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宾虚》观后感

爱是比恨更彻底的救赎

——观《宾虚》有感

叔本华说,人生即痛苦。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也许人生注定与痛苦交织,也许生命就是学习如何与痛苦共处,但痛苦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总会有些力量让人获得救赎。

电影《宾虚》中呈现了人生的诸多痛苦:宾虚与朋友玛瑟拉决裂,遭朋友背叛,也因此而被流放,与母亲和妹妹天涯分隔,与爱人不能相守,在流放的途中,被毒打、炎热、口渴和疲劳折磨,后又被卖做奴隶在兵舰上,失去了自由;他的家人也蒙受了诸多不幸,宾虚的妹妹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使总督的马受惊,总督落马受伤,因而和母亲一起被罚做苦役,后来又患上麻风病,被送到麻风谷,不能与宾虚相见。

这种种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要么让人被打败,要么就在这痛苦中获得重生,幸运的是,宾虚是后者。与朋友决裂,却守住了正义;被毒打、炎热、口渴和疲劳折磨,却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当然,也是因为耶稣的帮助,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柱,让他有了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力量;被卖做奴隶却不卑不亢,并在危难时刻救了舰队司令官阿列斯的性命最终获得自由。然而在我看来,宾虚所受的最大的痛苦是被仇恨挟持,却没有信仰作内心的支撑,与玛瑟拉在罗马竞技场上进行战车竞赛之前,复仇一直是他的动力,可是当他看到对手玛瑟拉在自己的眼前咽下最后一口气后,他的眼神里却透露着一种空虚,像是那个恨着玛瑟拉的自己也随着玛瑟拉一起死去了,灵魂的一部分被抽空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宾虚》观后感

《宾虚》观后感

一个苦难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历史上被灭亡的种族有很多,而犹太人的苦难之所以还被人记着,是因为犹太人中间出了一个大智慧的人——耶稣。

整部影片讲述了两个故事:宾虚的故事,以及耶稣的故事;其中耶稣的故事更为完整,电影一开始就在讲耶稣的诞生,电影最后也讲耶稣的死与复活。

有人说:不了解《新约圣经》的人,不了解基督教教义的人,很难看懂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我们可以从宾虚的身上看到基督教教义如何从犹太教里脱胎而出,又对犹太教的不足作出突破。犹太教强调律法,而基督教强调爱,那种爱是来自心底的,那不只是对自己的爱,对自己信仰的神的爱,而是对他人的爱,甚至包括对敌人的爱。耶稣让人们放下武力,拿起宽容,因为爱是比武力更为强大的力量;因为暴力,让犹太人亡国灭种;但因为爱,又让犹太人把上帝的国建在每个人的心里,永生不灭。

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赛马的时候。心细的人应该会发现,米斯拉拥有犀利的战车,拥有有健硕的马,而更主要的是,他御马的方法是用鞭子,用鞭子狠狠的打;而宾虚是用“爱”来驾驭马,他根本就没有带鞭子。尽管在体育竞赛中,暴力似乎比爱更有力量,而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爱对暴力的完胜。宾虚完胜,而米斯拉身死。整个画面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宾虚》有感

圣 经 文 学 研 究

文学院2009级10班 卢琴学号:200902141014 联系方式:153xxxxxxxx

关于《宾虚》的一点感悟

前言:中国有宗教而中国人普遍没有宗教信仰。不知是荣幸还是不幸,我就是这句话的一个例证,所以在上《圣经文学研究》这门课时,我的内心是矛盾的,因为大部分西方人都有信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我却没有,于是在看《圣经文学作品选》时,我的第一个感觉:神(四川话里特有那种的含义)——不能理解西方人对有关他们信仰的不可思议的坚持与想象。所以我选择了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观看电影的方式来写下自己的一点感悟。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在生活中、文学作品中或是影视中,我们都能感觉得到她的存在,如空气的张扬弥漫,在哪儿我们都能呼吸得到。《宾虚》这部电影所描绘的爱,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觉心酸??

