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建构主义的反思

为了对建构主义进行反思,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当前是否还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主导—主体相结合”?

西方建构主义者一贯标榜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即与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西方的建构主义刚好相反——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即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主导—主体相结合”。事实上,我们在引进西方建构主义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盲目照搬,而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与应用。

尽管西方建构主义者标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这正是我们所主张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讲解和启发,而且还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体现得越充分;二者不但不会互相对立,而且相辅相成。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 …… 余下全文

篇二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2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一、关于建构主义的知识

提到建构主义应该从那个“牛鱼”的故事说起。故事大致是这样的:青蛙和鱼一起住在一口井中,有一天青蛙出去旅行,回来后向鱼讲起外面的新鲜事,说外面有一种奇怪的生物,人们称其为“牛”,它长着两只角,四个粗粗的蹄子,一条长长的尾巴,吃草为生,结果在鱼的脑海中形成的牛的形象如下图: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2

普遍认为建构主义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认知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流派之说。当前,建构主义乘着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春风而备受推崇。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学习环境等内容。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是建构主义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知识是情境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建构主义反思

建构主义反思 一、举例说明教学中时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的

这个问题是中文系的同学提出的,只是很遗憾由于疏忽我们都没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现在借此机会我重新以我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获取不是有老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比如老师,比如学习资料等,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引路人的作用。这里我就举一个化学学习的例子。

探究性学习:钠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老师引导:同学们注意看我取出的这块钠,注意观察,然后请你们四人一个小组,动手切一切,看一看,想一想,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汇报

1、银白色金属关泽; 2 、固体;3 、质软等等

老师:那么钠还有哪些物理性质是我们没提到的呢?请同学们下去查阅网络资源,课下我们一起分享。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探究性教学中老师恰恰就是引路人,而时下我们所追求的不正是探究性学习吗,所以我说现在的教学正在朝着建构主义的方向走去。

二、建构主义的缺点

鱼始终是一条鱼,因为他永远没有办法上岸去看牛,所以无论无论青蛙怎么引导,牛的形象始终都是牛鱼。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但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学生基于知识的理解在他脑海里已经有了思维的定式,这时候老师再把知识向他引导时学生已有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想要学习新的知识就必须重新再建力另一个平衡,由于学生能力不一,重建能力也不一样,这就必然导致有的学生学好了,有的学生却理解成了牛蛙形象了。就好比一个化学反应,需要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一旦能量不够就发生不了这个反应。 所以,在考虑建构主义的同时还应考虑因材施教。

…… …… 余下全文

篇四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意义的反思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意义的反思.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意义的反

--------------------------------------------------------------------------------

作者:彭红卫 蒋京川

关键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意义;实施障碍

原文出处:《教育探索》 2004.5

摘要:建构主义在当今教育领域取得了相当的地位和广泛的认同,它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是一个挑战,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赋予了学习新的内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褒扬、倡导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

…… …… 余下全文

篇五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意义的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意义的反思

建构主义在当今教育领域取得了相当的地位和广泛的认同,它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是一个挑战,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赋予了学习新的内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褒扬、倡导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运用建构主义的方法对学习和教学进行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建构主义改变了传统的“反映论”,提出了崭新的“建构论”,在知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概括性与具体性之间,它更偏向于后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种简单的学习策略,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哲学,它以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注重交流、更强调课堂的研究活动和小组互动为特征,挑战了传统基于“菜单式”和盲目追求效率的学校教育,并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

然而,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试图克服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知识、学习和教学以新的内涵,但处于发展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褒扬、倡导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在实施这,一理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 …… 余下全文

篇六 :建构主义的认识和反思

建构主义的认识和反思

认识: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反思:

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强调真理的相对和对真理把握的主观性,它向强调“知识权威”、“书本圣经”的传统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虽然它过于激进,却值得深思,对改变传统而僵化“权威”式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有很大的促动用。但建构主义拒绝对任何知识的直接确认,容易向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陷入不可知论或怀疑主义泥潭。

建构主义存在片面性,片面夸大了“思”而忽视“学”,应该思和学相结合,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用朴素的辩证法来理解建构主义。

第一:强调孩子学习的社会特性。儿童的学习是通过与承认以及有能力的同伴的交互作用来进行的。第二:最近发展区原理。第三:认知学徒。指学习者通过与某个专家可以是承认,也可以是比自己优秀的同伴。在学多行业中,新手通过学徒过程来学习如何完成其工作,其间,新手与专家一同工作,密切联系。建构主义理论家主张,教师

…… …… 余下全文

篇七 :建构主义的反思(教育心理学)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这些观点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这些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设想。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真正的、深刻的、灵活的理解,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要耐心的聆听学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要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有力的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当然,建构主义尚在发展和完善之中,还存在着分歧。缺点: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色彩。 本次教学过程,总的来说比较系统简洁的说明了所讲的内容。但是细细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未能较细致的说明授课的内容。因为时间所限再加上所讲内容的艰涩繁多。我们并没能够让大家对建构主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此我觉的我们应该在讲课之前编写学习提纲,总结本节内容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找出主要观点的发展线索,规律性和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把握重点。在PPT中突出重点、难点,及提纲导读等。把同学们引到一个由浅入深的轨道上来。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顺利地完成授课任务。

…… …… 余下全文

篇八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此文20xx年获亳州市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

安徽利辛二中 秦英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愈来愈普遍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的分析就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略作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高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提纲〕

一、建构主义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建构主义(structuralism)也译作结构主义。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国内教育界多称之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

其实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西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步形成。主要代表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丿儿童心理发展结构论及其教育观。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它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礼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