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天文台之夜观后感

天文台之夜观后感

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为了观测天狼星,建立了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前20xx年,巴比伦也建立了天文台。中国在大约2500年前,也开始有天文台,当称为清台、灵台、观象台。古代许多国家的天文台常常不但是天文观测的场所,也是运用占星学的场所,也因此天文台一般都为统治者所控制。15-16世纪,欧洲的一些天文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天文台,其中很著名的就是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1576年 在哥本哈根建立的天文台,它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发明后,天文台得到了发展。1667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天文台;1675年英国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20世纪,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天文台的发展,许多天文台装备了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截止至20xx年,世界上大约有400个大型的天文台。 天文台的分类主要有三种,光学天文台:主要装备各光学天文仪器,如光学天文望远镜、太阳镜等,从事方位天文学或天体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射电天文台: 一般主要由巨型甚至超巨型的无线接受设备和基站等构成,装射电天文台备射电望远镜,观察的范围更大,受干扰小,从事射电天文学的研究! 空间天文台:主要有一些用于空间观测的人造卫星组成,配备非常先进的光学观测。天文台的创建拉近了我们与宇宙的距离,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了解我们的地球和这个宇宙中的其他行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天文故事总动员读后感

天文故事总动员读后感

我喜欢探究浩瀚的宇宙,那日月星辰,东升西坠;美丽的夜空,无数星星闪烁不停,像许多神秘的眼睛,吸引我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本书讲了从古至今的天文学家、讲了许多天文发现和天文猜想。我很喜欢天文猜想这一部分,讲的是很多人的猜想和未解之谜的猜想答案。我很喜欢这一部分是因为这一部分让我想象。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例如说:什么是流星雨。在我国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流星雨是一种天文现象。它是指太阳系中彗星或小行星,或行星间固体物质及尘粒,以每秒30~60千米或更大的速度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和大气飞快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巨大的热能,发生燃烧。体积小的,在进入大气层后,很快燃烧完毕,在夜空中便呈现一道白光,这就是“流星”。如果在天空中某一区域,流星像雨点一般频繁出现,则称为“流星雨”。体积较大的,在大气层中来不及全部烧为灰烬,落在地面即为“陨星”。

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我国很多天文学家,有张衡、甘德、刘洪?? 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天文学家。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天坛观后感

天坛观后感

今天我们小组一起去了天坛公园,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以其特殊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与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为了更好地了解明清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进入了天坛公园,公园占地约270万平方米,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只是大体对公园内部的景观进行了了解。天坛的主要建筑便是位于公园中心的祈年殿,它是北京的象征性建筑,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住”,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二十四根,象征二十四节气。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天文知识,也是两朝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更是明清两朝传统文化的融汇。通过沿路一些旅游团导游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更多关于天坛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它不仅体现了古时“礼”、“乐”等儒家思想,还有“天命人从”、“象天法地”的思想理论。这些宏伟壮阔的建筑群也展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那些鬼斧神工建造水平更体现了古人的美学思想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好地去了解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就像这天坛公园一样。公园里有许许多多向我们一样的观光游客,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的还是专程从外地赶过来,就是为了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 余下全文

篇四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

敬业修德 博学进取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

近日,我们观看了影片《永远是春天》。该影片通过塑造以王永乐为原形的永乐以及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诚的态度对生命进行礼赞,表现一种值得普通人崇敬与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王永乐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发人深思,他的贡献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观看了影片之后,我作为黄岛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一名党员,深受鼓舞,对学习、敬业、自律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一、虚心好学

王永乐同志几十年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知

识武装头脑,靠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胆识,带领群

众创造并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技术,掀起了一场“绿

色革命”。

王永乐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知识从哪里来,自然是靠着他虚心请教的好学精神;影片点明了王永乐仅依靠传统种植三年没有使三元村摆脱落后面貌的现实,如果王永乐没有虚心好学的精神,他就不会有大棚技术的创新。对一名机关工作者来说,我认为,所谓虚心好学,就是要勤学肯钻,广识多才,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始终拨亮学习这盏灯。

