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太极拳感悟

太极拳感悟

学太极拳之前,心中就早已认定:打太极的确是一件很有风度、很有气质的事儿。由此,便也萌生了想学太极拳的想法,乘着这学期的武术课,正好愿望实现。可是也恰是因为学了这太极拳之后,原先这般的感觉便也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太极拳学习过程中所领悟到的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某时,突然发现,太极拳原来不是你所看到的那个模样,而是你所练成的这个模样,你心中的那个样子。

太极拳的博大精深自然是无需我浪费笔墨的,可是也正是在不断迈近其博大精深一面的同时,,我便也意识到了:凡是任何一门真正的学问,其背后的精髓的部分,远不是一个旁观者单纯用眼睛所能领略到的.太极拳就是一个极好的典型。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从打太极时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内心,可以体会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无论如何都是随着自然的规律而变化,随着自己身体的阴晴而顺其自然。人身不就是一个小太极吗?从人身小太极来体会身体自阴晴变化,体会大自然之变化,其乐无穷!

太极拳的好处

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极拳放松的意义,把太极拳的慢练、举动轻缓误以为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体育运动中,只有先放松,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快速力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感悟太极

感悟太极

我的父亲,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陈大 师一笔带过了。笔者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就这个认识问题将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一篇.与同道共商。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离开全面和客观两个基本原则,因此,我想从下面四个层面来分别谈一谈。

一、拳

首先我们客观的说.仅从名称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不过是一种拳种。它有着完整的理论基础、套路、功法、攻防意识、技击用法等作为一个拳种所必备的一切因素。而且,它还以它极其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妙不可言的技击方法成为了整个中华武术的重要代表拳术之一。说其理论深厚,是指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的完善结合:说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引劲落空、借力打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体现。

从本质上来说.先将其定性为一种可以体现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术运动.应当还是比较

…… …… 余下全文

篇三 :感悟太极的魅力

感悟太极的魅力

太极是由古代著名的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一种武术项目,又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我们都知道太极拳是有着鲜明的特点的,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同时也有着许多功效,如祛病,强身,防身,健美体态等。因为这些,现在,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以前也听说过太极的好,但都为真正的理解到;这学期我亲身学了它,才切实的体会到了它魅力的所在。 首先,太极从起式到收式都要求使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进行呼吸,它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保护肺部,减少肺部感染,降低患肺炎的可能 ;按摩腹部脏器,改善脾胃功能;安神益智。对我来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每次练完太极,我就会感到身体特别轻松,呼吸特别顺畅,并且食欲大增,晚上睡得特别安稳,梦也少了,这大大的改善了我的身体状况,心里感到特别舒服。

其次,练太极对身体的姿势有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头要正,眼要自然平视;肩要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要自然弯曲沉坠;胸要舒松微含; 背要舒展伸拔,不可弓驼; 腰要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要中正竖直,保持

…… …… 余下全文

篇四 :感悟太极

知白守黑,顺应自然

——从太极想到的

上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太极课了,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门课不仅教给我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而且让我领悟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顺其自然。 在上个星期六我去关山月美术馆听了一场关于“陶渊明的美学意义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的专题讲座,其实说实话那场讲座详细的内容我已忘了七八成,但对于主讲人谈到的一个关于太极图的认识记得很清晰:知白守黑。所谓“知白守黑”就是讲作为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一种生物人,应该尊重世间的自然规律,就好似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永远是有黑有白,不可能只存在一方。而我们要明白的就是:做事情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努力,什么时候应该休息;与朋友交往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关心,什么时候应该让其自己冷静;顺应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太极讲究顺势而为,所以动作随身体运动而舒展开来,精气神随着动作收拢而聚合。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为了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这在一学期我选了毛笔书法课。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总是想要快快的出成绩,因此总是一遍一遍不停地练着,也没有仔细地去观察过一个字具体的结构和笔画的走势,更加忘记了我想要练习毛笔字的初衷。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的心乱了,这样更加不能控制好笔。写毛笔字的时候看似是你的手在握笔,实质是你的心在感悟那个字并用你的手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由心到手,再从手反映到心,顺序不可颠倒,应顺其自然。在明白了这一个道理后,我写字的时候不再急躁,慢慢地静下心来,一笔一笔顺应整体结构结构向下写,字比以前好了很多。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太极拳感悟十三篇》

《太极拳感悟十三篇》

之前陆续发贴,现在在这里整理成集。欢迎朋友们批评!

