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林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历经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影片通过再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19xx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五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养出亩产过千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 …… 余下全文

篇二 :袁隆平观后感

党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袁隆平,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业教育及科研工作者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历经艰难险阻,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他为水稻业带来了巨变,使水稻亩产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百分之七十。

观赏了这部影片后,我感触颇深,袁隆平的精神给了我莫大启发与鼓舞,袁隆平科学家成为我十分崇拜和敬仰的人,他的事迹和形象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我认为我们要以袁隆平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的高尚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事业和爱生活。

袁隆平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不断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广泛的赞誉。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爱好广泛的人。他不仅为人正直,待人诚恳,还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看书、游泳、下棋、打篮球、听音乐、拉小提琴,什么都来,样样都会,且像摸像样,

…… …… 余下全文

篇三 :《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观后感

棉花市小学 喻宝华

20xx年3月19日,我们学校组织全校的共 产 党员和共青团员共同观看电影《袁隆平》。早就对这位水稻之父略知一二,正好趁此做个深入了解。电影手法写实,片中主人公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影片展示了袁隆平所具备的完美品性:一是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因为他的内心更强大,有着巨大的勇气和底气,所以他才能不屈从也不在乎强势的压力。我们周围有很多看似强悍无比的人,总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可一旦遭遇比他更强大的人否定,马上就唯唯诺诺,内心的虚弱毕现。怎样的人才能够坚持真理?在此立见分晓。

其二、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当研究十年没出成果,上级领导要取消他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时,他回答:“不管怎么样,我决不放弃!”十年无果,有多少人会在其间知难而退?这十年外人眼中的空白,于科研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袁隆平终究还是幸运的,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助手们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所以他说,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是在失败中坚忍前行,他们应该更让人敬重。成功是需要机遇的,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才是衡量成败的尺寸。 其三、心中有爱,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对爱的深刻理解,也让他更加懂得包括水稻在内的生命,这种洞察和把握让他始终没有偏离科研轨道的正确方向,从而最终取得成功。影片不仅展示了袁隆平的大爱,也表现了亲人们对他的爱,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工作,不让他知道自己去世的消息,并要他的妻子转告他:“你安心工作,早日研究出成果,就是尽孝,是尽大孝!”。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让他得以一心扑在事业上,终于实现了理想。

…… …… 余下全文

篇四 :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观后感

—果树学 王晓辉

20xx年10月17日上午九点半,我在大礼堂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袁隆平是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电影《袁隆平》让我清晰的看到了他的人生轨迹,近距离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外表平凡、志存高远、情系天下的科学家的人生。

通过这部电影,我领悟了很多人生真谛。第一点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红卫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个稀巴烂时,他没有放弃;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倾盆大雨之机,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种毁了个一干二净时,他没有放弃;在寻找野株,身陷南沼泽地中,差点丧命时,他没有放弃,在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停拨科研经费时,他依旧没有放弃。这样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要好好学习的。第二点是坚定的信念。那个年代大家都在为大跃进而弄虚作假时,只有袁隆平坚持真理,他相信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真正果实。同行在鼓吹、浮夸,在为看到报纸上的“万斤亩”而庆祝时,袁隆平却在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绿色梦想。十年的培育杂交水稻的期间,他带着“反动”的帽子坚持着科学依据。敢说敢做,认清真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坚持着真理,不盲目随从的精神。第三点是博爱的精神,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第四点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

…… …… 余下全文

篇五 :谁是最可爱的人——袁隆平观后感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毛特》 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政管学院专业哲学姓名郝武艳学号2010200565 2010级4班

题目及要求:观看电影《袁隆平》,写出自己的感想,不少于800字。

谁是最可爱的人

——观《袁隆平》有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因着这句话,让全世界1亿多人远离饥饿的袁隆平被称作“上帝似的人物”,他是“当代的神农氏”,农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米菩萨”,这是袁隆平为中国创造的奇迹,这是中国为世界创造的奇迹。我们思之、想之,是什么让我们的祖先一万年来搞不成的事让袁隆平搞成了?是什么让外国专家、同行们研究不出来的东西让袁隆平研究出来了?是什么造就了袁隆平的奇迹?

