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诸城市实验小学 王泽贞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二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王秀梅

“十几减9” 是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 .将计算教学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小白兔到小猴的水果店里去买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喜欢的,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 …… 余下全文

篇三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今天是开学第一节新授课,在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一下教材,心中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估计,同时也想了一些对策。本节课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破“十”法算。我在上课前前一天还好好复习了加法。并且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方法3:想加算减。方法4:使用破“十”法。为了在课上突出“算法多样化”,且得出各种方法,我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

课后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了一些分析:

1.学生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动机非常具体、直接、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不是很明显。在这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富于挑战与竞争的游戏、评比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愿望。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91教学反思 苏教版

十几减9

教学反思:

开学的第一天,我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好学具,事半功倍。这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之初我就安排了对九加几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数的复习。在教学13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在课前了解到学生的算法并不多,一个就是“想加算减”,即想“因为9+( )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另一个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于平十法和数数法,班上没人想到。如果再进一步问细一点:“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学生个个摇头,有的还说妈妈就是这样教的。分析这一结果的原因,孩子家长大多让他们提前学习了一些口算、珠心算,造成孩子只是对了解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再复述,而并非是自己真正进行数学思考之后的所得。针对这一现状,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以引导:“请你们用学具帮帮忙,用13根小棒代替13个桃子,从里面拿走9根,想想怎么拿?”这样,每个孩子都动手分一分、拿一拿,在动手拿的过程中出现多种方法:有一根一根拿的;有从整捆小棒中抽出一根,将这根和剩下的3根合成4的;有先拿走单根的3根,再从整捆小棒中拿走6根的。通过学生的动手,多种算法自然呈现,我再将拿法提炼成算式形式:“10-9=1,1+3=4”、“13-3=10,10-6=4”加之想加算减的“9+(4)=13”,学生真正理解了算法的由来、本质,加深了孩子们的认识。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花鹿坪小学 马凤琼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说一说列式,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列对算式(15-9)。这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说一说这道算式你是怎样算出结果,可是在讨论中我发现很多小组都不会说,甚至有些小组连我的这个问题都不能理解。当时只有施启乐同学说出了其中的一种方法:先从5中减9,不够减就再从10中减4,最后得6。可是在施启乐同学回答了这种方法之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可能由于是农村的孩子,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我只好让学生们拿出小棒摆一摆,但是在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可是一直没有学生说出“破十法”。我就强制的把这一方法教给了学生。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觉得在很多方面没有处理好:1、虽然在教学中我能使用摆小棒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但感觉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探讨15-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一种方法。而我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这时,不难看出我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我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

…… …… 余下全文

篇六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肖庆欣

本节课十几减9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本单元后面是十几减几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以直接灌输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经理算法的生成过程。只有动手操作了,经历了算法生成过程,学生才能切实理解并掌握算法和算理。在此基础上,再来暗示并提倡学生使用最佳算法,已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把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将插图展示的游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没套中?”“还剩几个气球?”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把握学生的教学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有几个没套中”的问题,引入算式12-9以后,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手中的小棒来计算“12-9”的结果。在我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 …… 余下全文

篇七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

…… …… 余下全文

篇八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