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一学期的选修课在期末的这段时间里也告一段落。看了那么多精彩的电影我选择写《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也是因为安娜和列文给我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我确实被他们的性格所折服!而且在这部经典的改编电影中我所看到的是作者在影片中思索探讨人生的价值:人应该怎么活才能找到幸福!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的有很高文化素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他像荒芜草丛中的一朵奇葩。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都使她在各种场合下都是美艳绝伦的。

在欢腾的舞会上,基蒂眼睁睁地瞧着佛罗斯基谦卑、驯从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夺去了她的爱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敌,可她却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而基蒂也是幸运的,不是因为她嫁给了列文那样的好丈夫,而是因为她被渥伦斯基甩了!她因为少女的单纯无知,喜欢上了体面潇洒的帅哥渥伦,而拒绝了乡下财主列文的求婚。佛罗斯基被安娜迷上了,甩了快要到手的少女基蒂。基蒂在痛苦之余,也重新反思人生,不停地在寻求和探索生命的意义。而与她一直有相同癖好的人,就是列文,列文是一天到晚都在想许多深奥的话题,如同片头列文梦见被狼追而落到井里所思考的爱的真谛。在列文因为被基蒂拒绝而陷入痛苦的黑暗深渊时,他寄情于工作倾尽全力、心无旁骛,割草让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慢慢释怀的他心灵平静了下来,这仿佛就是他最美好的时光。他最喜欢想象自己有个多么美好的家庭,妻贤子孝,结果终于如愿了。因为他忠诚可靠,老实善良,所以最后他如愿了,他娶到了可爱到极点的基蒂小姐,片尾是多么美好的一家人。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她就像一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蝴蝶,最终因为质问和谴责,慢慢失去了心中原本向往的光明,脱掉了一身黑色高贵的长裙,卸掉了往日的高贵与冷艳,就这样,火车带走了她的生命,于是,她不再翩翩然的飞舞??

——题记

(一)名著作者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托尔斯泰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声誉,主要是由于他的两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他出身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但是后来接近晚年时期想要尝试过一种贫苦劳动人民生活却未遂,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却几乎时时害怕死亡。

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敢于和当时的社会相抗衡,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他在今日仍被公认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道德主义者之一,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对于本篇文章,托尔斯泰巧妙的运用爱情来表达对俄国上流社会的腐朽和不满,不落俗套,以一个当时不被重视的女人的视角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值得让后人为之称赞的!

(二)文献内容概括

1

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的圣彼得堡,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原来是一名政府要员卡列宁的贵夫人,却在一次旅行中跟英俊的军官沃伦斯基坠入情网,返家后仍然偷情。此事后来被丈夫卡列宁发现,安娜要求离婚,但却被当时作为上流社会的执政官员的丈夫被拒,卡列宁威胁她如果再这样无理取闹固执的话,将会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投奔沃伦斯基,过了一段短时间的幸福快乐生活,但不久沃伦斯基便对这段情感到厌倦,渴望重新恢复在军中无拘无束的日子。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今天看了这部片子,主体是讲爱情和出轨吧,以悲剧收场是很让人悲痛。

这片子主要讲述已婚安娜卡列尼娜邂逅卡列宁,于是两人疯狂地热恋了,不顾世俗不顾一切的热恋。安娜的婚姻有点像中国的包办婚姻,她在婚姻中只是充当一个人妻和母亲的角色,与丈夫之间没有感情可言,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这种婚姻是很常见的,因为安娜没有亲人,所以嫁给这个年长很多的男人,说是主的安排,其实只是自我借口的措辞,当安娜遇上了卡列宁后,她才发现生活中有了爱情激情,我想说的是他们的爱情是宝贵的,人在一生中能遇到真正互相爱的人,是多么宝贵。但在当时背景下妇女出轨是很严重的事情,蒙羞,为自己为丈夫家庭蒙羞,虽然现在的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也不上风化。但我想想在中国恐怕这档子事情还是会被说三道四吧,我的观点是别人的事情就不要多管,像前些时候村上也出现这种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被人当成笑柄来说。可能在农村,可能是他们年长,但是在年亲人看来,这种事真的没什么。

