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如:10+2=12 10+9=19 3+10=13 2+9+8=19 3+8+7=18 6+5+5=16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如:求”一共有多少盒”时,我让学生自主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小组讨论怎样计算“9+4”。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 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用数学》教学反思

应用题的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数学教师。而一年级用数学的教学更是让我们头痛。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述不完整。要想让学生在短期内,学好此类题是一件难事。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虽然一年级数学基础、简单,但教学起来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在教学用数学(图文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刚开始不知怎样说,我就带着学生说,慢慢地让学生自己说。提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就让学生找“?”,找到以后再提问。刚开始接触时,学生不理解老师提的问题是什么意思?我就扶着学生:求这个问题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还是从总数中去掉?难度一降低学生就会说。当列好算式后,再让学生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图文结合应用题其中一个难点是,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应是总数,学生往往用部分数减部分数。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而让学生学得轻松,结果经过检测,发现效果比以前大大的提高。

但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替学生回答自己提的问题,没有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将学生的课堂位置搞偏了,使学生对于本堂重点的掌握出现“填鸭式”接受。又发现在教授学生方法的时候,理论不是十分系统。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没有较清晰的理论。一年级的应用题只是涉及到简单的加减运算。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运算式子,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列式也是课堂的教学重点。我明白一年级的应用题教学的训练重点,也让我认清自己教学上存在的缺陷。

…… …… 余下全文

篇五 :九加几教学反思

《九加几》教学反思

长寿桥小学 陈未鸣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教学重点是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难点是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几个环节进行反思分析:

复习准备环节是复习数的组成,指名或开小火车口答: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观察出“都分出了‘1’”,为学习“凑十法”做了较好的铺 垫。不足之处在于设计的习题是按顺序填空,易使学生直接按规律报出答案,而 没有一个数的分解的思考过程,应该打乱题目顺序,将学生的思考重点放到“几 可以分成1和几”上。另外提议:重点处“都分出了‘1’”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 最后教师说出的“10加几就等于十几” 这句总结性的话很重要,可为后面学习新知做下很好的铺垫。

学习新课环节,在例2摆一摆,算一算中,首先,学生提出的新方法:移动2根小棒,和9凑成11,11再加上5得16,应该给予肯定,充分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其次,不要让学生单独摆小棒,应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有几种摆法,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再汇报。这样就同时培养了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在例3算一算中,是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说计算过程,有学生提出另种方法:例如:先想到10+7=17,再想到9比10小1,所以答案也小1,得16。不应仅仅局限于“凑十法”,其它的好方法应该给予肯定,充分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于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 …… 余下全文

篇六 :《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加几》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安康地区石泉县银桥小学  丁  慧

…… …… 余下全文

篇七 :九加几教学反思

九加几教学反思

篇一:九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9加几》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和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方法既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教材在例题中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计算问题,通过操作自主探索算法,再通过对不同算法进行交流比较。得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4比较简便。

在本节课中借助主题运动场上的情景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关。

在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课堂上允许孩子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并将孩子的各种方法展示出来,但是还是要进行算法的优化。课本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10加几,也就是“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八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的教学反思

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

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