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观蔡元培全集有感

观<<蔡元培全集>>有感 近日略览了《蔡元培全集》,对这位开中国近代教育新风气的一代教育家又加深了许多了解。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梏、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与“尚自然”、“求划一”与“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弃注入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

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我想针对尚自然展个性和完全的人格说几点。首先,教育应提倡完全人格的教育,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任何教育的本质和最基本的出发点。古人对于教育就有“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念,而传道放在之首,显示了做人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论界对“人格”的理解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人的品格,人的性格和人的资格。大学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蔡元培传》有感

读《蔡元培传》有感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xx年3月5日),浙江绍兴人。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一,事母至孝、勤于读书

蔡元培生于商贾之家,10岁父亲病逝后。少年的蔡元培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培养下,艰难度日。“孑民之宽厚,为其父之遗传性。其不苟取,不妄言,则得诸母教焉。”从中也可以看出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们学业、品德及为人等诸方面的教育,正因为蔡元培深感母亲的精明和慈爱,在他19岁时,蔡母因长年操持家务,积劳成疾,服药也不见好转。事母至孝的蔡元培听说割臂肉入药,可以延寿12年,于是瞒着家人,竟忍着巨大的疼痛,从手臂上割下肉熬药给母亲喝,我无法想象在以前遥远的24孝子年代的事情竟也发生在这个学界泰斗上,他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

蔡元培的一生都在与书打交道,从5岁起就进入家塾读书,而他接触的课本,全是《百家姓》,《千字文》。接着便开始读“四书”“五经”,“史记”等古籍。10余岁时即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说文通训定声》诸书??蔡元培读书起书来也是非常专心的:有一次,他在楼上念书,楼下失火,家里人急忙叫他下楼,而他正专心致志地读书,竟听不到叫喊,家里人连忙去救他,这才脱离危险,更不用说“坛子驱蚊”这段佳话了。在晚年,他曾回顾说:“我自十多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我想这是多么惊人的毅力啊,“学界泰斗”真是当之无愧!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蔡元培传》有感

读《蔡元培传》有感

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特别是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民族保护并培育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蔡元培传》全书可分6个部分。

一、 少年时代恂恂学子

1868年1月11日夜里11时左右,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笔飞弄内一幢坐北朝南的民宅里。老家在绍兴,出生于商贾之家。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二、 辛亥时期书生革命

1894年的甲午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是年,蕞尔岛国的日本为实现其独霸东亚的狂妄野心,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7月间,日本海军在朝鲜海面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陆军向驻扎在朝鲜牙山的中国陆军展开进攻。甲午战争后,他开始接触西学。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蔡元培传》有感

怀着敬佩的心情,我有幸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位著名教育家的风采。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xx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xx年至19xx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xx年至19xx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勤于读书,年轻有为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他从小酷爱读书。四岁便进入私塾读书。而他接触的课本,全是《百家姓》,《千字文》。接着便开始读“四书”“五经”,“史记”等古籍。10余岁时即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说文通训定声》诸书??。17岁就已经考取秀才,开始设馆教书。又在22岁时高中举人,后经殿试进士及弟,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多年的勤奋读书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一次,他在楼上念书,楼下失火,家里人急忙叫他下楼,而他正专心致志地读书,竟听不到叫喊,家里人连忙去救他,这才脱离危险。在他的书斋有一条幅:“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这真实地道出了先生勤奋刻苦读书的景况.夏天,为了集中精力,避免蚊虫叮咬,认真读书,他把两脚伸进桌子下一个大空口坛子里,蚊子因此叮不到他了,留下了"坛坛驱蚊法"的美谈。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蔡元培教育论著选》有感

读《蔡元培教育论著选》有感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曾说“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句话确切的概括了蔡元培为教育鞠躬尽瘁的一生。蔡元培主张兴教育以救国,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他学贯中西,主张用教育改造社会,奠定生活,并努力实践,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留下了珍贵的财富。《蔡元培教育论著选》是高平叔编订的文集,转录了《蔡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教育论集》中重要论文以及蔡元培的其他教育论著。

一、教育方针

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应以公民道德为中坚,以世界观及美育完善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须以道德为根本。这五者都是当今教育所不能偏废的。如果用人的身体来作比方:军国民主义就是筋骨,用以自卫;实利主义就是肠胃,提供营养;公民道德就是呼吸循环系统,贯彻全身;美育就是神经系统,用以传导;世界观就是心理,指导行为。因此这五者缺一不可。其中,目前各所学校普遍重视的是德、智、体三育。