不,这并不是奇迹,这是必然会有的结果,是袁隆平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带来的结果,是袁隆平对植物生命的梦想的执着带来的结果,是袁隆平对人类的大爱带来的结果。

几乎所有的新科学在最初都会被冠上邪恶、反动的帽子,就像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但是这些都在科学家们对真理不懈的追寻中而成为被人类普遍所接受的思想。任何事物的破旧立新,知识的储备只是一个基础,更需要的是敢于提出的勇气以及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信心与坚韧。我说袁隆平的成功不是奇迹而是必然,这是正确的,他在一开始便敢于在被人民视作神祗的毛主席的“八字宪法”上加上属于自己的“时”字,他敢于在课堂上公开批评米丘林、李森科的理论,他敢于说出闹大饥荒的真正原因,正是他的这种“认理不认人”的倔劲才能让他在数十年的坎坎坷坷中保持了他那一颗赤子之心。有了这样一颗面向真理勇往直前的赤子之心,何愁事业不成?何愁梦想不成?

…… …… 余下全文

篇六 :黄子华:《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观后感

20xx年3月21日,我们学校组织全校的共 产 党员和积极分子共同观看电影《袁隆平》。早就对这位水稻之父略知一二,正好趁此做个深入了解。电影手法写实,片中主人公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影片展示了袁隆平 一个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一个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院士。袁隆平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也讲述了他所具备的完美品性:一是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因为他的内心更强大,有着巨大的勇气和底气,所以他才能不屈从也不在乎强势的压力。我们周围有很多看似强悍无比的人,总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可一旦遭遇比他更强大的人否定,马上就唯唯诺诺,内心的虚弱毕现。怎样的人才能够坚持真理?在此立见分晓。

其二、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当研究十年没出成果,上级领导要取消他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时,他回答:“不管怎么样,我决不放弃!”十年无果,有多少人会在其间知难而退?这十年外人眼中的空白,于科研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袁隆平终究还是幸运的,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助手们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所以他说,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是在失败中坚忍前行,他们应该更让人敬重。成功是需要机遇的,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才是衡量成败的尺寸。

…… …… 余下全文

篇七 :电源《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这部电影盛事根据以为外国记者采访老年的袁隆平为线索,以袁隆平回忆年轻时的记忆构成了整部电影。失败,反对,不解,权威都没让袁隆平屈服放弃,袁隆平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一直不懈地追求真理。而什么是真理,怎样才能是真理,是我受益最大的部分。

何为真理,在袁隆平当时的时代就只是呆板的遵循马克思主义,遵循毛泽东思想,甚至排斥一切与资本主义相关的思想。而袁隆平,一个普通农学院的老师,他拥有着自己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角度上,他推崇推崇孟德尔和苏格拉底,但因此被冠以“否定社会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学术”等名。但我真的相信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袁隆平坚持的真理是满足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而不是盲目的信奉,违背规律。而不管过去和现在,很多人都想本片中的刘老师等人因为违背客观规律,破坏真理的传播。掌握真理的人,要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梦想。红卫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个稀巴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倾盆大雨之机,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种毁了个一干二净;为了寻找野株,身陷南沼泽地中,差点丧命;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以及上头的撤消项目,停拨科研经费??这些挫折都未让他止步。他真正做到了坚持,最后,他成功了。

…… …… 余下全文

篇八 :十年--《袁隆平》观后感

十年

——《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这个名字相信每个人都十分熟悉,他的事迹我们也耳熟能详。但是生长在一个富足时代——至少是有钱就能买到足够粮食的时代——的我们其实很难切实体会到袁隆平院士研究成果的巨大意义。我们习惯于粮食的充足,甚至毫无顾忌地肆意浪费着。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无法体会到一碗米饭的珍贵。

通过《袁隆平》这部电影,我们也只是能大概了解袁隆平院士的伟大。两个小时的电影反映不出他所遭遇的全部苦难,我们只能从他部分的经历中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这么一个小细节:袁隆平给了一个饿得走不动路的小女孩一块饼,女孩张口就像吞,但还是忍住了。她说,现在吃了,饼就没有了,她要等到肚子饿得瘪瘪的再吃。三年的自然灾害,全民饥荒。所谓的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是扎紧裤腰带忍着饥饿在过日子。大饥荒使袁隆平的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但是农作物只会按照自己的季节和生长规律来。人能做的,就是等待。一等,就是十年。 这十年发生了多少事啊!袁隆平的孩子出生,父亲去世,研究有了眉目又短了线索?? 在大跃进时期,他差点被打成右派,幸亏他的论文被高层领导看到了才救了他一命;某个大雨倾盆的日子,他的实验田被人恶意毁尽,他只能在田埂上沉默??经历了这么多是事情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决不放弃,无论多少次的失败都能从头再来。身边的一切怎么变,一直不变的是他的乐观幽默及对研究的坚持。这是要多么坚强多么有毅力才能做到啊!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