、敏感,让生命日渐丰盈。语文课的温度,来自心与心的碰撞与交融。而语文课中的读,则是碰撞与交融的前提。读到这里,我深有体会,教师需要把“读”视做对话的根本。教师预设的问题,需要从“读”中来;学生生成的问题,需要从“读”中来;交流碰撞中的观点,同样需要从“读”中来。由课文的初读整体感知,到细节研磨,学生的思维发展,应该经历感性发展至理性、由关注表象发展到关注内涵的过程。都离不开“读”。没有细读活动的课堂,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我懂得了读的重要。没有细读,学生和文本之间,便始终隔着千山万水的阻滞。在学生和文本始终以陌生人的态势漠然相向时,任何技术性的语文活动,都无法获取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借助于细读,借助教师的引领,学生才能一步步走进文本的意义之中,呢能以观赏者的身份体味文本的意义之美、情感之美、

…… …… 余下全文

篇六 :飞翔的翅膀——《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读后感

飞翔的翅膀——《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它,外表平淡,无亮丽色彩,不引人注目。可是,有谁能料到,这平淡的外表下掩盖住了多少千古精髓,多少风流人物。它们,就是《语文主题阅读丛书》。

忧郁·锁心

忧郁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状态,没有谁能一生都生活在快乐中,可是,当我们忧郁时,应如何摆脱忧郁呢?是的,当我读了威廉·詹姆斯写的《如何摆脱忧郁》之后,我发现,忧郁其实并不可怕,说到底,它只是一种状态,它不会让你颓废,堕落,它只会让你在失魂落魄的时候抓紧命运的绳索,让你更加清楚下一步你应该向哪走。它只是将你的心暂时的锁在笼子里,而钥匙又在哪里,你把快乐的钥匙给了谁。没错,他总会来解救你。你只需看淡生活,放宽心态,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忧郁将会被你吓跑。

天堂·地狱

人们总说活着的时候多做好事,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天堂真的就那样吸引人吗?在《是天堂,也是地狱中》,一则简单的寓言,就能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到底什么是天堂。对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天堂之中,我们都有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干,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既然天堂是好的,我们就应该用双手捧住时间的沙子,过好每分每秒,这才是人间天堂。

翅膀·微笑

《翅膀折了,依旧可经微笑》,打动了我许久的故事,那个没有四肢的小女孩竟然有那样天使般的微笑,有几个人能在那样的逆境中,灿烂微笑。其实,打动人的不是微笑,而是微笑中的真诚。所以,我们不管多么狼狈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一本书读后感

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灵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飘零,感情生命的沧桑与美丽。

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蒙蒙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透过杨柳杏花,我们可以看见远方有青山绿水,红莲婷婷,枫叶彤彤,梅花傲雪。

读书是在如画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便如西湖泛舟,你随手可以采摘到启迪生命的莲子,整个身心都沐浴在西湖的莲花香气中。人物的内心独白是西湖如翡翠般的水,有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激起成章的波动。你会觉得生命是一幅浓汝淡抹的水墨风景画,沉重中蓄含着精彩,黯淡中酝酿着灿烂。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如攀登雪峰,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愈往上走,一会儿一朵雪莲会突然扑入你的视野,一会儿一丛绿草会映绿你的眸子。这雪峰上的生命正是保尔精神的浓缩,

寒风中的雪莲绿草,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峰上深深地定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历寒风的凛冽后,聆听生命春天里的莺歌燕语,真真切切地感受活着的意义。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黄时雨,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也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水中的浪花;你还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歌亚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和鲁迅、沈从文、巴金、钱钟书、贾平凹在书中做一次次畅谈。拥有这么多的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的直。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我的理想教育》读书笔记 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我深受启发。我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朱教授把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他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定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