四年前,他,犹大·宾虚是她的主人;她,埃丝塔是他的奴隶。他们是相爱的,可我们却没有看到他们卿卿我我的情景也没有听到他们甜言蜜语的情话,但在她要按照父亲的意愿嫁做商人妇时,他问她:“Do you love this man?”她鼓足勇气地回答:“I will learn to love him!”如此简单的问答却将他们浓厚的情意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句痛彻心扉的“如果你不是新娘,我就要和你吻别”让人心疼;那句哽咽难过的“如果我不是新娘,就用不着说再见”让人无奈。他把自由给了她,却向她索取那枚带有她的气息的象征着奴隶身份的戒指,还不忘深情地告诉她,他要戴着这枚戒指,直到遇到他要娶的女人。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宾虚影评

19xx年的奥斯卡典礼,也许是百年奥斯卡历史上的一个最耀眼的传奇,《宾虚》获奖无数不仅在于其精湛拍摄工艺还在于其蕴含的主题—爱比暴力更有力量。

古罗马时期,护民官米撒拉回故乡任职。虽然这是罗马帝国的版图,但是却自古是犹太人的居所,犹太人顽固的一神论信仰,使得他们和多神信仰的罗马正统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为了自己的前途,米撒拉希望得到童年至交好友宾虚的帮助,稳定和说服其他犹太人皈依罗马,认同罗马权力。宾虚是犹太的贵胄和大商人,在族人中影响很大,虽然面对好友的苦苦相求,他却不能因此背弃信仰出卖同族。愤怒和私欲之下,米撒拉出卖了自己的好友,将他们一家全部羁押,母亲与妹妹被打入黑牢,而宾虚被流放远方。

在干燥的戈壁沙漠里流放,差点渴死;在战舰上当奴隶,折磨和死亡亦时时缠绕着他。终于,他在海战中救起了战舰统帅阿列斯,而瞬间成了罗马的红人与英雄。阿列斯因为战功成了罗马的执政官,并且收了宾虚当养子。宾虚的命运转变了,但是他却无法忘记家乡被囚禁的母亲与妹妹,于是独自回到故乡向米撒拉复仇。

终于,历经艰辛,他在战车大战中打败了阴险的米撒拉,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囚的亲人早已染上了麻风病。此时,正好是耶稣传道的顶峰,他的信仰和哲学在群众里的影响日深。恐惧的地方总督为了加强控制,不得不逮捕而将其定死在了十字架上。基督死去了,他以自己的肉体背负了全部世人的罪孽和债。救赎的雨里,宾虚终于从仇恨的痛苦中解放了,而他的亲人身上的病痛也被洗净了,整个罗马帝国,在这场雨里,迎来了新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宾虚》影评

领受神的福音

——《宾虚》影评

史诗级的剧情,气势磅礴的音乐,最重要的是——领受神的福音。

19xx年的史诗巨作《宾虚》,改编自长篇小说《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本小说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卢-华莱士(Lew Wallace)的美国内战时期的著名将军。当年,他本打算与好友英格索(Ingersoll)合写一部书,以求根除基督教之迷,揭穿耶稣“上帝之子”的伪面目。华莱士为此在欧洲和美国多所著名的图书馆中研究了两年多时间。但是在准备写第二章时,他忽然跪了下来对基督像喊道:“我的主!我的神!”原来他发现他所找到的一切有关基督神性的证据都是确凿无疑的。他再也不能否认耶稣基督是“上帝之子”。于是华莱士写出了本书----关于基督时代最著名的小说。

由这则轶闻,我们可以看出,本片的原著小说的创作历程,就是一个人被基督教义征服的过程,于是本片的内容便紧紧地关注着主人公宾虚如何被“不可见力”指引着来到了耶稣的面前,并被耶稣的血洗礼从而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影片的目的不是从外到内地阐释基督教义,而是通过宾虚的人生历程,完成从内到外的信仰征服。为了让观众更容易接受,本片明线是犹太贵族之子宾虚在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后的一连串跌宕起伏的遭遇,暗线则是耶稣的救世。尽管影片从头至尾都无法看清耶稣的长相,只有背影、侧影和远景,甚至在众人提到他的时候也多以“那个人”代称,但是他和宾虚的两次相遇,分别给了其生的勇气和生的希望,把宾虚从身体崩溃的边缘和心理崩溃的边缘两度拉了回来。由此,一个问题产生了——为什么上帝总是给我们一个背影?或者,为什么么导演认为,上帝只会留给人们一个背影?也许他想让我们认为:我们遇见的每一个好心人都是上帝;也给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上帝之子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六 :影评《宾虚》

