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老实说,我对戏曲知之甚少,对昆曲更是了解的不多。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似乎在我们这样的90后们中间影响力渐渐减弱。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在老师播放有关《牡丹亭》的视频时,我发现有许多同学都没有认真地观看。一开始,我也没有认真看,但之后我发现我被它吸引了。我想这正是戏曲的魅力吧! 《牡丹亭》说的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 …… 余下全文

篇二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这一次艺术传播学课上小蒋同学的专题是关于昆曲的,专题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给我们看了部分青春版《牡丹亭》,而我的观后感重点也将是分析这部昆曲名作。

昆曲在明清时期有过辉煌的历史,晚明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活跃于中国剧坛两百多年。从宫廷到寻常百姓的家中,都有她的身影。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昆曲在当时未必不如小说流行。

20xx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了青年学生观赏昆曲的热潮。这种热潮让年轻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兴趣,昆曲的古典美在现代社会重新绽放出来。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故事。

在中学时,我就学习过部分《牡丹亭》的戏文,感觉语言很美,戏文的某些选段还要求背诵,至今我还记得这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的实在是美。

由于青春版《牡丹亭》卖点之一就是青春,戏中大量选用年轻演员,靓丽的服饰。以前的戏曲都是一些早已不再年轻的演员去演小姐、

…… …… 余下全文

篇三 :传统戏剧(昆曲_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觀後感

看到這次論文題目我頗為鬱悶,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從未看過中國傳統戲曲,說來很是慚愧。我只好向周圍朋友求救,希望他們推薦給我一些好劇。收穫真是不小,如:《穆桂英掛帥》、《竇娥冤》、《霸王別姬》…………《西廂記》、《牡丹亭》等,我本來想看《西廂記》的,但後來我選了《牡丹亭》,因朋友跟我說這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我雖然沒看過中國傳統戲曲,但還是知道一些鳳毛麟角的,不至於孤弱寡聞。《牡丹亭》我是知道的,但青春版就沒聽說過了,這讓我有了很大興趣,所以就決定看它了。

在看之前我決定先做一些功課,怕看不明白,聽不懂。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清代以來稱為“昆曲”,現今已被稱為“昆劇”。昆曲發源地蘇州,它作為我國傳統的戲曲,已經有600年的歷史,興盛於明清時期,後來逐漸衰敗,特別是到了近現代,出現了傳承危機。可喜的是,20xx年,昆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與其《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湯顯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創作於1598年,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传统戏剧(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看到这次论文题目我颇为郁闷,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从未看过中国传统戏曲,说来很是惭愧。我只好向周围朋友求救,希望他们推荐给我一些好剧。收获真是不小,如:《穆桂英挂帅》、《窦娥冤》、《霸王别姬》????《西厢记》、《牡丹亭》等,我本来想看《西厢记》的,但后来我选了《牡丹亭》,因朋友跟我说这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我虽然没看过中国传统戏曲,但还是知道一些凤毛麟角的,不至于孤弱寡闻。《牡丹亭》我是知道的,但青春版就没听说过了,这让我有了很大兴趣,所以就决定看它了。

在看之前我决定先做一些功课,怕看不明白,听不懂。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昆曲发源地苏州,它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可喜的是,20xx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 …… 余下全文

篇五 :牡丹亭观后感

观《牡丹亭》后感

看完了青春版《牡丹亭》,最深入我心的不是演员们华丽的衣裳,不是迷人的昆曲唱腔,也不是层层递进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大胆地以对杜府发生的事的描绘反射当时社会种种,最后表现出他对当时传统理学表现的一种坚决态度——讽刺。

首先前两幕《训女》与《闺塾》中,作者对主人公“杜丽娘”其父“杜宝”、其母“甄氏”、其师“陈最良”和其丫鬟“春香”之间的对话描写了个人物的特点并且暗地里传递了作者对理学的不屑和嗤笑。

在《训女》中,杜丽娘出场便表现出她的美丽温柔与知书达理,典型的唯唯诺诺的大家闺秀。而其父杜宝因为她白日犯困小憩,不仅责骂夫人甄氏“是何家教?”而且训斥杜丽娘“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是反映了其父对杜丽娘的教育方法是填压式的,连睡午觉也是罪过。并且杜宝的期待带有浓浓的社会功利色彩,老早就打着们家户对的色彩,根本没有询问杜丽娘自己对感情的向往。这些是一种对封建思想打压人性的讽刺。十分有趣的是杜丽娘在戏曲表演中沉默了并带着强忍着不反驳的神态,我认为这反映了杜丽娘心中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这透露了杜丽娘本性中的叛逆,为之后的情节做了铺垫。

