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国博 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国家博物馆,通过西门入口,走进国博大厅,庄严与华丽的完美结合使人肃然起敬,似乎这个建筑就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即使还没有看到展览的艺术品,一种艺术的氛围已使得自己兴奋起来,抱着对“美”的好奇,今天参观之旅正式开始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xx年,到目前为止馆址搬迁了3次。最早馆址在国子监,19xx年搬迁到故宫的端门和午门。19xx年,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成,国博第三次搬迁。过去三年半时间里,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大楼向三个方向蔓延――东扩40米,下挖两层,上增一层。竣工后的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体量激增为原来的3倍,总建筑面积从6.5万平方米。 博物馆的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和维修。新馆部分镶嵌在老馆中间并向东扩建。建筑风格与老馆保持一致,建筑体量比老馆略高。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由文物保管区、展陈区、社教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区、休闲服务区、行政业务办公区等部分组成,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和现代化。无论从文物藏品、展览规模、硬件设施还是从人员组合上都达到了与其相配的规模和水平,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国博观后感

国博参观感想

假期时间,在国博官网预订了参观门票,几天后顺利从北门进入博物馆,没有排队,人也出奇得少,与天安门广场上比肩接踵看不到地板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参观的开始按照老师的建议去了地下一层中国古代展厅,从古代到近代,从精力旺盛到人困马乏,累并快乐着,一天的参观,感慨颇多,见证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使我们这样对艺术和文明并无特别研究的人如沐春风。

地下一层展厅,从远古时期的中华文明起源一直到明清时期,以文物为线索。距今几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用火生活,用过的工具化石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刀工火种的荒凉时代,想象着人类的进化、智慧生命的文明演替,一直到明清时代的中国,确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辉煌。当然,考古发现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环境和人事,恐怕无从知晓了。还记得最近一次学中国古代史还是在初中,依稀记得冷兵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记得唐代彩绘,记得金缕玉衣,记得秦陵兵马俑,记得玉龙,历史书上的图片第一次以三围立体的形式真正摆在面前,给了自己一种感性的认识,似乎还原了那段文明。

说实话,对于很多珍贵文物,我们这些理工科学生,对这种历史不够丰富的人来说,错过的往往比记住的多。理工科学生往往更现实,更关注当今世界的科技和理念,而缺乏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感性,国博一游,使我们对各个朝代的认识又有了提升。此时我想起了那些不负责任的宫廷剧和穿越戏,哪些对历史的轻浮和随意篡改,对青年一代的确存在太坏的影响,有机会来国博这样的地方看看真实的封建时代,就不会有“回到清朝当丫鬟”的无知幻想。 参观中花在古代的时间远远比现代的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远古,越是和当代人无太多利益瓜葛的历史时期,可能越是真实。可以看到古代文明的进步,工艺的革新,尽管这些文物并未概括当时全部的文明真相。因为没有参观过其他文明的展览,我并不敢说中华文明冠绝天下,但她的华美和精彩实在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容错过的精神盛宴。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国博观后感

国博—观后感

阳春四月,带着无比的憧憬与与向往,我们踏上了去往国博的路。这或许是条不归路,或许命中早已注定我注定要留下些什么。

坐落于政治军事要地的国家博物馆,以它大气巍峨的外观区别于其他建筑物,高耸的石柱,展现着我国在世界面前的威严与不卑不亢,同时也是我国实力的象征。高贵而不奢侈,强大而不骄傲,这便是国博外观给我的感觉。

一步步,一步步,我来到了馆内,仍旧是宽阔的空间,一尘不染的干净,可谁知细细品读确是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兴衰,围绕着令人难以自拔的心酸。这次来到国博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参观复兴之路,但是在此却又不得不穿插一些小的景物,它们再现的情形以及它们给我的感受。

今天再提笔写这个观后感确实不是个好时机,毕竟已然过去了一个月,好多东西都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相反的,留下的一定让我记忆犹新却又为之动容,统一的来说不管是之前写还是现在写,结局终究是一样的。从来没有一刻我为我生在这个年代而感到难过,而但我在国博里看到那群受苦受难的劳动者,那些与日本做对抗的国人之时,我却有那么想,那么想飞到他们身边尽自己的去帮助他们。我忽然又感到内疚,自己今天的幸福却是用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就像小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说五星红旗是由战士们的鲜血染成的。那座雕塑,一个凄苦的劳动人民带着妻儿老小衣衫褴褛,奔走逃亡,就永远的映在了我的心间。

…… …… 余下全文

篇四 :国博观后感

国博观后感

今天,我们初一年级一起去了国家博物馆参观。这次的“四个一”活动,主要是又两个项目。第一个是看影片《国脉》,还有一个就是看文物听讲解。

我们先去看的国脉。这部影片介绍了国家博物馆的一些信息,还有一些著名的展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青花瓷。它在影片中生动至极,蝴蝶都从瓷上“飞了出来”,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呀!