理论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灵魄和基础。理论根基的深厚与否,决定着机关工作者理性思维的层次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新形势,掌握新方法,应对新挑战,不提高理论水平不行,不学习新知识不行。不懂得、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与日俱增,处理各项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往往感到“底气不足”、“胸中没数”、“章法不明”,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航天事业观后感

《中国航天事业观后感》

之前我们看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纪录片,让我知道了好多关于中国航天方面的知识,也领悟到很多道理。

19xx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19xx年4月24日,中国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运载火箭的捆绑技术、氢氧发动机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发动机真空状态下二次点火技术等,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提高到9.2吨,同时成功开发了用于近地点变轨的EPKM固体发动机和用于发射铱星的卫星分配器。长征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与发射入轨精度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的火箭相当。

20xx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 …… 余下全文

篇六 :航天科普图片观后感

航天科普图片观后感

——小哥白尼科技活动

箭领路小学 六(一)班 胡珂

今天,我们班参观了“小哥白尼科技活动”,看完后,我为祖国自豪和骄傲!

古往今来,茫茫宇宙一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类的注意力。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古代人们只能将飞天的梦想变成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的梦想即将成真。

从削竹制鸟到发明风筝;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人类直上九天的想象和对浩瀚苍弯的向往自古就有,但这一梦想真正得以实现,却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

中国自19xx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 神舟一号

19xx年11月20日,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神舟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凌晨6点发射。同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神舟二号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神十航天观后感

中国人的太空梦

——看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有感

常丽琴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在地球上的东西到了月亮上就变得很轻。我们轻松的走在太空也变成了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自从看到杨利伟英雄第一个飞上太空,我越来越向往远离地球的太空景象与生活,而今神往成真。

观看神十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太空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内容精彩纷呈,超出了我的想象。王阿姨一共做了五个试验。我最喜欢后面的两个:太空水膜和太空水球。王阿姨先拿出一个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并将其打开,水并没有流下来,她从水袋中挤出一个水滴,这颗晶莹剔透的水滴悬浮在空中,“为了避免它到处乱飞,我要用独特的方法来收集它。正好可以润润嗓子。”说着王亚平阿姨张嘴把飘浮在空中的水滴吃了进去,这实在是太奇妙了!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惊叹,王亚平阿姨用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里,当金属圈拉出来时,圈上套着一个漂亮的水膜。当她轻轻地晃动金属圈时,水膜依然结实地黏附在圈上,看到这一幕,我不禁鼓起掌来。最后的高潮时刻来临了,她将带颜色的液体注入到刚刚制作的水球中,当红色的液体在水球中慢慢地散开,水球由透明变成红色,在镜头里,这个漂亮的水球微微晃动,娇嫩欲滴,这不禁让人感叹物理世界的神奇。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学习天文学概论的收获与感想

学习天文学概论的收获与感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100922班 牛璐 10091027

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通过这十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不少感想。

还未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各类的百科全书,其中对天文方面的书最感兴趣。19xx年第一次来北京,我参观了天文馆和古观象台,现在仍然记得在古观象台通过望远镜观察太阳的景象,可以说,我与天文学自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了中学以后,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从物理方面对天文学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清楚了诸如背景辐射,红移蓝移等一些专业概念,也发掘出了天文知识中更神奇的一面,激发了我探索天文奥秘的兴趣。

这学期的天文学概论课程中,来自北京天文馆的老师们为我们系统的总结了天文学中最基本的一些知识,诸如星座,彗星,行星与恒星以及关于观察天文现象的一些常识,这些知识对于天文学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 宇宙中的天体,近到月球,远到银河系,都对地球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着人类活动。其中,太阳系作为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太阳这颗恒星又深深的影响这地球的各项物理指标与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天文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非物理系的学生,我们对天文的了解也许不会那么深入,所以本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普及天文知识的平台,为我们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