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走向共和观后感

一一点点想法

花了几天时间把争议颇大的《走向共和》看完了,59集啊,除了四大名著外,我看过最长的电视剧了。看着看着就慢慢的自己也好像生活到那一段所有中国人都觉得耻辱的历史中去了。悲其之悲,喜其之喜。但是回味之时,却又有很多的感触。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感受吧。

走向共和,是一群悲剧式的历史人物组成的一段让人深思的历史。

在这一段历史中,第一位值得评论和争议的人物恐怕就是李鸿章了。以往的教科书中,对他的评价不提大家也都知道,那会在学历史教科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真是一个卖国贼,他还能做到那么大的官吗?如果他真的出卖主权,皇帝为什么还会让他去出卖呢?这样没道理啊。这个怀疑直的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得到了解释,也证明了我当初的怀疑是正确的,教科书上的历史并不客观。在这一部电影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大的纠正,我个人觉得拍的很客观真实,也把李鸿章的内心真实的展示出来。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年轻之时就曾经做出“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觅封侯。”如此豪迈的诗。后面执掌北洋,直隶总督,是洋务运动的领袖。其对中国当时国情的把握不可谓不深,只是身不逢时。在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片段,伊藤博文与五大臣之一的载泽关于自己与李鸿章对比的对话,是借用梁启超的书中语了:"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地,此乃立宪国之地,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此乃绝对专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且举国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一言道破了李鸿章的时代悲剧。

…… …… 余下全文

篇二 :走向共和 观后感

俗话说:“乱世出枭雄”,清末,风起云涌,国家社稷风雨飘摇,是一个属于英雄豪杰的时代。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宋教仁,黄兴……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这段历史中,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我们的国家。而《走向共和》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走向共和》最为伟大的地方在于,这部剧很好地描绘了一群立体的人物。英雄不是完美的,历史的罪人也不是完全邪恶,而是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慈禧不再是一个无恶不作,暴虐残忍的恶魔,而是一个外强内干,醉心权术的老妇人。对于政治一窍不通的她却强装事事都精通,竟然得出“要是我的生日过寒碜了,不仅我的面子没地方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同治中兴以来的气象都跑哪去了?这样一来,不单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敢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这等荒唐至极的结论!一个偌大的帝国,被此等目光短浅,却又权倾天下,内心懦弱的人掌握,会落得的悲惨下场,也不难预料了。

全片前三分之一的主角是李鸿章,他参与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要事件。在这些大事件的背后,是一个老人的身不由已。

…… …… 余下全文

篇三 :走向共和观后感

《走向共和》观後感

秦晋

此剧不仅是清末民初的回顾和历史知识的基本教育,而且还可对当今 中国民众进行民主自由的教育和思想启蒙。千家万户茶余饭後坐在电视机 前地跟随剧情起伏,接受语言浅显易懂的孙文三民主义,显然比阅读有关 民主自由思想理论的长篇大论轻松自在得多。凡中国大陆所出的电影和电 视剧,还没有一部能如此清晰、条理地通过主人公孙文本人,宣扬其一生 为之奋斗和追求的民主理念,又颇为详尽地展现出了他和他的革命党人几 十年不屈不挠、前赴後继推翻满清帝制创建民主共和的具体实践。剧末国 父孙中山关於民主共和的一段独白,虽闻已被斩截,原貌不现,但还是让 伟人以自己设计的服饰将民主共和之五权宪政娓娓道来。

我们一代的男性相信都曾有过这件中山装,但对这件服装的五个口袋 的意义一定知之甚少。胸前两个贴袋和下摆处左右两个开袋,分别表示民 国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和考试权,内袋意味弹劾权,从而构成中华 民国宪政期的五权宪法。左右袖口的六颗钮扣,分别代表了共和的理念平 等、自由、和博爱,民族、民权、和民生。孙中山先生是否真如剧中以服 装口袋宣示五权不得而知,即便是编剧的艺术加工,也可见其匠心独具。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往事——《走向共和》观后感

中国往事——《走向共和》观后感

一,历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最有感触的几部国内历史片就是《武则天》、《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浩瀚宏大的历史正剧,对人们映射中的历史人物以全新的视觉刻画,时间跨度大,人物性格丰富、复杂,线索繁多却不杂乱,剧情可信度高、感染力强,回味悠长,口有余香。可喜可贺的是,后面这三部电视剧,几乎是相同的主创人员,而且每一部都在前一部的基础上有显著地提高,后期剪辑上较多地运用到电影手法,对内行、外行来说都超越了普通的电视连续剧所承载的元素。够彪悍,够犀利!

《走向共和》开篇便围绕着一个非常现实的主题:找钱!钱钱钱钱,搵食艰难,揾钱不易,这已是亘古不变的难题,对于身处于经济危机大时代的我们更是感触良多。在电视剧里,缺钱已经不是个人的纠结,一个国家中,各个阶层都绞尽脑汁只为找钱。清政丅府需要钱,一方面北洋水师需要扩充军备,一方面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过六十大寿,但是国家没有钱,开源节流都拿不出这个钱。为了要钱,中堂大人可以低三下四求财政上拨款,为了要钱,太后娘娘把军费装进了自己的后花园。与此同时的日本政丅府也需要钱,要钱去发展现代化事业,要钱去打造“大东亚共荣圈”。与慈禧太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治天皇,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捐给海军,皇后也把金银首饰全部捐出来,头上没有了金叉银钏只有戴樱花。清朝,缺钱的不只是朝廷,地方上发展实业、办洋务也缺钱。农民起义军造反也缺钱。在海外,孙中山准备闹革命也缺钱;在国内,康有为发起变法改革也缺钱。没有钱,地球还是要转,甚至转得超出了预算,转得时代跌宕、英雄辈出,同时也妖孽尽出。选择“钱”这样一个俗气的话题作为故事切入口,很现实很靠谱又带着一点幽默。

