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园林景观观后感

园林景观观后感

为了学习和借鉴兄弟项目的绿化和硬质等各方面景观效果和经验,在20xx年2月18日-2月21日,我和各项目员工在总经理徐总及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上一年完成的各处景观项目。

首先参观的是湖州绿城工地。这里是去年做的样板房工程。绿化的骨架和亚乔的搭配基本合理,局部有点拥挤造成走路有眼障的感觉,下层灌木部分高矮有点脱节。

接着我们到了九龙湖工地。这里绿化效果清晰有致,高低、常绿、落叶衔接合理,草皮铺设饱满平整。但路边上的局部乔木不够精致,小苗种植有些粗糙,部分草皮线条不够顺畅。

行至宁波万科,该项目的设计手法娴熟,门口自然过渡和谐相融给人以怡人宜心的感觉,层次饱满充实,运用多种类、多形态、多性状树种形成自然景观。小景搭配丰富,仅管苗木档次、品质不是很好,但通过合理的搭配还是给人一种高档、大气之感。很是值得我学习。唯一感觉就是造景太多,主景和次景之间界限不是很清晰,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印象。另外就是死树比较多,养护上可能有些许疏忽。

到了金华绿城项目。这里引用绿城的一贯手法,运用园林观赏性强的绿化树种和鲜花植物相配衬,坚持效果原则,注重绿化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兼备,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下层灌木整齐清晰,使之有高贵、轮廓鲜明的效果。可能由于工期紧迫,部分灌木细看没有栽植完整。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古典园林》读后感

︽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分 析 ︾ 读 后 报 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19xx年12月第一版 20xx年1月第二十八次印刷

由于本学期有个生产实习,所以课程安排比较紧张,老师给我们的作业是自学相关课本然后写出自己的体会。我选择了以前就读过的彭一刚大师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因为它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选择再读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孤立的建筑并不美,相反的,只有利用和结果周围的环境,才能使得建筑表现出它应该具有的气质,可以说一个好的建筑必须与周围的景观融会贯通。所以,我想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气质,以运用于我的景观设计中。

在本书中,彭一刚大师首先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并在介绍历史发展改

革的基础上,突出

强调了中国造园艺

术的基本特点在于

“艺术地再现自

然”,并提出中国

园林艺术追求的自

然精神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读后感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游苏州园林有感——对自然观的些许感悟

游苏州园林有感

——对自然观的些许感悟

人人称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孩提时便对江南水乡无限地向往,向往鱼米之乡的富庶,向往涤荡着绿波在乡间环绕的运河,向往“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向往姑苏城外夜半钟声的寒山寺……而今,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吴中的秀丽和典雅,没有了北方的干燥和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有的是白色的房屋和摇曳在湖中的小船。

初到吴中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乘电梯刚出了火车站,古城楼和京杭大运河便跃然眼帘,仿佛自己已经置身在了悠久的历史当中。苏州之旅的主要路线是拙政园—狮子林—寒山寺—虎丘,当然还有苏州的美食。

拙政园被称为“中国私家园林之经典”,园中的花草树木、亭台楼榭都积聚了古代园林设计师们的智慧。所谓“移步换景,步移景换”,正是中国园林设计的独到之处,这浑然一体的人间美景不仅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民间的各种礼仪、习俗,而这更是将建筑和人融入自然的典范。远望一座精致而朴实的亭子,四角跃然翘起,似鸟儿振翅欲直冲云霄,给人一种动态的视觉冲击。亭子“四面荷花,三面柳”,亭柱上均镌刻有对联,皆是依景而作,我们能够感受到园子主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风雅的情趣。在参观很多堂、阁时我们都会看到墙上或者椅子背上有一块块精美的“泼墨山水画”,这其实是天然的大理石上带有的独特花纹,每一件都堪称无价珍品。顺着走廊穿梭,墙壁花窗上的图案也在不断的变化,有的则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的形状,墙后种着花、树,我听导游说这叫“空窗”,外面的景色如画一般镶嵌在了“画框”之中,不同的角度观察也会有不同的景色。四季更迭,窗外花和树的景色也在不断的变化,春天欣欣向荣,夏天生机勃勃,秋天木叶凋零,冬天凌寒傲雪,不同的时段可以有不同的景色,观景人的心情也会随着景色的变换而不同,灵感和诗意便油然心头。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再现。大多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侧重描述中国园林形式的精妙,却很少涉及这种精妙所产生的文化根源,即鲜有从啫喱的角度揭示产生这种精妙的文化依据,从而真正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髓。而《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在华夏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深入揭示了深沉于古典园林亭台水榭、山石花木中的内涵。