第一篇《探讨太极拳》

辉煌华夏,宏圆太极,阴阳刚柔相济。陈杨吴武孙,宣天地灵气。金鸡叫,太阳初升,三拳两脚,六封四闭。练推手,棚捋挤按,进退相随。

勤学苦练,绵缠绕,运转心力。借十年面壁,细悟循环,领略根谛。德馨性见心明,有还无,无为真意。望朗朗乾坤,众生上善若水!

我们每天练习的拳架,无论是什么式子,都只不过是太极功夫的载体。那怕是练习任何拳架,用太极原理去指导,照样可以练出太极功夫!

一般人练太极拳是为了健身,是锻炼常规环境中身体的适应性。而强身者就不一样,是锻炼非常规环境中的身体适应性和协调能力!所以不但要有健全的身体,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心情舒畅时走路,是在练无设计状态的拳架;我们练的拳架,操练时是在有设计状态中走路。我们练太极拳,是练太极心法,是在练身上每一个部位的适应性和协调能力,为自己创造遇到无序状态后必须走得通的条件,使自己随时能保持内部、外部的平衡。因此说:

太极法门,动静随心,往来运气,贴背而行,前进后退,虚实分明;

起落转换,随遇平衡,顺截引放,守我虚灵,有容忘欲,大道无形!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太极拳修炼感悟

太极拳修炼感悟

太极拳功能之研究

张宝银

愚谨记恩师王志宏先生(见注)谆谆教诲,坚持不懈研习太极拳,走架“行功”,推手“摸劲”,读书“求理”,默识“悟道”,移樽就教于前辈,诚心向学于同仁,心得体会,千头万绪,今疏理归纳,题曰“感悟”,絮絮道来,就教于高明大家,并与同仁同道共勉之。愚之“感悟”曰:

“一柱擎天身中正,阴阳二气混然成。

三关贯通脊骨拔,四梢呼应神气整。

五行进退随人动,六合内外成一统。

七星彼此互照应,八法随势随机行。

九节连环皆贯穿,十觅轻松顺通空。”

“顶劲虚领”,“立身中正”,自颈下经体中心至双脚之间,身中有一条垂直意识线,贯通上下,统领周身,通天通地,如“一柱擎天”。心中养“中正浩然”之气,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静静如水。全身内至脏腑,外至毛发,里里外外,层层节节,星星点点,处处放松,且“以意行气”,意、气、神,向形体四周平行弥漫扩散,大通大达于“六合”,无边无涯,无踪无影,此为“神意通空”。如此,内养“义通浩然”之气,外修“中正安舒”之身,谓“一柱擎天身中正”。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走粘并存”;“逢刚即变柔,刚在另一头”——“刚柔相济”;“避其实,就其虚”——虚实不离;“吞其梢,截其根”——吞吐相合;野马分鬃,形开而意合——“开即是合”;手挥琵琶,形合而意开——“合即是开”;搂膝拗步——手搂、拔、粘,“静如山岳”——手猝然发,“动若江河”——“动静相融”;彼紧我松,彼松我紧——“彼此阴阳合”;形松意紧,形紧意松——“己身内外合”>>上述走粘、刚柔、虚实、吞吐、开合、动静、松紧>>均属“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阴阳相和,阴阳相应,阴阳相融”。太极拳阴阳二气,“和、合、应、融”,混然如一。阴阳不可偏颇,偏阳则刚,“刚者易折”;偏阴则柔,“柔者易卷。”“孤阳不长,独阴不生”,“阴阳平衡,气和心平,百病不生,百邪不侵”。古哲云:“一阴一阳为之道”;前贤曰:“五阴五阳方称妙”。今人说:“通晓阴阳之理,明了太极之道”。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太极感悟

杨氏太极拳天机直泄

一.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为返本归原之功夫。?

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讥。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四.练拳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五.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者导引气血也,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等类,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六.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要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注:即为曲池发劲),此乃意会而不是能言传者。学者要细心体味之,不可拘泥而行之,不得滞重力沉难于轻灵。?

七.提顶吊裆,提顶要天柱(背脊)直也。吊裆,裆气由尾閭向上提(注:尾闾后翻)也。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中直,切不可含胸驼背,以致肺部受伤。?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学太极感悟人生

11DV99Dm2M

学太极感悟人生

陈云

社会体育1011 学号:20xx330026 摘要:学习太极,让你受益一生

关键词:太极拳 起源 流派 发展 保健 和谐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学太极,创和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xx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xx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xx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xx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 3个方面:

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 …… 余下全文