…… …… 余下全文

篇六 :牡丹亭 观后感

《牡丹亭》观后感

—— 中文092 23姚雯雯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长期深居闺中的少女杜丽娘,接受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但是仍然对爱情充满向往,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一梦却让她因情而亡,死后仍爱着柳梦梅,《牡丹亭》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杜丽娘还魂复活,柳梦梅考取状元,两人终成眷属。

在这一故事中让我觉得它最大的特色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围绕一个“情”字展开,杜丽娘与书生梦中生情而死,死后又与书生人鬼相恋,还魂复活后与书生永结连理。在这些“情”当中,更吸引我眼球的是杜丽娘与书生梦中生情,大部分爱情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在现实中相知相恋,而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相恋,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梦中情人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自己的南柯一梦。然而,正是这种相恋的环境让我更加感受到杜丽娘轰轰烈烈的追求爱情,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作为古代女性,杜丽娘对追求幸福爱情的执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用自己的生命来追求梦中情人,到了冥界仍然没有忘情,纵使人鬼相恋也无悔,最终冲破了生死的界限,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杜丽娘是令人敬佩的。

我们看的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相对于书而言,我觉得昆曲这种形式更加具有视觉和听觉的效果,虽然对于戏剧唱法不太感兴趣,但是看着演员在台上表演,更加能感受到人物之间不同的性格,就像第一眼看到杜丽娘出场时,我就被震惊了,她可以说是“飘”出来的,因为古代女子的裙子很长,只看到隐约的脚很快速的小步的移动,整个上身保持着优雅的姿势,长长的水袖,行为举止的优雅让我们一眼看出这是个大家闺秀;而丫鬟春香干练的衣着,调皮的语言,灵动的表情,活泼的举止都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格,与她的小姐成对比的活泼开朗的性格;还有富有才华,专一,功名思想的柳梦梅,封建家长制度代表的杜宝,迂腐,自私,虚伪的陈最良??

…… …… 余下全文

篇七 :牡丹亭 观后感

观《牡丹亭》有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B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

看着屏幕上播放的昆曲《牡丹亭》,听着那有些听不懂的格调和方言,但却是感受着浓浓的时代感。仿佛我们也穿越到南宋时代,感受着与我们同龄甚至比我们还小的杜丽娘的情感和思绪。

常听有人将《牡丹亭》与《人鬼情未了》相媲美,其实我不是很赞同这样的说法。《牡丹亭》作为昆剧之母,其艺术魅力远远超出一部欧美的惊悚言情电影的。昆曲之旖旎悠扬,牡丹亭之曲折梦幻,二者结合,在浓郁的中国文化的熏染下,在彼此基础上迸发出的美感染了自北宋至今无数的国人,就连汤显祖自己也感叹道:临川四梦,得意在于牡丹处。

该剧主要讲述的是,南宋时期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美丽端庄,知书达理。自幼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严肃的教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青春少女心开始萌动。在丫鬟春香的带动下,杜丽娘私自游园,被无边的大好春色所感染,为自己的年华虚度而伤感不已,并在梦中与素不相识的书生柳梦梅幽会。醒来时发现是白日梦一场,幽怀难遣,但却因无法向人诉说,家人也不能理解她的心事,最终郁郁而死。古板的杜宝对女儿的心理一无所知。他升职离任,只把杜丽娘葬于官衙花园,盖了一座庙。书生柳梦梅上京赴试,路过此地,在花园内的梅树旁捡到了杜丽娘临终前的自画像。他观画而思人,精诚所至,终于和杜丽娘的阴魂相会。柳梦梅挖墓开馆,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终于结为夫妇。后来,柳梦梅虽然考中状元,但杜宝仍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终成大礼,以全家大团圆的方式告终。

…… …… 余下全文

篇八 :牡丹亭观后感

观《牡丹亭》有感

昆曲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20xx年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后来,中国又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剧种,但是有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曲有了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而《牡丹亭》作为“昆剧之母”,是每位昆曲迷的必看之作,它也使中国戏剧得以在世界扬名。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得《牡丹亭》竟然能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外国人也如此的痴迷,让它轰动全世界呢?《牡丹亭》的魔力究竟在哪里?

在观看《牡丹亭》前我一直有这个有这个疑惑,为什么它有如此大的魅力,但当我观看完《牡丹亭》后,我才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

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全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字“情”,又因情之奇,奇于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