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人的山水观 读后感

《中国人的山水观》随感

中国有句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老祖宗对山水的热爱,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诗赋中那层出不穷的山水田园诗里最能看出。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中国山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静谧。这样的山水,令人不得不赞叹,不得不爱惜,故中国人观山水从不用“征服”二字,这般柔和的山水,是不用费劲心力去征服的。

中国人谈游观水,很少有人用“征服”这个词。“中国人爱说‘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和激赏之情。”这是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中国人将山水视为一位贵友,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

自古以来,人们便将别致山水景与中国文化连结在一起。中国人几千年的田园农耕生活,那几千年日日围绕着祖先的重山叠水,早已造就了一股深居中国人心底的山水情。

中国的悠久文化,便是建立在这一股和谐的山水情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以“雅”著称——琴、棋、书、画,无不有一种浓墨滴入水中,稀释扩散的飘渺之感,或清风吹入竹林,伴着沙沙的声音端坐草房中,品茗,自己跟自己对弈的绝佳、虚无、忘我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亦是这样:清新淡雅飘渺,同时也浓郁厚重——形散而志不散。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山水画观后感

中国山水画观后感

我无法统计出中国画画坛上有多少位画家。可以说,中国画画坛上从来没有过这么人丁兴旺,中国画艺术从来没有过这么姹紫嫣红。当然,多了的东西不免就有俗气的。仅管中国画的确在激烈变改,而变革中的庸俗尤其丰富多采,中国画坛上缺乏的仍然只是画才。而对于富有创造性作品的鉴赏,则是若干争执的关键所在

在这之前,我自己也非常的喜欢的画画,喜欢用墨来临摹近代的,古代的山水画,每次自己感觉画的挺不错的,但仔细的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缺少了点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现在,直到老师你在讲哪些作画的手法、技巧的时候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我少的就是那些描绘的方法,所以才会使得我的画感觉有点生硬,缺少生动,和形象。

在我的理解里,中国画是紧紧抓住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不放。他的山山水水都被笼罩在一种迷茫而混沌的整体之中,文气淋漓,神秘得很。具有音乐般抽象味道的世界。应当说,中国画山水的艺术已经离开了具体的自然形态的模拟,对传统绘画拥有的艺术有了更好的诠释。点、线、面实现的是一种抽象意义的表述。这些国画完全是形式感得没,完全是由点,线,面的搭配。象那山,那树的轮廓都是用线勾画出来的,线的长短,粗细都能表达意境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出画家的心理和他的想法,让现在的我们看了来能感受到他的情怀。象那用丁头鼠尾描所描绘的人物衣服,就给人粗软相间的感觉,让人感到非常的真实,象那铁线描,使用它来画兵器,就能给人以锐利之气,用在一些器皿上,也更加生动形象,而用它来画人物就表现的太过呆板,还有那兰叶描,用它来画人物的头发,就能体现它的柔软,而画手和皮肤的时候,就能表现人物的一种富态等。我并不欣赏那种浮浅的自我。他们对艺术片面的澎涨与局部极端化的做法,并不是艺术真正的开拓,至少是不完美的艺术。我更不欣赏那种浮浅的仿效,取自然肌里形态而代替艺术构成,取逻辑断想的构成而代替心灵真实。我仍然信奉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体所实践着的那些美学范畴,仅管它们被人庸俗地滥用。东洋人把"绘事后素"当成画面背后留空白,但他们本身并不浮浅,他们始终把握着艺术的本质与整体。当全盘西化、模仿成灾的中国画坛已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认为正确总结"五?四"以后觉醒的民族文化精神,剃除以西代中的偏颇,是中国画发展的当务之急。

…… …… 余下全文

篇三 :梦里家山 诗意纵情——观李玉田山水画作有感

梦里家山诗意纵情观李玉田山水画作有感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玉田先生画作《幽居山乡》

文/成功书画家网《当代书画家》记者 冯宜玉

寄情山水自古就是文人的自觉行为。西安美院教授、西安美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玉田先生,寄寓乡情于山水的创作,在其饱满的图式之美中,给观者营造以诗意的妙境。其笔下满含深情的“梦里家山”,乃画家对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精神的多年坚守,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绘画理论的实践成果;更是其钟情绘事多年,笔耕不辍所得,是其以己之心观照自然,纵情山水所悟,是创作实践与绘画理论以及笔墨方法与审美意识相互影响、知行合一的结果。

梦里家山诗意纵情观李玉田山水画作有感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玉田先生画作《清江秀色》

梦里家山诗意纵情观李玉田山水画作有感

古人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对于画家尤其是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画家而言,勤奋于传统山水笔墨方法的学习,勤奋于自然山水素材的写生是其必修课程。显然,李玉田先生是勤奋的山水画家。读他的作品,如其分别入选第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的《月是故乡明》《香阵冲天祭汶川》,以及本次“书画三秦?当代实力书画家10人”双线联展展出作品《流水声中三两家》《依山傍水》《红叶多时览胜春》等。画中呈现,技法娴熟:运笔稳健、徐急有度,墨色丰富:干湿浓淡、虚实苍润,图式布陈:疏密聚散、浑然一体。由此,即可知画家已全面深入地研习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和观察方法,并于其上有了十分厚实功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

高二支部 王安湉

“19xx年,那是一个春天??”作为一个“85后”,对邓小平的最初印象来自那一首《春天的故事》。记得那时我家对面的商场门口每天晚上都在播放这首歌,年幼的我就在悠扬的歌声中进入梦乡。梦里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就像童话里的白胡子老头一样,不知疲倦地画着光怪陆离的圈。

