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Q84读后感

1Q84----一个异样的世界

这是村上春树第二次用年数当书名。第一次是《19xx年的弹子球》。这次,书名纯粹到只有年份,他把“9”变成“Q”。“1Q84”的书名令人联想乔治?奥威尔的《1984》。借小说人物之口,这个特殊的年份也屡屡被提及。《1Q84》的主题更多地指向当前这个世界。

青豆说:“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顺应1Q84的规则。”这是村上春树小说《1Q84》里的一段话。“1Q84”代表时间,也代表空间。Q代表疑问。青豆决定把这个新世界称为“1Q84”。1984这一年,许多事情改变了,是一个充满疑问的新世界。

有人说只要看第一行,就知道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从《1Q84》的书名来说,是一个字就点出了村上春树的特色。 它充分显示村上春树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书名无论是视觉、听觉上一眼就让人惊奇不已,一听就印象深刻,令人思考探索它的多义性内涵。村上春树从开始写作第一本作品,就打定主意,要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文体,写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即使是一个单字,即使是一个数字。4个阿拉伯数字形成的一个年号,变造出一个新单字。一个不需要翻译,便通行全球的新单字。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和想象力的多义性新字。这

…… …… 余下全文

篇二 :1Q84第一部读后感

《1Q84》Book 1 读后感

这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出版于20xx年,这本小说是我第一次读村上的书,总得感觉细节描写很生动,很容易让人把作者写的画面在脑海中构想出来,例如“青豆收紧下巴直视前方,挺直后背,浑身感觉周围的视线,步履坚定的走着。栗色查尔斯.卓丹高跟鞋在路面上敲击出枯燥的声响,风荡起风衣的下摆。”通过简单几句描写,就把一个女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而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也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读懂部分,而有些只有再细心品读了。

作者把很多看似无关的人和事通过巧妙的布局,合理的联系到了一起。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合情合理。作品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青豆(女)和天吾(男)。第一章的标题叫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给人留下了悬念。一首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空气蛹》这本书,两个月亮,小小人,通过暗埋各种伏笔,引人入胜,故事本身似乎没有说太多,但是却让你明白很多。比如爱情,能让人念念不忘的爱情是初恋,即便你已成年,即便你的身边换过形形色色的男人,其他人都只是像青豆说的那样“过眼云烟罢了”(这和青豆的经历有关)。

同时作者也写了现代男女在道德伦理上的放纵,一个偏爱秃顶的中年男人,与各种这样的男人发生一夜情,而另一个与是有夫之妇的女朋友在一起。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xx年,但是之所以叫1Q84是因为作者要描写的是另一个世界,不同于现在这个世界,为了区分。Q是question mark的Q,背负着疑问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 …… 余下全文

篇三 :村上春树《地下》读后感

《<地下>读后感》

白底黑字的封面上如蜘蛛网般铺陈开来的东京地下铁线路以其迂回曲折的模样令我回忆起东京那错综复杂的地下世界,这本同《1Q84》作为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纪实面和故事面并行而立的《地下》,围绕受害者的感受与证词,夹杂着对邪教团体“暴力行为”的思考,仿佛自己“哗啦啦”地翻开了书页般讲其庄重,真实,立体的内容诉说给了我。

受害者心理

遭遇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人们几乎都出现头痛、缩瞳、痉挛、流泪流鼻涕、咳嗽不止的症状,重则死亡或长期昏迷不醒,轻则几天便出院,但幸存者们无一例外地在物理上的后遗症外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受害者心理”如同噩梦一般挥之不去。

“沙林的恐怖,是从未诉诸语言的那类恐怖。”——这是采访中以为帮助众多受害者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生告诉村上的话。若是地震一类的灾难,人们能够看到房屋的倒塌,灾民们的受伤情况,救灾的现场,从而对事件有正确的认知,内心必然会产生同情、理解、悲伤,然而沙林事件由于本身兴致特殊,从表面上又看不出受害者的受伤情况,所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受害者在因后遗症而不得不休假的时候,常有人做出“不过是如此的事情”、“怎么没完没了了”这类反应,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心情极大地加重了受害者的心理压力,许多人不得不因此辞去工作。

…… …… 余下全文

篇四 :适应世界的规则 《读1Q84有感》

适应世界的规则

在村上春树的这部《1Q84》作品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人们在这样的世界中必须要遵循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就像是作品中所说的那样

“你已经身在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里面,要再这样的世界里面 生存,就要遵循着世界的规则,否则无法生存下去” 在《1Q84》中主角天吾是一位补习教师外加着写小说的算是一位业余的作家,父亲是NHK的收费员。因为机缘的巧合改写了一篇文章《空气蛹》而置身处于那个已经变化了的世界里面,并且由于这样的原因而使得他与另一位主角青豆相遇。而那篇《空气蛹》的作者竟然是十几岁的少女,而且是有着阅读障碍的女孩。开始只是由于编辑部的好友的请求而改写这篇文章,可是后来事件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主人翁天吾也卷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算是战争的战争中。而;另一位主角,青豆。少年时代曾是一位虔诚的教徒,由于与父母的意见不同而脱离了家庭,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着,与主角天吾则是少年时代的同学,再后来的故事中更是有着很大的联系。她的脑袋很是聪明,运动细胞很是发达,尤其是对人体的经络很是有天赋,在高中时代有一位挚友,可是后来因为婚姻的不圆满而自杀,这件事对主角青豆的影响很大,使得她不愿意去与他人结交,她害怕那样的伤痛的感觉。再后来的时间里面,她成为了一位运动教练,解释了一位老

…… …… 余下全文

篇五 :村上春树小说《1Q84》多面性分析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村上春樹『1Q84』の多面性について 关于村上春树《1Q84》的多面性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日 语 学 号: 2009310808 姓 名: 周 盈 指导教师: 小 川 治 之 完成日期: 20xx年5月15日 i

