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年级 王 杰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通俗易懂但又含义深刻。 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小猪收到麦子迫不及待地几天就吃完了;小牛留着慢慢吃,第二年还剩半袋;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了好多麦子。在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这句话时,我说,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开心!

2.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如让学生说说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与评价有什么不同?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是不难的。小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显得都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在教学种,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回答如果自己对麦子的处理方式时,有的说:“我想麦子可以吃一半,种一半,这样既可以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口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将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一囤满满的麦子。

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梗概,然后整体感知,分析课文,抓住三个小动物和土地爷爷的人物分析来指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虽然是匆忙之下上了这节公开课,但是从这节课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经常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节课之后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虽然看起来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教学结构,但是有很多细节性的不足。比如可能因为是公开课,比起学生的接受情况,我更关注的是课堂的完成度,一个问题的提出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过渡作用,新教师有三个阶段,关注外界评价,关注自身,关注学生。上了一节课觉得很羞愧,我觉得我一半是关注外界评价,一半是关注自身表现,唯独没有关注的就是学生。在评课的时候,夏校提出的关注学生方面,我确实有很大的缺失。其实在初读课文后,我想要问问有没有没有读懂的地方,但是思考再三,我是没有问,因为我怕学生问出奇怪的问题影响课堂进度,也怕自己没有能力很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这一块,我在课后反思了很多,我甚至觉得我不是上了一节课,而是“演”了一节课,学生与我,不是我传道授业的对象,而是配合我演好一节公开课的群众演员,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在于鼓励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提出自己想法,但是我却害怕学生提出在我预设外的问题,为了一切能够按照我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我甚至运用一些词语来诱导学生来说出我想要的答案,我认为这一点是需要在我以后教学中多加注意的,但我也知道,这是一种不断积累的过程,希望在认识问题后能够逐步解决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预设不可缺  生成更精彩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吴中区横泾中心小学   朱瑛

教完《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我体会颇深。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描述小猪、小牛、小猴三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孩子们做事要有勤奋的精神和长远的考虑。文章情节十分简单,但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学生感悟的难点,面对文中小动物迥然不同的个性,学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从三个小动物各自的做法中体会它们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访了,结果如何呢?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让孩子们先独立学习,然后带着巨大的成就感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探索成功的喜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树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在进行最后一部分的教学时,我在学生熟悉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三个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在备课时,我早已作了精心考虑,我认为同学们一定是最喜欢小猴的做法,并预设了一个让大家深入讨论的问题:小猴的做法最好,书中早有暗示,请大家认真读书,到书中去找找答案。可学生的讨论结果与我的预设大相径庭,他们有的喜欢小牛的做法,因为这样最节俭;有的最喜欢小猪的做法,因为小猪憨厚可爱;有的最喜欢小猴的做法,因为这样做,麦子永远吃不完。我疑惑了,如果硬要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我预设的程序上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无数,可能收效甚微,我又想到:“新课堂是‘阅览室’。它充满了学生可以自主、自由、自控地阅读的氛围。教师的身份已经从知识的垄断者而变为学生读书的对话者。学生在这里充分感受到的是阅读的快感。”学生如此强烈的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地说吧。我没有拘泥课文的主旨:向小猴学习,做事要有长远打算。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土地爷爷来到我们班,送给同学们每人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处理这袋麦子?我舍弃了预设的为什么说是小猴的做法最好的讨论,改为讨论如果你得到了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做?于是,同学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要学小猪,这样可以享受到美味的食品,我最喜欢吃馒头和面包了。”有的说:“我会留一点儿作种子,像小猴一样种到土地里,其余的学小牛留着慢慢吃。”有的甚至提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做法,说自己的做法更好,他说:“我可以留一半,种一半。像小猴一样,可以收到更多的麦子,留着的一半就像小猪一样做成各种食品,如果像小牛一样留着慢慢吃,就享受不到新鲜的美味了。”大家各抒己见,各呈异彩的答案飞扬的是学生的个性,闪现了学生的思维亮点,流泻出学生的主体情感。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幼生字组成的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课前准备:

抄有部分重点语段的小黑板;

抄有由学生口头填空的小黑板。

教学主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怎样的麦子,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自读2——4自然段。思考: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一袋怎样的麦子? 黄灿灿的麦子 饱满的麦粒 上等的麦种

(1)、黄灿灿的麦子是什么样的?

(2 )、小牛看得多仔细啊!朗读描写小猴看的句子。

(3 )、什么是上等的麦种?

(4)、同样是一袋麦子,为什么在他们眼里不一样呢?是土地爷爷发给他们的麦子不一样吗?

2、他们又是怎样处理各自的麦子呢?

小猪

(1)、读第二自然段,回答: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就想到了什么食品?

(2)、看到麦子,小猪的心情怎样? 谁来读读小猪说的话?

(3)、还有哪个词体现了小猪的心情?

小牛

(1)、小牛是怎么做的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三袋麦子 教学反思

泗阳县李口小学 戚金虎 语文 教学反思

给孩子一双想像的翅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课文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对于三年级孩子,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怎样把握好这个年段教学特点,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是我备课的时不断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于是我的教学定位重点在于:一是文本的语言特点;二是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得到思考,也获得学习的快乐。 1、从文本的语言特点着手: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可以发现,作者对他们的描写各不相同。小猪作者着重写了他的语言,而小牛作者则写了他的想法,小猴则短短地写了他的动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首先,我让学生把课文全文读个三两遍,然后再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朗读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然后在讨论中或示范或模仿,以此来让学生把握角色。为表演打下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永城市第八小学 赵小蒙

课堂上引导学生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相机思考发言:假如是你,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带领学生去肯定土地爷爷的多元评价,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学生没有简单地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地排斥小猪。答案五花八门:“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送给好多好多人吃”;“我会把麦子送给贫穷的人”。通过这一讨论来引导学生多元认同,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我尽量开发教材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示范表演、会的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发展自己,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通俗易懂但又含义深刻。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小猪收到麦子迫不及待地几天就吃完了;小牛留着慢慢吃,第二年还剩半袋;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了好多麦子。在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种的人物,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这句话时,我说,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开心!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的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如让学生说说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与评价有什么不同?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是不难的。小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显得都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在教学种,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种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回答如果自己对麦子的处理方式时,有的说:“我想麦子可以吃一半,种一半,这样既可以先吃到,还可以收获许多麦子!”有的说:“我想邀请小猪和小牛一起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双东小学何颖蓉

《三袋麦子》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小猪收到麦子迫不及待地几天就吃完了;小牛留着慢慢吃,第二年还剩半袋;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了好多麦子。

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注重生字教学,对课文大体内容有个初步了解,把课文读通读流畅就行。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多读,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

在导入时先给学生听录音,激发学生想读的愿望,然后以对话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和学生交流,课文的理解应该是不难的。小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新课改中,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有必要对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态度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相得益彰。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以三位小动物的是怎样不同处理和处理的结果怎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答案。由老师概括出词语板书。让学生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课文板书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说出。这样,学生不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习到不少的精辟词句,而且对所学的词句进行及时的巩固,最主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所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