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分数乘分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  数学第十一册 第2单元第2课(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最近胡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3.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再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20。所以,1/5×1/4=1×1/5×4=1/20(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1/5×3/4表示什么?(表示1/5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表示1/5的3/4吗?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有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2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5×3/4=1×3/5×4=3/20(板书)。
3.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归纳的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吗?介绍蜂鸟的相关知识,出示例4。
2.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3.让学生独立计算,再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六上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后反思:

文本对话引起我对教材的进一步解读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休整,孩子们上学的欲望空前高涨。许多学生早已在家里完成了第一单元的预习。从教学前测来看,只有个别学生存在下列问题:1、写数对时,行与列的位置正好写反;2、数对没有打小括号。还有不少学生提早开始完成弹性化作业,其中一位学生在练习中遇到这样一题:设计一幅图案在方格中涂色,并用数对表示出涂色方格的位置。(如方格图)20##-9-17 22:23 上下载附件 (22.67 KB)
她困惑:要用数对标出方格,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是否应该标在每格的中间?为什么书上                    第二课时练习课

练习中有的题目数字标在格子中,而有的题目数字又标在点上呢?
孩子们的困惑促使我在备课时解读教材例1与例2的区别?通过研读,发现例1是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实际座位的问题,所以它的示意图行与列的起始数据都是1,数对所表示的结果是一个位置。例2是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所以方格纸上行与列的起始数据是0,数对所描述的结果是点的位置。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道题做错了,这节课讲了,下节课做接着错,而且错误率仍然很高。难道知识点一定要在不停的反复中才能掌握吗?如果那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做无数的题,老师的负担也要加重。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很快地将错误的知识,错误的思维方式纠正过来呢? 今年在教六年级数学时,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数学教学学生也需要反思。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但由于基础差,他们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看法。怎样才能让他们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又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呢?我先和学生融为一个集体,让他们喜欢上我,这样就建立了感情基础,在我的鼓励下,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开始尝试讲解错题时把想法和思路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指着板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交流一下。如果哪里说的不对,请同学们指出来。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比我在那里讲课听的还认真。一些错误的想法、思维暴露了出来,但也同时被纠正了过来。刚开始只是少数几个数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到讲台讲。有收效,但不是很大。怎样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呢?一份试卷讲完后不再让学生直接改,而是让他们同桌互讲自己做错的题,交流想法、思路。对于比较难的题,再让学生到黑板前讲。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错的,把正确的想法,思路说给同伴听,那么就让学生纠正了错误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掌握了知识。讲完之后,学生在改错题时,要把计算的过程或是思路写在错题旁边,判断题如果应打"x",注明错在了哪里。学生在听别人说,自己说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识记,而且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解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错误的思维方式被纠正过来了,错误率自然也就降低了,而且一道错题再也不用几遍、十几遍的去巩固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

《负数》教学反思

“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小中”数学的衔接与过渡因此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节课的重点是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难点是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1.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数学好玩”能创设好玩的数学学习起点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本节初识“负数”我不仅考虑知识自身的特点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收看每晚7点半中央一台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学生的身边处处都有负数只不过是他们暂时缺乏认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辅以具体的直观情境是可以促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以游戏的形式感知“相反”量的意义比如师说向左看生向右看又比如设计的一张表格我口述信息学生填写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最后集体讨论优化重点介绍用或来表示的学生记录。由此引入正、负号学生接受的快。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自接受六年级数学课以来,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

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

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四则运算的练习。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 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

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六年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

一、基本情况:

此次测试内容,命题范围及易难程度适中。参考42人,人均61.4分,及格23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总体来看,学生答题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效果比较理想。

二、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反思:

1、概念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惯性做题,熟而不思,思维缺乏灵活;这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导致深度挖掘不够,广度扩展不宽.

2、计算部分:全对的只有四人,失分主要原因一是计算马虎;二是方法不得当;三是还有少部分同学对解稍复杂一点的方程无从下手,求比值与化简比仍然混淆不清。

3、解决问题部分:仍然是失分较多的地方,部分学生对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不清晰,从而不能抓住关键确定数量关系,进而导致列式错误,也反映出学生缺乏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楚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结果马虎大意列错了算式。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深入了解,特别是对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与运用。

2、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是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

《负数》教学反思

由“看温度计说气温”这一场景,从上海、南京、北京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再引导学生认识到“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不同,由此提出问题“在数学上怎么表示呢?”,从而引出负数。这样设计,使学生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流畅自然,简洁明快,教学的有效性更强。而例题二,由于前面在认识气温时有了一定基础,所以本环节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知识,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这在例1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本节课,学生刚刚接触负数,为了让学生更真切的认识负数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零度、海平面是分界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弄清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而且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不但巩固所学内容,更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不足之处:对于刻度的教学,可能还不够详细,后者说还不到位,学生错误较多。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你能接受的,学生不一定能接受,还是要细致,到位。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分数除法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一味得讲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而是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4/5÷2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础,通过学生在折纸中的发现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对照分析,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经过计算之后,我再次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得出"分数除以整数,当分数的分子能整除整数时,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3/8"的分子不能被除数2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吗?我想: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法则、计算方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