这种内涵,是华夏文化精神给予我们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我们很难索骥它,只能去感受,去领悟,因为它深深地含蕴在名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中。它是超越时空的、隐匿的神韵,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由于这种内涵的东西在我们的许多现代建筑、规划中、几乎没了踪影,从而使许多建筑、规划在眼花缭乱中缺失了内在的、精神的、文化的东西。使得这些作品苍白而落寞,让人无以寄托、无由发生应有的归属感,没有了精神的家园,建筑、规划作品就缺乏灵性,让人不能“似曾相识”地辨析它,还念它,它的生老病死便让人漠视。最终,人类对于早期建筑所产生的那份特有的感情,就被纷繁迅捷的时代信息所挤兑,使我们与我们的建筑规划作品无法沟通。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材料、技术、应接不暇的新潮、时尚,熙来攘往的风格、流派,真叫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难道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产生的消化不良就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 …… 余下全文

篇五 :园林景观观后感

园林景观观后感

学号: 28号

姓名:唐俊仙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园林设计是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达到和谐完美、景色如画的境界,李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公园——珠江公园、大沙河湿地公园及花卉博览园,我感受颇多!

每个公园都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但总得来说都包括几大要素:地形、建筑、植物种类与搭配、建筑物、水等。下面我分别谈谈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公园的景物设计及感受。

珠江公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环境幽美、格调优雅,是一个集观赏、游憩、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高级公园。该公园坐落在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占地28公里,以绿化造景为主,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出南亚热带风景。

珠江公园的设计基本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构园有法,组景有方。园内根据植物形态和地形划分为八个风景区:风景林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百花园、湖滨区、园博区。各区绿化种植达到了落聚散有致、层次分明、绿草如茵,繁花似海的景观。进入门内,举目四望,最显眼无疑是朝着正门的那座山坡造景,也是主景,立体感十足。山上各色花草丛生,中间石头造景也蛮抢眼,石头间各种鲜艳花点缀,两侧是平面花坛,主要还有灌木,草本植物搭配,层次分明。从山坡延伸到正门口,采用的是对称式设计原理,中间是道路,两边各种植一排小叶榕,每棵榕树下都是四方行花坛,坛里种有色彩鲜明的草本花卉。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世界八十园林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 观后感

激烈的校运会

1

上周,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届精彩而激烈的校运会。我每次想到就会露出开心的微笑。校运会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告诉你吧!

先介绍一下精彩的开幕式吧。低年级的小朋友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表现得都很好。而我们也一改平时的淘气,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激烈的比赛开始啦!有拔河,跑步,扔垒球等项目。其中最精彩的是“蜈蚣走”比赛。“蜈蚣走”的比赛规则是:每一组都派十个人,第一个同学的手要放在膝盖上蹲下,后面同学的手搭在上一个同学的肩上,一起蹲着走。这个项目是很费体力的。体育老师的发令枪一响,操场上马上就热闹起来了,叫好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班同学呐喊助威。我们班叫得更加响亮:“三(2)加油!”“三(2)加油!”我们班的小运动员们,步伐一致地向终点走去。随着他们“一二”“一二”的口号声,比赛进入了最后阶段。可是我们班的小运动员们落到了后面,我们都紧张极了,心想:完了,我们班要输了!可他们并没有气馁,仍在奋力拼搏。最后,终于超过了一个班。虽然我们没有得到第一,但我们尽力了,能得第三也不错了。比赛结束后,我们班的谭佳玮同学都吐了,我们赶紧把她送到了医务室。

这次运动会,让我感到我们班有些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很强,比如谭佳玮同学。也让我更爱我们这个团结的集体。

…… …… 余下全文

篇七 :园博会观后感

园博会观后感 在老师留作业之前就一直想去看看,园博会在开放之前,宣传做的还不错,我们选在六一的前一天去参观的,周五参园人数不多,为了环保我们选用公共交通——地铁(哈哈),下了十四号线,出站口会有指引可以乘坐摆渡车的提示牌,按指示牌从A口出的,出来就会有志愿者指引去乘坐了摆渡车,一路很通畅,从五号门下开始了参园活动。

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展区占地267公顷,园博湖占地246公顷,总占地513公顷。北京园博会以“园林城市、美丽家园”为主旨,秉承“文化传承、生态优先、服务民生、永续发展”的理念。园区规划布局为“一轴、两景区、三地标、五展园”,“一轴”即园博轴;“两景区”即园博湖和锦绣谷;“三地标”即三大标志性建筑: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五展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

此次园博会吉祥物——园园,“园园”运用北京市市花“月季”为设计元素,糅合了现代手法和传统的、民族的表现元素,有力展现 “绿色交响、盛世园林”的主题,时尚化、拟人化的设计活泼可爱、富有活力、充满着自信,集“健康、活泼、开放、动感、时尚、和谐”于一身。此次园博会以“园林城市、美好家园”为口号,体现“和谐、创新、生态”理念,将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园林造园的对比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做了一个概括。书中还运用了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就中国南、北园林艺术风格差异做了详细的比较。而且书中除了有照片外还配置了大量插图及分析图。简单通俗的语言文字,精美的钢笔画,清晰直观的分析图,让初学景观设计的我读过这本书后受益匪浅。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每一个章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其中“看与被看”、“藏与露”、“虚与实”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