先说体育,由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他对体育的重视,“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 身体是人之根本,思想不可能游离身体而存在。如果一味的死读书而把身体弄坏,那我们还拿什么来扩展学识,所以体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中国的学生惰性很深,要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学校必须将体育贯彻始终。 再说智育,蔡元培先生主张打破文、理界限。他认为学生在中学学习,是接受充分普通教育的时期,预备升学的阶段。但是学生常常出现不好的现象,学习文科的人,不愿意研究理科的实学;学习理科的人,也不愿意研究文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学识偏枯,危害甚大。譬如机器,必须各部分俱全,否则运用时一定不灵敏。如果在中学的时候普通知识没学完全,将来升学必会发现许多困难,所以文理分科弊处很多。许多教育家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现在教育改革已经逐渐消除文理界限,这与蔡元培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参观蔡元培故居有感

九百股份5.4青年节参观蔡元培故居有感

20xx年5月4日我们九百股份团支部一行7人来到了位于华山路303弄的蔡元培先生的故居进行参观和学习。

我们一行人来到弄堂口马上印入眼帘的就是绘声绘色的浮雕像嵌在墙壁上,右边是毛泽东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估“学界泰斗,人间典范”,八个大字右边是蔡元培先生的生平简介。蔡元培先生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清末先后中秀才、举人、进士,授职翰林编修,19xx年不幸病逝于中国香港,至今葬在中国香港。随后我们走进了里弄,沿着狭小的小马路拐一个s形的弯,就可以看到蔡元培先生的故居。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的爱国主义者、独裁反动家和减色的思惟家、教导家,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和第一位校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特班教授和校长,以及教育总长。在上海建立了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等学校,并且于上世纪初提出了美学教育,主张造成完美人格。其创办的国立音乐学院(现上海音乐学院)和浙江美院便是以美学代替宗教的美学教育的突出体现。蔡元培先生平生倡议教导救国、科学救国,为我国的教导、蛮横、科学事业的展开,作出了敷裕初创性的供献。故居坐落在一个小院内,"蔡元培新房陈列馆"八个字遒劲超脱。进入新房内,右边是一幢三层英式花园洋房,这里是蔡元培先生在上海的最初一处居处。后面有一个小门,通向一个小花园。我们在这特定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前贤的精神。蔡元培先生的人生画卷中,有三处浓墨异彩:19xx年任南京临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蔡元培就职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职演说有感

读了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的就职演说,经过了小组讨论,使我想到好多。 蔡元培说:“大学生要抱定宗旨”。我也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大学是提高自我的地方,在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自身能力,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目标,并追着梦想一路向前。现在好多学生在大学并不想学习文化知识,采用考前突击的战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是这种现象的背后也显露出了教育的弊端,可能是老师的讲义不能吸引学生,也许是学生认为只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去实践,这也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 蔡元培还提到尊敬师长,是的,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然而现在社会物欲横流,中华民族的好多美德都在一步步地被遗忘,社会上有好多人道德沦丧,其中也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做到最好的自己,并且尽全力去影响别人,我们既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就只能改变自己,只有自己变强大了才有资格去做你想做的事。

他还提到了要增加图书馆的书籍,修改讲义。只有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他们愿意去学,愿意接受,也只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知识空间,才有更大的可能将他们的思想净化,这样在以后进入社会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定力,不至于为金钱与美色所惑,不至于贪污腐败,也能真正成为人才。

…… …… 余下全文

篇八 :蔡元培故居走访有感

走访蔡元培故居有感

这个周末,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小组组织去了上海蔡元培故居。 上海蔡元培故居,位于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是一所看起来有些陈旧的老宅。它分为三层,我们参观的是第一层蔡元培先生的陈列馆。蔡先生的故居很简朴陈旧,我们顺着小道往里面走,每一间小屋都陈放着蔡先生过去的书法作品,抑或是蔡先生过去的相片之类的。每一间屋子都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每一件东西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了蔡先生的文化底蕴和那个时代的浓重爱国氛围。

直到我们走到一个电视机视频前,才有一个关于这间屋子的完整介绍。原来这间屋子不是蔡先生的财产,而是蔡先生在大陆最后一间租用的老宅。我们小组的人都震惊了,原来一代文豪蔡先生竟然不曾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蔡先生为国为民为教育,真正的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通过视频简介,我们也了解到蔡先生一生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他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足以让我们后代敬仰。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蔡元培先生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教育家啊!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奔波,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想始终不曾离开,这 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令人肃然起敬。细看北大的校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寓意又为这所名校增添了一份博采众长和谦逊务实之意。我想:先生提出的“思想自 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不仅为上世纪的莘莘学子所赞赏,也会成为国人的精神财富,并将影响到后代的教育者和学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