…… …… 余下全文

篇五 :走向共和观后感【历史类作文】

《走向共和》观后感 本次双休日历史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走向共和》这一历史大片,我们看了三集,是关于甲午海战和“马关条约”。

在这三集中我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特别是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一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片中我国的海军与日军相比相差太大,日军有21艘战舰,我国却只有8艘军舰,而且日军战舰的速度是23海里,而中国战舰的速度仅有18海里,另外日军的炮弹多,发炮快,在这几点上中国远不及日本,可是李鸿章,邓世昌等人还是英勇和日本对抗,率领北洋军师: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靖远、致远等铁甲舰,巡洋舰。

在甲午海战中,战士们奋力抵抗,最后北洋军师全军覆没,致远号却未来得及自沉,被日军俘获。这是一段心酸的历史啊!

后来李鸿章代表中国和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却只能签下这份不公平的条约。

李鸿章在日本遇刺,大难不死,却被认为是汉奸,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尽管这是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可是也在时时激励着我们,要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六 :走向共和观后感

走向共和观后感

。 心中感慨万千!闲来无事,试着把这些感慨记下来,也算是观后感吧。

洋洋六十集,虽是加了几分演义的东西在里面,但至少把自光绪朝后,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交待了个大概齐。而这段历史,每个中国人但凡提及,大概都会加上”中华民族耻辱史“这个考语吧。

这些已有定论,我也不打算再说些什么,只想说说对清王朝终究一朝倾覆,以及这段历史对于今日之中国有何参考意义的一点陋见。

这想经历这段历史的人,内心的痛苦最刻骨铭心的,必定是清朝的最后两个皇帝——光宣二帝了。

一个大志未酬,终究死于非命。三十八年的人生,虽是贵为天子,却实同囚徒。另一个生来富贵,三岁为帝,虽有复国大志,却终其一生都在被各种各样的势力利用,身背无数罪名,最后以一个“被无 产 阶 级 专 政成功改造成为社 会 主 义 新人”的名份死去,连个皇帝的谥号都没落着。一本自传《我的前半生》数百页,字里行间写满了自我忏悔表衷心,可谁能知道心底里又有多少龙游浅涧时不我济的失落与神伤不敢流露支言片语呢?

或者站在局外,换个远远的角度来说,若爱新觉罗的一姓江山倒了,换来的真是当初振臂一呼者所宣称的民 主倒也罢了,至少还可以说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多少也有个说词安慰一下受伤的心。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走向共和》有感

又看了一遍小说《走向共和》,《走向共和》用上中下三部、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历史为背景,较为真实的反映了洋务运动、甲午海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京、辛亥革命等晚清所有的重大事件。

《走向共和》不仅时间跨越广,出场人物也多,涵盖了慈禧、光绪、李鸿章、翁同龢、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等主要角色,也有像李莲英、庆王奕劻、德公公、辜鸿铭、杨度、刚毅、徐桐等小角色。当然,这本书也重新诠释了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康有为等人,书中,慈禧不仅仅是荒淫无度、揽权专政的太后,她也是颇具眼光的政治家,也主张新政强国。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领军人物。袁世凯虽是奸雄,但新政多由其促成。孙中山脱去神圣的外衣,以一个激进得有些偏执的叛逆形象出现。康有为则是志大才疏,没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更不懂得掩其锋芒,仅凭一腔激情,自然是有心变法,无力回天。

慈禧,并非有私无公,她也想着富民强国,只是在她眼里,国是大清,大清是祖宗创下的基业,因此,家在国之前,亡了家,要国也就没什么用了。她的逻辑是私大于公。 慈禧六十大典,户部说没有银子,慈禧大怒,训斥众臣:“十几年里我何尝睡过囫囵觉,这才换得个同治中兴!这不是为的江山社稷又是为了什么?就说这万寿庆典吧,知道的人说我该享享福了,不知道的骂我穷奢极欲!谁个知道?我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的一片苦心!” “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寿,办得风光热闹,左邻右舍就会说这老太太好福气有面子,这户人家在那一带就做得起人!百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如果连我的生日都办寒碜了,不但我的面子,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又怎么体现我中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样一来,不但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儿,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这些道理你们是真不懂假不懂还是不想懂?”

…… …… 余下全文

篇八 :再看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感受

再看电视剧《走向共和》观后感

大家都对自己所读的书有很多的感悟。而我呢,却对一部电视剧《走向共和》,心念不忘。看了后心里难于平静的。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给了我很多的感触,有了一种对传统教育的审视的和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重新认识。因为这部剧,于是看了很多资料,发现自己对很多看法都是有共鸣的,所以我想讲一讲我对这部历史剧认识观感。

首先介绍一下这部电视剧播映引起的反响,很多观众表示从这里看到了更加真实的历史;但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不少人认为这部电视剧在给像李鸿章、袁世凯这样的历史人物翻案,但是《走》播映完一遍之后就被电视台禁播了,至于禁播的原因,看了的人应该心里都会清楚;没看的,直接找到最后一集看看孙中山的演讲,你也明白了。

对其中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历史人物的重新的定位尤为深刻。对李鸿章、光绪、慈禧、袁世凯、孙中山(这五人也是该剧的主角)这些已被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也有了一些新的客观深度的诠释。

说说对李鸿章重新的历史定位:在中国大陆,李鸿章几乎成了“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是个被否定负面历史人物。

李鸿章的一生丰富、复杂,限于篇幅,现在了解一下大家所知道的让李鸿章身背骂名的两个条约签订粗略过程。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