电影中安娜对丈夫没了感情但是对孩子存着深深的牵挂,丈夫威胁她情人孩子选一个,虽然安娜最终选择了爱的人,但从后面种种的剧情看出她是如此爱着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后来一个人关在家里的时候用娃娃来抚慰自己作为母亲的心。后来爱的人是在一起了,却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不能真正的在一起。知道卡列宁始终爱着安娜,但后来却没有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他也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也怕家庭对他的压力,不愿带安娜出门,好比是件值得羞愧的事情。那个时候安娜是可怜的是无助的,她开始怀疑,抛弃家庭,离开孩子,跟这个男人是否值得。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安娜卡列尼娜后有感

读安娜卡列尼娜后有感

近日无聊,看了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之后,感觉很不尽兴,又翻出安娜卡列尼娜的书读了一篇,更觉彷徨,不能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深层次见解,只是感觉他真得好细腻,把一个女人的心思破解得如此真实、完整,需要怎么样的观察。 安娜的美是惊心动魄的,安娜的心是贪得无厌的,用我现在的年龄想象安娜的心,我也觉得她是过份的,她是不成熟的,她感觉自己太完美了,以至于觉得平淡的生活,不能证明她的美丽;以至于觉得她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应理所当然。

当然,安娜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局限性。没有渥仑斯基的诱惑,也就没有她的红杏出墙;没有卡列宁的虚伪(用现在的观点来说,也不叫虚伪,严格来讲应该是明哲保身),也就没有她没完没了的痛苦;没有那个现实的温床,那份爱情也许早就扼杀在襁褓之中。 安娜是痛苦的代表,而列文无疑是幸福的代表。他通过不停的打扫自己的灵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劳动,来修复自己的内心和解决心中的烦闷。特别是和凯帝结婚以后,她们的婚姻为他们传递了无数的正能量,给了他们很多积极向上的动力,以至于他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安定,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和谐。

《安娜卡列尼娜》我虽没有能力评论它有多伟大,但它与社会、生活的存在契合感很一体,感觉它就是身边的事,就是现在的事。特别喜欢那一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才有各自的不幸。有一句想共勉的话是:生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婚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相信凡是读过或者接触过托尔斯泰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的文学作品深深吸引。这位颇具传奇的文化巨匠通过自己的作品全面展示着19世纪的俄国风貌。其展现的社会画面之广阔,蕴含的思想之丰饶,融汇的艺术、语言、哲学、历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之广博,常常令人钦叹不已。

在托尔斯泰全部作品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在这三部代表作中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性,它是三部巨著之中艺术上最为完整的一部,并且体现了托氏思想和艺术发展道路的过渡与转变,可以称之为代表作中的代表作。 据了解,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社会背景是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那个时期关于家庭的悲剧层出不穷,一幕幕残忍的画面接连展现在他眼前,而一个妇女因为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消息,更是使他感到震惊和难过,这也是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原因之一。

在课上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的几部作品,当老师在讲解《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时,还让我们看了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并由美国女星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 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不能像文字一样将人物的思想与心理描写的特别细致,所以我特意又找来《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来细细品味。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生的追求,爱的代价

——观《安娜卡列宁娜》有感

肖佳欢

看完了来自不同时代的三部《安娜卡列尼娜》,颇有感触。将不同的时代里安娜放在同一平面来欣赏,我无疑是最喜欢最新版的。不是因为电影技术和情节转换技巧的进步和提升,而是在我所生活时代中拍摄的电影有我欣赏的叙事方式,人物和剧情。这与电影本身无关,而与时代对我的感染有关。《安娜卡列尼娜》所叙述的故事也非常具有时代性,它所诠释的内涵与爱情有关,却并非爱情那么简单。