长大后,我才知道,邓小平画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神奇蓝图,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跑线。“三起三落”,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他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逝世使得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政要发来唁电,联合国降半旗致哀。我也知道了,邓小平并不是我儿时想象中的老爷爷版“神笔马良”,而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 在观赏了《邓小平登黄山》这部电影后,我对于邓小平这个伟人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75岁高龄的邓小平四天五夜的黄山之行、险峻秀丽的山水美景、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尽在电影《邓小平登黄山》中。

十多年前,我曾经去过黄山游玩,彼时虽然年幼,但黄山的美景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此次观影看见不少熟悉的景点,在感慨祖国大好河山风景依旧的同时,更加了解到邓小平对黄山乃至中国的贡献利在千秋。在这里,他以睿智的眼光,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使黄山更加广阔地敞开了它的胸怀,迎来了更多海内外宾客。如果不是伟人的远见卓识,我怎么有机会一睹黄山的美景,国人又怎么有机会过上“说走就走看世界”的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五 :水凤凰 电影 观后感

《水凤凰》观后感

不 朽 的 师 魂

----《水凤凰》观后感

上周星期五上午,全校组织观看电影,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观看看了这充满师爱的《水凤凰》。 陆永康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教师。“永康”的名字里大概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祝愿。但是,陆永康在9个月的时候,却由于一场小儿麻痹症而注定与“健康”二字无缘。他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从此只能跪着行走了。腿脚不便,家境贫寒,并没有磨灭陆永康的求知欲望。他抓住一切机会读完了小学———哪怕后来学校搬到了离家1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知道,知识,可以抚平他肉体上的苦难,身体上的残疾。后来,学校停课了,他失学了。但他一直没有扔下书本,自学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20岁那年,因为贫困,村上的孔荣小学流失了最后一个老师。陆永康接下了给孩子们教书的

任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跪”在了讲台上———这一跪,就是36年。

陆永康最让我感动、让某些为人师者汗颜的一句话是“我活着的意义就是教书。”作为自身残疾,行动十分不便的他来说,日常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但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一日作息,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站

立”的一面,用自己坚强不息的屹立去影响学生、造就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井冈山舞蹈史诗》观后感

《井冈山舞蹈史诗》观后感

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我一直心潮一缕气息,一脉坚强的力量。此时此刻,是怎样扣人心弦、深入内心——在苍茫大地上隆起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是英雄祖先开疆拓土赐予我们的富丽配合着每一曲主题鲜明、层次多元的乐章,无不延展着大地舞台的悠远,文明的灿烂 还有神谕一般的诗歌朗诵,把观众的心带到历史开端。 《井冈山精神》的美,多维而且立体,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展现169年的中华民族奋进发展的道路。整个人民大会堂,简直就是一颗玲珑丰富的心脏,每一分每一秒的吸纳和跳动,都是巨大,都是深沉,都是丝丝入扣,淋漓尽致。 我被深深吸引而沐浴升华,誓死捍卫、奋勇开拓、继往开来的伟大精神。 这种史诗之美,是音乐、舞蹈、灯光、表现空间的难平。进入《井冈山》,每一个人都成了其中一滴水,家园。 音乐,布景,椭圆的巨型屏幕,灯光和烟雾,忘却了一个小我的存在,融进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

同时在场,也是氛围、气韵、节奏、情感、环境、时代精神的相互呼应,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伟大的祖国和民族艰难而且坚强、坚定地行走在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上。这场旷世的大型文艺演出,不失为祖国勃兴的漫漫长路、血性历史的浪漫呈现和深情诉说。 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一段无法让我们井冈儿女忘记的历史,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让我们用心品味了一遍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使我感触很深,也许就是那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无数井冈英烈前赴后继的吧!生于红色摇篮井冈山,满怀一片赤子之心,让我们在那撼人心魄的力量中梦回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 …… 余下全文

篇七 :山水情

《山水情》水墨动画观后感

——“琴”在山水之中也

水墨动画《山水情》描写的是一位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进,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余,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一日,老人偶尔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开朗。于是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中之曲,倾吐着对人生的赞美,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

无意中看到这样一首诗,对《山水情》的内容概括很是精简到位,忍不住将它摘来与君同赏析:素衾透寒,揽琴且立。未见轻舟,笛声却近。不堪舟车,就岸即扑。鸟雀惊梦,顾而寻琴。忽闻悠笛,施然和之。少年欣喜,立而复坐。示以挑撮,徵音铮锵。枫红竹翠,勤习不辍。雪融冰消,技艺愈精。似回断雁,又转飞蓬。饵尽不知,鱼戏鹰啸。既成欲归,水湍浪急,心犹甚之。有山崇崇,溪泉淙淙。赠琴作别,坐而抚弦,离情留意,动而复返。扁舟再发,琴音未止。 水墨动画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上海美影厂对水墨片投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 …… 余下全文

篇八 :观后感

在感恩中成长

舒兰市第四中学 一年一班 于凤岩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感恩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原来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

当我们刚刚出生,还在哇哇啼哭的时候,就已经在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医生,感恩大自然,感恩全世界??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感恩。

当我们无助的时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感恩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在你努力奋斗的时候,给你一两句鼓励的话,才使你得到了今天的成就,由此可见,感恩多么的神圣啊!

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的道理,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报答,所以感恩是没有境界、没有隔阂的。

让我们展开翅膀在感恩中成长吧!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舒兰市第四中学 一年一班 郭 婧

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个讲座加强了我们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母亲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