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近代史《梁思成 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 林徽因》

1

观后感 国际学院 中澳土木10-1班 唐 幸 09103912

《梁思成 林徽因》观后感

国际学院 中澳土木10-1班 唐 幸 09103912

很久都没有看电视剧了,偶然在CNTV上看到了纪实片《梁思成 林徽因》,简直是如获至宝,欣喜至极,一气看完。这部纪录片的配乐很棒,节奏也很慢,让我有充分的时间把眼前看到的和之前的记忆联系起来,并且能清晰地使片中一个个耳熟的名字和一栋栋耳熟的建筑又在脑中又重新梳理一遍。我一则感叹导演和制片人的匠心独具,二则对欣羡梁林二人的人生际遇。忍不住到图书馆里,把所有有关两人的书籍全部借出来,一本一本翻阅,沉浸在梁林两人当年生活的世界里,摆脱我以前对梁林浅层的八卦认识,跟随着主人翁或喜或悲,体味着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谈起梁林二人,必先言及两位伟大的父亲。梁思成父亲梁启超,人称梁任公,戊戌变法领袖,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历任民国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二人学贯中西,在东西方文化交融学习中,两位士子试图建设一个全新的宪政国家。同时,还期望培养中西合璧的儿女。梁启超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子梁思忠(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次女梁思庄(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著名的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光荣的革命军人),五子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十九世纪初期的两个大户人家,出身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幸运的,依靠祖辈的积累,和同时代的其他同龄人相比,梁思成 林徽因两人的条件已是相当优越。也得益于父辈的远见卓识,梁林两人得以在年轻的时候赴美留学,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也树立了民主的意识。从童年,少年到海外求学,相伴他们成长的是父亲的仁爱和责任,在他们面临事业选择,感情波折,人生困顿之时,父亲总会及时地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委婉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后来林长民不幸早逝,梁启超写信给海外的梁思成,林叔之女也是我的女儿,父辈的那种担当以及对友情的珍重尚且如此让人钦佩。

…… …… 余下全文

篇二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记录片观后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林长民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读万卷书易浅薄虚华,不行万里路难知世界之广大,没有名师指路会在条条弯路里耗费了时光,没有阅人无数难知人性之复杂。至于阅人,需年岁的积淀和相遇的机缘,外人可帮之处不多。而阅读、行路与名师的资源多寡,于一年少之人,几乎只看出身之不同了。虽然日后可依凭自身努力补足,不过大凡沾点艺术之事业,唱戏也罢弹琴也好,没有天赋与幼学,成年后大抵只能做票友了。

现今或高官或富商给子女以海外求学之机会,大多只能是末流的培养方式了。窃以为,求学不如言传,言传不如身教。而作为父母能令子女受益终生的,非一时之金银,一世之器物,实乃几代家传之学养、习惯与品行。

于是,有了差距。

梁启超“常以今日之我宣判昨日之我”,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有几个老爹能做到并对子女以深刻影响?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的人,倘若用化学分析‘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面所含一种元素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只有个零了”“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中国父母素来以己所未偿之愿望、以己难有之品行,却要求子女之所不能够。想起我教过的学生,父母云:老师,我们工作忙,孩子就全拜托你了。那边孩子抢白:不就是晚上一个打麻将,一个去喝酒嘛。做爸的大喝一声:你妈逼的,信不信我回家打死你。

…… …… 余下全文

篇三 :《梁思成 林徽因》观后感

建筑尊严的代价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观后感

【摘要】梁思成、林徽因,一对学者伉俪,他们有着众多的记述和传奇。他们的爱情故事让世人动容,他们为中国建筑学付出的心血也让人敬佩。三十年代初,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这一生,战争、内乱、政治运动,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他们,为寻回历史的尊严、建筑的尊严,他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关键词】家世 爱情 苦难

前章:传说

梁思成、林徽因,这两个名字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却,也并不那么熟悉。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寻常的家世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传说着他对一座古城的痴迷与眷恋。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我们知道梁思成对中国古代建筑学和中国建筑教育有着巨大的贡献。可是,都仅仅只是停留在传说而已,她和他,有着怎样的境遇,有着怎样的苦难经历,也许我们并不了解。这部纪录片,从尘封多年的私人收藏开始,将我带入了这对夫妻传奇又坎坷的一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图1梁思成 林徽因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观《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李彦心

这个暑假,我观看了这样一部纪录片,他讲述了一个美丽、曲折的爱情故事,他讲述了那个的战乱纷争、人心惶惶的年代,同时,他也触动了我心底的那一丝波澜。

梁启超,林长民,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父亲,他们都给两位儿童在幼年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影响,两位父亲因受到西学的影响,向建设一个全新的宪政国家,同时也想把儿女培养成中西合璧的新新人类,他们,在儿女人生的道路上带来了许多,在他们困难时,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在他们面临抉择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两位父亲,总是以最温暖,最贴心的方式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人生中,若有一位伟大的父亲,给你最宽厚的臂膀,给你支持的力量,那么,人生无悔。

林徽因,是一位美丽而传奇的女性,他的才华,他的美貌,被后人所赞叹,他从小便热爱学习,深得父亲的喜爱,但是父亲因为担心没有子嗣传承后代,便又娶了另一个妻子,这使林徽因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对后来也有一定的影响,她十分喜欢建筑学,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女生不可以上建筑学的课程,她便修了有关美术的很多科目,他的坚持不懈与热爱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她也很擅长写诗,美丽与智慧集于一身的她,让徐志摩所深深地迷上了,徐志摩说,他只爱林徽因一个,但这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最终也没能结果,因为徐志摩早已在乡下娶了一位妻子,林徽因受父亲的影响,便拒绝了徐志摩,徐志摩后 1