安娜是一个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的贵族妇女。在伏伦斯基闯入她的生活前,她按部就班地过着没有波澜的生活。一次前往莫斯科调节哥哥和嫂嫂的纠纷途中她与伏伦斯基相遇,简短的相遇却敲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安娜的内心一直不愿承认。伏伦斯基不顾安娜身为人妻,开始对安娜展开大胆的追求,他就像安娜的影子,出席一切可能遇见安娜的聚会和派对。而安娜呢?她开始满以为他的大胆追求会使她不快,但其实从莫斯科回来后,她去参加原以为能遇见伏伦斯基的晚会却没有遇见时,她就会怅然若失。因此安娜从此明白她一直在欺骗自己,伏伦斯基的追求不仅仅没有使她厌恶,反而成为她生活的全部乐趣。

安娜虽不满丈夫的闷骚和虚伪,不愿与丈夫过互相欺骗没有爱情的生活,但对这个家庭还是有无法割舍的地方。比如她的儿子。这孩子是影响她和伏伦斯基感情发展的最大障碍。他就好比一个罗盘,带着他对生活的天真看法,指出安娜和伏伦斯基偏离他们明明知道但又不敢正视的正确方向有多远。但激情怂恿下高速航行的他们早已没有力量刹车。当她义无反顾丢弃作为一个

…… …… 余下全文

篇七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悲情女子为爱痴狂

——观《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摘要: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充满了爱,母亲的爱、婴儿的爱、兄弟姐妹的爱,肉欲之爱、对于国家的爱等等。“爱”这个词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安娜?卡列尼娜》影响力之所以能长久不衰,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学习怎么去爱。而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应当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片面的赞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

关键字:安娜 爱 矛盾 牺牲品

正文:

传奇的爱情故事放置在一个美丽而衰败的俄罗斯剧院中呈现,这与故事中1870年代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上层社会的图景相得益彰。在这个剧院里,将上演舞会、滑冰、歌剧等等一幕幕时代风景,同时也暗示当时的俄罗斯社会同样也是从内部开始腐烂。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跟随列文的脚步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安娜的旅途则在剧院中进行。19世纪70年代风格的俄国剧院布景既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包容万千”,还要“千变万化”,能够在观众的眼皮底下进行转换,令影片成为今年国际影坛上一抹独特的风景。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已婚安娜卡列尼娜邂逅卡列宁,于是两人疯狂地热恋了,不顾世俗不顾一切的热恋。安娜的婚姻有点像中国的包办婚姻,她在婚姻中只是充当一个人妻和母亲的角色,与丈夫之间没有感情可言,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这种婚姻是很常见的,因为安娜没有亲人,所以嫁给这个年长很多的男人,说是主的安排,其实只是自我借口的措辞,当安娜遇上了卡列宁后,她才发现生活中有了爱情激情,我想说的是他们的爱情是宝贵的,人在一生中能遇到真正互相爱的人,是多么宝贵。但在当时背景下妇女出轨是很严重的事情,蒙羞,为自己为丈夫家庭蒙羞,虽然现在的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也不上风化。但我想想在中国恐怕这档子事情还是会被说三道四吧,我的观点是别人的事情就不要多管,像前些时候村上也出现这种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被人当成笑柄来说。可能在农村,可能是他们年长,但是在年亲人看来,这种事真的没什么。

电影中安娜对丈夫没了感情但是对孩子存着深深的牵挂,丈夫威胁她情人孩子选一个,虽然安娜最终选择了爱的人,但从后面种种的剧情看出她是如此爱着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后来一个人关在家里的时候用娃娃来抚慰自己作为母亲的心。后来爱的人是在一起了,却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不能真正的在一起。知道卡列宁始终爱着安娜,但后来却没有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他也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也怕家庭对他的压力,不愿带安娜出门,好比是件值得羞愧的事情。那个时候安娜是可怜的是无助的,她开始怀疑,抛弃家庭,离开孩子,跟这个男人是否值得。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