之后,我们就去了中国青花瓷展厅。这个展厅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颜色釉瓷艺术,第二部分是釉下彩瓷艺术,第三部分是釉上彩瓷艺术。在这些瓷器之中,我最喜欢的瓷器是颜色釉瓷之中的白瓷。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它的历史悠久,长期占着瓷器中重要的位置。从夏商周起,青瓷就十分有名,直到后来北齐时期白瓷的出现,才渐渐的没落。我很喜欢青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汝窑青釉洗。汝窑是五大名窑中存下的瓷器最少的。它创建于北宋末年,仅仅烧了20年的瓷。汝窑青釉洗虽是青釉,是青瓷,但是它不同于那些青瓷。他的上面有一层淡淡的蟹爪纹。那些纹理并不是可以弄上去的,而是一种缺陷。这虽是缺陷,但在这瓷上却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印记,独特的美。让我不由自主的关注他,欣赏他。所以说,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这瓷,就像我们人一样,不是十全十美的,那汝窑青釉洗上的蟹爪纹是一个缺陷,但也形成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 产 党诞生90周年,为庆祝党的诞生,我们经济管理系于20xx年5月8日,组织党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领会党的奋斗精神,从而促进党组织和党员的发展。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xx年,到目前为止馆址搬迁了3次。最早馆址在国子监,19xx年搬迁到故宫的端门和午门。19xx年,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成,国博第三次搬迁。过去三年半时间里,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大楼向三个方向蔓延――东扩40米,下挖两层,上增一层。竣工后的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体量激增为原来的3倍,总建筑面积从6.5万平方米 新国博大大小小49个展厅,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800平方米。新国博不仅面积大,更重要的是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与国际顶级博物馆同步。从面向天安门广场的正门走进名为“艺术长廊”的新国博西大厅,第一感觉是空间大到令人不知所措。该厅高28米,宽30米,长330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博物馆面积全球第一,这个厅大概也是全球最大了。整个大厅没有一根立柱,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更显空旷。西大厅中央被称为中央厅,未来重要仪式都将在这里举办。新国博的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清晰地呼应“历博”和“革博”的身影。“古代中国”由原来的“中国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国博观后感

铭记与奋进

20xx年9月22日上午,党支部一行人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又一次重温了近现代中国走过的屈辱、抗争历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辛亥革命,再从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探索前进。中国人民一直没有放弃过,千难万苦,百折不挠。

展览共分为五部分:依次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 产 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做了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 产 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19世纪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欧洲的坚船利炮下不堪一击。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封闭紧锁的国门,自大傲慢排外的姿态,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看着墙上一张张帝国主义列强掳杀中国人的照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为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感到痛心和愤怒,我们恨外国侵略者的蛮横残忍,更更应该反思自己当时的贫困愚昧无能!铭记这段近代的屈辱史和血泪史,决不能忘记过去,要把它作为警钟,时刻提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

…… …… 余下全文

篇七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

历史的脚印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 20xx年5月5日,清晨,在班委的组织下,我们出发了,去往我们向往已久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参观完展览后,我感触颇深。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辛亥革命,再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着,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成就,中国人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不屈不饶,一直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精神。 展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 产 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 产 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地揭露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参观国博有感 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发布时间:2011-03-28 14:25:13 点击: 1753次【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3月11日下午2点,我们参观了瞩目已久的国家博物馆,这个耗资25亿元、历时近4 年改扩建的国家博物馆以焕然一新的恢弘外观,重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 馆建筑的外立面虽经翻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建筑外貌和风格。里面大厅宽敞、色调明 亮、装饰庄重大气。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西大厅是观众进入国博的重要集散区域,进入西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艺术大师 徐悲鸿先生创作的国画《愚公移山》为原本,由著名雕塑家曾成钢先生用花岗岩创作的 大型浮雕“愚公移山”,长36米,高12米,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内石雕作品。浮雕对面, 是7扇十多米高的铜门,透过门上的青铜镂空图案,可以看见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 屋顶上,设有380个藻井,是通过采用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布灯、通风、安设 吊点,产生华丽的视觉效果。南北两侧,两个设计精巧的宽大楼梯,犹如两个张开的臂 膀,欢迎着八方来客,寓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博大与包容。国家博物馆共有49个展厅, 最小的面积700平方米,最大的是中央大厅,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是举行各种大型 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央大厅南北两侧分布着4个装饰典雅的国宾厅,分别以木、砖、铜、 石为装饰材料并依此命名,这里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休息和会谈的场所。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已达105万件。其中古代文物包括陶器、青铜、瓷器、玉器、石器、 书画、染织、工艺等各个门类。文物库房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万件以上 的文物收藏。观看“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 主题的陈列展览,除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 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 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 和视觉的冲击力。展览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 产 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 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们中国共 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 强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奋发、执着不屈的精神信念,使我们认识到只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