湘 潭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 关于村上春树《1Q84》的多样性

学号: 2009310808 姓名: 周 盈 专业: 日 语

指导教师: 小 川 治 之 系主任: 胡 俊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来的效果。

基本要求:

词汇,无重大语法错误。段落分明,层次清楚。论据充分,但不能泛泛而谈,成为史料汇编。论证合理、严密,结论明确,要有自己的见解。所用例句不能自造,必须出自日本原版书籍或国内正式出版的教科书。引用他人的观点或材料必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要注明书名、作者名以及出版社、出版时间等。论文格式严格参照学校和日语系规定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村上春树不读后感

《村上春树不读后感》

读了一本书,觉得写得真好,会写读后感。如果我不读一本书,能不能写一篇呢?我试试。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了吧。这本书现在就摊开在我的桌子上。我的桌子很乱的,在做完所有的事之前我是不会收拾桌子的。我做完所有的事了吗?没有,所以桌子还是那么乱。桌子最中间我是留出一块最宝贵的位置,给我现在最喜欢的书,曾经是——《黑道风云二十年》,但现在越来越文艺范了,上一本是《菊与刀》,大十六开本的,有点放不下。现在这本是《挪威的森林》,后面是《追忆逝水年华》。

我用夹子夹住翻开的部分,这样它就乖乖的停在翻开的页码,等着我在自己的空闲时间扫上几眼。这几眼会让你的心从无聊的地狱被平台托住,等待着下一次进入好心情的机会。这样看书好慢,一星期也看不了几十页,而且在家会看另一本,出门会再看另一本。晚上它就这么摊开放着,早晨再来,我看的哪一行还在那里。

村上春树,我总打字成村上村树,叫春有点别嘴,还是叫村的好。这家伙的相片有点像我,他的眼神和嘴角的倔强从年轻到年老就没变过,他也喜欢跑步。 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这让他和中国人建立了一层神秘的联系,他和欧洲的联系更多,在罗马、希腊都住过好久,像村上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在欧洲住过呢?那太没天理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1Q84》书评

《1Q84》书评

这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出版于20xx年,这本小说是我第一次读村上的书,总得感觉细节描写很生动,很容易让人把作者写的画面在脑海中构想出来,“两人并肩而立,彼此合为一体,无言地凝望着浮在楼宇上方的月亮。”如此完满的结局,裹挟着一抹温情,时间仿佛已然凝固在这只属于1Q84的世界里,将幸福与美好定格……沉侵其中的余韵似乎并不甘心就这样从脑海中隐退,就像品茶过后口中余留的香气,久久不曾消隐,颇为难舍的阖上书的扉页,闭目玄想,将那些铅字再一次还原为剪影般的片片断断,追忆起那一波三折的情节......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就像艺人操控玩偶时手里攥着的牵线儿,伸缩自如,繁简适度。追逐着他笔下的文字,总能让我感觉到一种宛若雨后春笋般的新鲜感,饱含着恰到好处的生活情趣与自然流露的真实写照。为这样或那样看似一味平淡单调之物平添起意想不到的光泽,像是为年代久远的器皿呈色般的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这样的描写在字里行间随处可掇,将生活中我们时常贴以“平庸,枯燥”标签的对象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反而言之,则是那些所谓不起眼儿的事物在为作者搭建成创作的平台,使之成为流淌于笔尖的素材。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吧。当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麻木于那司空见惯之景儿之物时,村上春树先生则以一颗赤诚、珍视之心,调动感官,细细体味,静静冥想,将其润色为美丽的语言.村上春树先生是幸福的,他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融汇在这字字句句中;反之,用文本形式记录下的文字又会使他的内心视野以及遐想空间更为开阔、明亮。

…… …… 余下全文

篇八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有感

青春的奏鸣曲

——读《且听风吟》有感

谢超 2013061012 一开始叫我写这个读后感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叫我写,我就马上写。一本好书需要反复品读,仔细琢磨方能回味犹甘,沁入心灵。《且听风吟》便是这样一本书,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此书并不比其后续的名作如《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般脍炙人口,但一口气读下来你会感受到这本书主旋律里的青春激昂、回肠荡漾。有关青春、友情、谎言、性、爱情,有关寂寞、狂欢、空虚、忧伤。引人深思,也治愈疲惫的心灵。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观之,究其文章整体而言,主线不过是写了一个主人公在酒吧喝酒时遇到一个酒醉少女,并与她之间不明不白的爱情故事,最后少女离开,无处可寻,两人关系至此终了。但即使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作者却在其间穿插了许多生活片段、不为人知的回忆、所听所见的小细节。文章风格温暖细腻,干练风趣,寓理于情,于景,但想捕捉些什么,握到的,却只是风。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开篇第一句小说便这么说,映衬了末尾写青春即逝的时候留下的诸多遗憾。遗憾是常有的,时光却不能重来,而我们总是害怕老去,却又把不多的时光耗在了放纵潇洒、奢靡腐烂的生活里。像文章里说“苟活于世的我们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我甚至时常觉得每隔一小时便长了一岁。而更可怕的是,这是千真万确的。”即使知道如此,任性不羁的我们依然选择不屑一顾,因为太年轻,因为太热血,所以不怕受伤,勇往直前。况且,除了青春我们一无所有,又有何不敢为?小说里二十岁出头的“我”喝酒、泡吧、泡妞、与各种女生睡觉,也会开着车经过细细长长的街道,在海边晃晃悠悠的散步,或是在日落的黄昏下游泳,哼着小曲、看着天空。这些慵懒悠长的时光于“我”完全没有罪恶感,反是青春里最美好的回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