…… …… 余下全文

篇五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

科艺交融的典范

——观纪实片《梁思成与林徽因》有感

高一(12)班“急就章”

众里寻他,艰难跋涉终觅大佛寺。

惊喜之余,几声炮响,风云变幻将劫难。

一封信,几叮咛,奔赴疆场救国难。

——王誉达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学,穷其一生,无怨无悔。

林徽因&梁思成

——范轲一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颇高,两人走访了许多地方,绘下了许多当地雄伟的建筑。

——杨非絮

中国的历史建筑怎么能让日本人来研究呢?还好当时中国还有梁思成,他把他的爱国放在了对中国历史建筑研究的执着上。

——张旭峰

他们生不逢时,运气不佳。好不容易有了巨大发现,结果战争来了??唉,他们无法再深入研究了。

——无名

梁思成、林徽因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热爱、钻研、贡献令我感动。

——孟维翔

梁思成、林徽因与费正清、费尉梅的相遇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成就了一段奇缘、一些佳事、一丝友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何况是四个人呢?

——王伊涵

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辛苦考察古代建筑物是出于对建筑的热爱与民族尊严融合的一种伟大精神。

——王砚斐

1

两位相当仔细、认真、精准、博学、智慧,绝对的毅力,画全国200多古代建筑群精细的测绘图稿1898张。

…… …… 余下全文

篇六 :梁思成与林徽因

著有《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林夫妇》的美国学者费慰梅

(Wilma Fairbank)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King Fairbank)的夫人,抗日战争期间,她曾在重庆任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19xx年,新婚的费氏夫妇在中国学习期间,结识了梁氏夫妇,彼此之间共同的学者气质,使四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费正清夫妇的中文名字,即由梁思成所取。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中,两对夫妇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在费氏夫妇的故居中,至今还保留着他们之间互相交流的信件、照片等。影片中也一直穿插着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信件,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梁林夫妇的生活。

19xx年6月,梁林赴美攻读建筑学,他们共同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但因为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改学美术学,但她一直没放弃对建筑的学习。四年后,他们在美国结婚,同年回国受聘于东北大学,他们在东北大学按照宾大的授课模式开创了建筑系。当时像他们一样从国外学成归来的留学生是很受欢迎的,但梁林并没有像其他建筑系的留学生一样回国后受任于建筑事务所,拿着高额薪水,为现代化刚起步的中国设计新式建筑。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这条道路的选择与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有很大关系。梁思成在美国读书期间,梁启超给他寄去了一本国内刚出版发行的唐代建筑师李诫的《营造法式》,但这本书晦涩难懂,梁思成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他下决心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将《营造法式》里记载不甚详细明了的唐代建筑术语翻译成现代建筑术语。于是,回国几年后,他与林徽因共同加入了由朱启钤创办的私人机构“营造学社”,专门从事古建筑研究。从19xx年开始,他们与营造学社的社员共同走过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物,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得到了全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例如河北的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以及让梁思成兴奋不已的唐代五台山佛光寺。

…… …… 余下全文

篇七 :梁思成与林徽因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落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高中时认识了林徽因,因为这首《情愿》。这首是写在她突然离开伦敦之后。一直以来,林徽因在我心里都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存在记得她和徐志摩刻骨铭心的康桥之恋。我们因为徐志摩认识了康桥,我想徐志摩大概是因为林徽因才与康桥结缘,倘若没有林徽因,康桥只是一道存在的风景而已。我认定林徽因心里最爱的那个人是徐志摩,无论从才华还是感情上,徐志摩都更胜梁思成一筹。她对梁思成多半是责任,对金岳霖多半是感动。

林徽因之所以放弃浪漫多情的徐志摩而选择梁思成是因为梁思成能够给他简单、平淡的幸福,虽是留洋女性,但林徽因骨子里透着的传统使她更倾向于选择细水长流的生活。林徽因的性格属于那种尘埃落定、只求现世安稳的,所以尽管她钟情于诗意浪漫的徐志摩,还是选择逃避:“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徐志摩的性格恰恰相反,他才不管什么流言蜚语,一旦爱了就选择承担:“我这一辈子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

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

封面人物

02-15 11:07

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

(美丽优雅大方聪慧的一代才女)

梁思成与林徽因于19xx年3月结成夫妻。

金岳霖19xx年结识林徽因,随后萌生了浓浓的爱慕。 对这种感情的处理,晚年的梁思成回忆说:可能是在19xx年,我从宝坻调查回来,徽因见到我时哭丧着脸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和我谈话时一点不像妻子和丈夫,却像个小妹妹在请哥哥拿主意。

听到这事,我半天说不出话来,一种无法形容的痛楚紧紧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连呼吸都困难。

但是我也感谢徽因对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没有把我当一个傻丈夫,怎么办?

我想了一夜,我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

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个人反复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觉得尽管自己在文学艺术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修养,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学家的头脑,我认为自己不如老金。

于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结论告诉徽因,我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他们永远幸福。

我们都哭了。

过几天,徽因告诉我说:她把我的话告诉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