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9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看《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顿时发觉毛主席的思想太精辟。那么我今天就为你们讲解《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下。

诸葛亮被民间神化得满腹锦囊、呼风唤雨,毛泽东却对他的分兵持有异议:“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两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泽东则评价甚高。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对集中兵力褒奖有加,甚至把它称作“惟一正确的作战方法”,毛泽东更是娴熟运用这一古老原则的大师,他说:“‘我们的战略方针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方针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集中兵力 各个歼敌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古今中外,军事家大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战争中具体贯彻这一原则,则是一件难事。特别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集中兵力更是难上加难。初涉战事的毛泽东对集中兵力虽有朦胧的认识,但并无深入的领悟。“八七”会议后,在长沙郊区的沈家大屋里,湖南省委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起义计划。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到长沙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在会上坚持要缩小起义的范围,反对遍地开花,主张集中力量在湘中暴动,他的理由是:各县暴动,力量分散,恐连湘中暴动的计划也不能实现。然而,起义的范围虽然缩小,力量却没有集中。分散进攻的起义军最终遭到了失败。集中兵力的奥秘,直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才真正掌握。军事科学院陈力说:“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以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接踵而来。少则八九个团,多则18个团,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而红4军只有4个团,装备差,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红28团和红31团。为了保证红4军的生存

…… …… 余下全文

篇二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

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6月28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两委机关组织的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活动。19xx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党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19xx年5月4日,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便正式竣工。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南,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在这里,安息着20世纪中国一位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这位伟人的风采。我们进入了纪念堂的北大厅,这里安放着汉白玉毛主席的坐像,在引导人员的指引下,两委领导为主席献花圈,整理花带,我们同行所有人为主席的坐像深深三鞠躬。接着我们迈着沉重的步子进入了瞻仰厅,大厅正中的水晶馆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毛主席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人,对中国社会和世界近现代格局走向有深远影响。毛主席文韬武略,不仅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的正确判断使代表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 产 党取得了政权,为马列主义在我国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伟迹传遍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他的英名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虽然毛主席已经魂归故土,但他的精神却穿越时空感染着、激励着中国的每一个

…… …… 余下全文

篇三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掌中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影评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内忧外患,传承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亡国,成为人们心中永远无法相信但又要面临的惨痛事实,在这紧张关键的时期,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中华的解放而奋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传承,他们毫无保留的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名字,那就是——毛泽东。他是解放新中国,带领人民走向和平的领导核心,他同样是一位军事伟人,一位卧于青纱帐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家。他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与不朽,本次军理课,我们就领略了他在军事方面的高超造诣。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是一部以系列片的形式反映毛泽东军事实践的正史,本片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毛泽东独特而高超的军事谋略,分析了毛泽东指挥的主要经典战役,体现了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宏观上大气磅礴,微观上细腻生动,解说流畅,富有艺术感染力。

影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十大原则: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去大城市

…… …… 余下全文

篇四 :13-14上初二历史期末试卷

延安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期末考

历 史 试 卷

(闭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八国联军侵华 2.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B.维新变法 C.洋务运动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 C. 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你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能看到的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5.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 B. 林觉民 C. 林则俆 D.严复 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余下全文

篇五 :九间棚宣传片观后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九间棚宣传片观后感

看完九间棚的宣传片,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这句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词出自于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在字里行间,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写人民的胜利信心;而我却联想到了刘嘉坤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壮举,面对山穷水尽的困境,光秃的大山,封闭的环境,他带领全体村民架电、修路、治水,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终于开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相信,那时刘书记的心情与当年的毛主席有着相同的情怀,面对困难、挫折,他们做出了常人不敢想的举动,他们没有无谓的感叹人生,而是用行动阐释了一切。

九间棚精神只有简短的16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脊梁和核心,但每一个字都是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没有团结,就没有团队的凝聚力,也就不会产生1+1>2的行为结果;没有奋斗,就没有人生的方向,也就不会产生破釜沉舟的气魄,同样,没有顽强拼搏的斗志,没有坚忍不拨的毅力,没有艰苦创业的执着,就没有九间棚的脱贫致富,也没有刘嘉坤书记的成功。 坐在这里,看着运营中心的广告牌,我想到了马云,想到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过三次高考两次失败,由起初的“中国黄页”被大家视为骗子,到今天成为中国首富,估计阿里巴巴创业之初他同我们一样,经历过从无到有的过程,摸索着前进,与刘书记这些前辈相比,在他们的精神上我们还要有创新,如同马云一样,在团结奋斗中顽强

…… …… 余下全文

篇六 :听《长征组歌》有感

听《长征组歌》有感

整个长征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财富,而且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意志的集中表达,正如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仁祀所言:“长征精神民族之魂”。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试评毛主席与《孙子兵法》

试评毛主席与《孙子兵法》

一、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与军事认识论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这是《孙子兵法》中的精华所在。孙子在不可取于鬼神的反天命思想指导下,看到了战争是生死搏斗,要达到自保而全胜,就必须全面掌握情况,知已不知彼是不行的。毛主席改造了这一命题,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第一;揭示战争作为特殊社会运动的形式,存在于内部的规律性,是一种必然的运动,人们是可以认识它的。由此,战争胜负也是可知的。

第二;战争认识对象包括敌我两个方面,要如实反映敌我的情况,必须去掉明于知已,暗于知彼或者明于知彼,暗于知已的片面性。

第三;战争规律是发展的,研究战争规律和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他的特点和着眼于他的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毛泽东同志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去解释它,开展它,使这块璞玉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他指出,孙子这条原则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要成为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就要熟知敌我各个方面的情况,将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假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然后作出计划,并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不断地构成新的认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视野的不断开阔,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会不断的提高,自由度就愈加增加。毛主席经过这一番精心的改造,使孙子这一军事原则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八上文学常识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文学常识 1、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 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2、这首革命史诗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全面再现了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3、《四渡赤水》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4、“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5、“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6、“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7、《老山界》作者简介:陆定一,生于 1906 年,江苏无锡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