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海南侨中化学组 邓灵玲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由于对此内容进行诠释的方式较多,且大多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而我主要进行的是常规教学,要克服学生实验难的问题,因此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概念模型教学”这一主题,我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尝试和实验环节的调整。

这堂课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在整体设计时能够前后呼应,紧紧围绕所创设的情境展开,让学生扮演医生这个角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找病因——析病因——开处方”三个环节的设计分别引出了原电池的定义、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并通过改变电极、电解质溶液等进一步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在上课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归纳总结的环境;二是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特别是电解质溶液这一条件,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了实验改进,采用装有苯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盐水瓶实验,实验效果明显,且方便学生推导结论。

但是对围绕概念模型教学原理而言,这堂课的教学实施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教学反思-原电池

4.1 《原电池》教学反思

旬阳中学 张金娟

本节课是人们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一种转换装置——原电池。学习本节课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知道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经常听课,课后和老师们讨论,借鉴他们在教学上的优点,使我能快速的成长,但是,总是用别人的东西,只能成为别人的影子,永远没有自我,所以,每上完一节课我都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好的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科学。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原电池在化学选修4中的地位及作用,我本着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宗旨,力求实现通过化学教学,促使学生学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原电池。

…… …… 余下全文

篇三 :《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童 恬(汕尾市 ,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理解原电池的本质和原电池的正负极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的探究认识到原电池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并归纳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3、通过多媒体动画分析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移动,深入理解原电池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处理实验结果,由具体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渐形成抽象概括;

2、认识到科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有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

3、认识到个体与群体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形成“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节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本节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中 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有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的联系。这将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并掌握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原电池正负极与电极得失电子的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关于“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的教学反思

关于“化学能和电能”的教学反思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在新老教材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通过多次探索和实践,我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体会反思如下:

对于《化学能和电能》的教学设计,我没有按传统《原电池》的教学设计,而是淡化化学学科本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生活经验——原电池入手,一步步通过实验探究完成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通过上《化学能和电能》一课,我发现问题仅由老师提出,然后由学生来回答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或者应试能力。尽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比培养学生解答问题能力重要的多。培养问题意识,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资料、观察实验、分析推理,从而提出问题。我以前上的《原电池》一课,提问较多,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得出了原电池工作的原理。遗憾的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事先设计的,学生思考回答就够了。我想如果能够把教学设计变成另外一种思路可能使课堂更加具有开放性。教学设计修改前后分别记录如下:

[教学过程原述]

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 …… 余下全文

篇五 :原电池教学反思

关于“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原述]——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顺利的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然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

[呈现问题分析]——课后有学生对我说,如果能让他们自己亲手做这些实验就好了。还有学生问:我家里的电动车里电池的正负极及电解液是什么?每年要更换电池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延长电池的寿命?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只注重怎样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不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而且理论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为实际生活服务。我们是否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缺乏应有的化学素养,只会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

电池的原理,原电池教学反思。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序号 电极材料 烧杯中物质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1 Zn——Zn 稀硫酸 2 Cu——Cu 稀硫酸 3 Zn——C(石墨) 稀硫酸 4 Zn——Cu 硫酸铜溶液 5 Zn——Cu 无水乙醇 6 Zn——Cu 稀硫酸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顺利的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然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

[问题分析]

[反思视点]

反思一: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都有很好的资源连接,例如音乐卡片、废旧干电池、电动玩具、手机、电子手表、照相机、电动车、汽车等等。能不能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升学习知识能力呢?

…… …… 余下全文

篇七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董 波

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是沿着化学必修2种锌铜硫酸原电池的历程,从单池单液原电池迁移到双池双液原电池,所以本节课我主要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复习旧知识中得到启发,设置驱动性活动,与必修2电化学知识衔接,而后进行设计、分析可行性,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分析可行性,得出最佳方案,实验探讨构成原电池,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找出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分析可行性,试验证明,得到结论。

教学过程中首先复习一下原电池的础知识,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水果电池入手,自主探究原电池。

自主探究一:

仪器:灵敏电流计、锌电极、铜电极、桔子(已掰成两瓣)、导线若干

目标:设计一个水果电池

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

老师:指导实验、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引导找出原因

通过实验发现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三种,一种是将两电极插入两大块桔子中,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动,问学生原因,学生回答没有形成闭合回路,这部分学生是对原电池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大部分学生是将两电极同时插入同一瓣桔子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这是正确的操作,对这部分学生给予表扬。但也有学生将两电极插入一大块桔子中,但电流计指针也发生了偏转,这样老师接着追问,这样的设计好象没有开成闭合回路,但为什么会有电流通过呢?有些学生通过生物上学过的知识就想到了,桔子的膜是离子能够通过的,所以这样的设计也是闭合回路,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对于学生的这种回答给予肯定。

…… …… 余下全文

篇八 :教学反思—原电池

教学反思——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标准我预先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2.掌握铜锌原电池的原理。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由化学反应伴随着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引出本节课研究的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课题。2.多媒体演示书本的实验1、2、3、4,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总结实验现象。3.学生回答实验1、2锌片产生气泡而铜片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提问实验3、4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4.根据实验3中锌片溶解引导学生得出锌片上发生的反应是:Zn—2e- ═Zn2+,根据铜片上的气泡推出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H++2e- ═H2↑。5.从铜片四周的

H+要得到电子,电子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出发,分析铜锌原电池的原理。6.引出原电池的概念,电池正负极的定义,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7.展示几个装置,引导学生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并加以归纳:①活动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8.分析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9.课堂小结。

在高一三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在讲解原电池原理的时候,有些学生反应不过来,需要反复重复。可能的原因是原电池这块内容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些忘记了。2.做原电池的习题时,学生还是不大会做,比如说,电流从A流向B,判断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谁?被还原的是谁?学生就解起来有点困难。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忘记或者是原来就学得不好,还有可能是这类题目本身抽象而且绕,题型多变。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