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考读后感

前几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幸好邓小平同志积极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爱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面对,他们面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真的太难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的高考观后感

安永全在刻苦自学两年后,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他用自己的刻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他在看到一个中学高三的同学们,或者说是备受磨难的孩子后,想到了自己38年前考自修两次高考。写下了这些。

我深深的被震撼了,这所学校的高三学生引发了他对高考的思考:花季少年,却没有了消闲没有了欢唱,看到的是那些冷冰冰的公式,单词,试题。他充塞着你,折磨着你,而且不是一天一月 , 一年两年, 你可以诅咒他是残酷的 但他却是为你提供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遇,高考就是在考你的决心和意志 ,即然选择了高考,你就应该面对事实,战胜自己,回报亲人,回报社

想必他而言,我是幸运的,我没有他那样苦难的生活,我有宽趟的教室,最好的老师,也许正应为这样,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些所谓的努力,根本就什么也不算,我更没有他那样的决心和意志,那种极其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迫切希望。

但这也使我有了一些自信,别人自学都可以考上大学,自己怎么不可以。

是的,我也选择了高考,我和曾经的安永全一样,我在为我自己奋斗,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证明自己,我讨厌学习,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愤,但我知道,那是成功的一个跳板。我必须努力。

当学习累了的时候,想想安永权,当我想要放弃时,想想安永全,当别人说我不行时,想想安永全,也许我可以做得更好,我会更棒。因为我一直站在新的地平线上。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全程高考读后感

《全城高考》观后感

刚刚看了全程高考,非常的有感触,仿佛一眨眼,时间回到了3年前,会回到了那个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毕业季! 我还记得高中时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你们以后会怀念高中时努力的日子,虽然很累,但却很充实。”是的,现在的我常常怀念。

一开始高考的倒计时牌子,仿佛我也回到了那段日子,夏天,我们和他们一样,桌子上面堆满了书籍,老师天天对着我们说着高考还有多少天,我们面对家长和父母的压力,我们也有过挣扎,也过无奈,也过迷茫,曾经晚上在家里大哭着不高考,那又怎么样,只是一种发泄罢了,第二天一样的背起书包去上学,现在想起,那些令我们厌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想起也是怀念了,只是可惜那些日子我们回不去了。 “我爸爸给人打了,因为我爸被骗了,我爸被骗了因为我爸想赚钱,我爸想赚钱因为我要上大学。。。”贺帆,一个坚强却又命苦的男孩,他努力的读书,为的是让自己和家人从贫困中跳出去,可是当那一大包假烟在火中慢慢化为灰烬的时候,这个坚强的男孩,眼里流露出的是绝望“我不上大学了,没有用的,我们注定一辈子穷,这是我们的命,跳不出去的。。。”我本来以为,他会放弃高考,真的“认命”,但他没有,他勇敢地站了起来,带着爸爸的希望,即使被车祸折断翅膀,他也义无反顾地参加高考,最后实现了梦想。。。 整个片子里一直让我忘不了的一句话“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攻打这民族”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的,听完这句话我挺难过。这部片子或许大部分人在意的是演员的演技,声音,和故事结构,有些人觉得烂,我觉得不尽然,导演的用心我很钦佩,至少不是像其他导演为了夺票房夺人心用掉多少人力物力,那些精彩是精彩,好看是好看,但看过就算算而已。这只是一部简单真实的纪实,许多人却不愿接受,你不喜欢的可以不接受,但请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生读后感写作指导及例文

高中生读后感写作指导及例文 教学博苑

2012-03-08 1621 5d56b7b40102duw5

高中生读后感写作指导及例文

口歌引路巧写作

-----读后感写作口歌

巧手书写读后感,三种写法明镜悬。

布列提纲写体会,读文摘录好句段。

引概议联结五步,议联详细引概简。

细读原文感重谈,二者混淆功枉然。

牢记口歌多操练,熟能生巧不虚传。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

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

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

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考增分》读后感

《高考增分》读后感

《高考增分》是相阳老师在充分总结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提炼出了科学应考的策略,有效地帮助我们高三的备考老师走出备考的唔去,从而更科学、更有效地备考。读了《高考增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总结:

一、科学、有策略地备考

正如《高考增分》中所言,考生和老师的关系如同运动员参加运动会一样。考生是运动员,老师是教练。老师要分析命题的趋势,把握命题思路,研究典型题目,根据学生实情,恰如其分地进行指导。语文是重在基础,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去培养语文的语感,提高解题技巧。所以,在本学年我是这样进行备考的:

1、狠抓基础,坚持早练、午测、周测。

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特别是在高考的前四道选择题上失分较多,而这些选择题又考的是基础知识。所以我们一直很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例如我们会在早读时间让学生做几道选择题,然后老师在课堂上评讲,有针对性的分析,而在进入到5月份后,我们依然坚持每天让学生做基础题,让他们自行核对答案,目的就是保持住学生的语感。

2、分专题复习,提炼答题技巧。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重在打基础。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稳打稳扎,把重要的知识点都认真讲解一遍。特别是我所带的班级是文科B班,这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考后的感想

高考之后的感想

高考,是多少人心目中与梦想接轨的桥梁,又是多少人的噩梦。我原本以为高考之后的生活是灿烂的,彩色的,不再像高三时那般疲惫,迷茫。可是伴随着那清脆的钟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煎熬。那种等待自己分数的心情无疑是最迫切的,像是刑场上被判了死刑的囚犯,期待着枪声给他带来解脱,却又害怕枪声的到来,很痛苦。于是就抱着这种心情经历了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几天之后,分数出来了。

分数很低,当我看到我自己的分数之后心中那种难受不是因为分数,而是愧对自己父母的那种深深的自责。我敢于面对这糟糕的分数,就像男子汉那般敢做敢当的去面对它,接受它。我可以抛去一切痛苦,积极的向前看,不再像以前那样自暴自弃,但是我却不敢面对父母那种失望的神情。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即使你一事无成,给他们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令他们骄傲的事情,即使你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付出,为你奔波。他们不会说累,不会像我们一样抱怨,他们永远把最深沉的幸福留给自己的孩子。而我却浪费了这一报答他们的黄金时机。我想让他们微笑,想让他们能够在别人面前骄傲地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想让他们在工作遇到不顺时想到我能够有一丝欣慰。终究我还是没成功,当我看着父亲头上与之年龄不相匹配的白发时,我的心很痛。我的父亲永远没有对我失望过,可是这一次,我对我自己失望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美国高考读后感

Many Chinese students think that it’s easy for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be admitted by university. But the fact is not so. In effect, they even have much more difficulties than Chinese student if they want to get into a good university. They have to attend test such as STA and prepare lots of material about their study, experience, life and so on to prove their ability and make the principal believe that they deserve the trust. I must say it’s a bold behavior that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declare that students don’t have to take the SAT or ACT which is the equivalent to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specially this university is famous across the world. Maybe scores don’t mean everything. There are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test revolution. Someone may have something specialize in but he doesn’t get a good score in the test. He would lost the chance to get a better education if not the new policy.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need addressing. Without a standards, how could university assess a students fairly. Of course, as a student, under this condition you could have the choice to take the test or not when you apply for this school. At least a good score maybe add some possibility. I believe the controversy would last and this change maybe could offer some good advice for both America and China education.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高考零分作文有感

读高考零分作文有感

杨再群

今日,在网上看了几篇高考零分作文,让我感慨不已,特别是四川的零分作文《中国式平衡》,本人以为这篇作文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得零分。

本文针对时弊,对所谓的平衡作出了极大的讽刺。笔者认为,这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鞭策。在这个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社会,在国家反复强调“反腐倡廉”的政治背景下,该学子把时弊指出来又何错之有?这只能说明给《中国式平衡》判零分的评委们自己不敢说、不敢做,心中缺乏正义感,一味的为当局打压学子心中的那份正直,试问:该学子说的是错的吗?那些事都不是事实吗?还是你们被他所说的事实给激怒了?长此以往,还有谁能为社会伸张正义、为人民鸣不平呢?教育如此,何用之有?道德沦丧,人心不古!

由此让我想到,我们学子当下所使用的教材,特别是语文和思想品德,严重的与社会脱节,教材中所讲的故事无一不是从好的方面发展的。套用《西厢记》中所讲的一句祝愿有情人的话来形容:终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结局不是坏人得到的应有的惩罚,就是好人有好报,因果报应,着时爽快。这使学子心中觉得,社会是公平正义的,国家也是在极力维护公平正义的,但是,现

实社会却与书上讲的出入太大!于是,学子对书中的内容极易产生排斥感,甚至于在老师上课时提出许多与教材相反的事例,并要求老师回答“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果讲的是一回事现实却又是另外一回事的话,教材又有何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除了只能对天长叹一声外还能说些什么呢!总不能让我们说书上讲的是错的,更不能说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吧!这只能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思考,希望他们将来能改变那些他们认为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理想虽好,现实却更加残酷,人从出生之时起就注定了不平等(叫花之子与富二代、官二代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还有什么好谈的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