影评《宾虚》

作者:钟旭

自己的话

对于本次艺术导论的论文内容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写一篇以电影为题材的,我是个还不错的影迷,于是就选择了这部19xx年发行的《宾虚》,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今的电影市场完全进入了一种快餐式制作——外表光鲜却没有营养。电影的制作完全偏向了由明星和电脑特效拼凑成了一杯只为赚取票房的苦酒,而饮下它的正是观众。但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电影都不好,其实仔细想想近几年还是涌现出了很多部非常不错的作品,可是较之这部《宾虚》,没有一部作品可以望其项背。这绝不是夸张,仅凭借它包揽60年11项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奖)的名头就足以震撼所有人。至今也只有卡梅隆·安东尼在98年的《泰坦尼克号》和20xx年改编自英国小说的《指环王3:王者归来》与其比肩,却无人能出其右。好了,下面言归正传。

剧情概述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入侵以色列国的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奎忒斯抵达以色列,其部下、军团司令官玛瑟拉凯旋回到故乡,他遇见了儿时的伙伴犹太王子宾虚,玛瑟拉希望宾虚配合他治理此地,并要宾虚将那些犹太反叛者的名字告诉他,正义的宾虚严辞拒绝了,两人成了冤家。

宾虚偷偷地爱上了贩卖奴隶的商人的女儿埃丝特。一天,奎忒斯率领官吏巡市,宾虚的妹妹伊拉丝在自家的楼上观看欢迎队伍,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使总督的马受总督落马受伤。于是玛瑟拉下令将宾虚一家当做谋反者统统抓起来,宾虚被流放,而他的母亲和妹妹则被罚做苦役。

…… …… 余下全文

篇七 :影视鉴赏课程作业之电影《宾虚》英文影评

Ben-Hur is a nearly four-hour movie .After I saw it,I was greatly shocked.Scenes in the film are very grand.And when I know that the movie is filmed in 1959,I gasped in deeper wonderment.Even till today,technique of this film still amazes people.

The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the main character Ben-Hur that he suffers all kinds of twists and eventually finds his own faith.

Altough Ben-Hur is full of animosity ,but his essentiality is good.his animosity is because his love.He has a so deep love to his moyher and sister.when it turns to the plot that Ben-Hur never gives up his sister and mother infected with leprosy,I can't stop my tears。Yes,no matter what happens,we can not betray or give up our loved ones.

…… …… 余下全文

篇八 :勇敢的心观后感

勇敢的心

苏格兰笛,时而悠扬,时而澎湃,时而细腻,时而豪迈,时而柔情四射,时而铁骨铮铮。沉静其中……

主人公的一生短暂而宝贵,流星划过,光芒却永留人心。

读过无数名著,它告诉我。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什么?他千百年来不论地域,不论文化,无关乎宗教信仰,似乎一直被神化着。

他们,似乎生而勇敢,似乎从未畏惧。记得《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用它类别英雄。

主人公是勇敢的,他死去了,痛苦而安宁。

几乎每个被推翻的统治者都不知道真正的爱和宽恕到底是什么。我从很多东西里找到答案:《宾虚》、《相约星期二》、《致山姆的信》……

正如人们所经历的种种,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但我们很多时候却想不起它们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我们才意识到他一直在我们心底。

《相约星期二》中可怜的外祖父在轮椅上几十年,有一次因为伤口的愈合需要用某种药物辅助,当他问医生这样不会因为空气稀薄而减慢伤口的愈合时,医生告诉它,氧气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一切伤口愈合所需要的东西都存在于我们体内。

爱和宽恕,存在于我们内心。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